-
-
別再聊安樂死了,你聽過安寧嗎?安寧是對生命「自然死亡」的尊嚴照顧
49309 人瀏覽 -
-
-
2016/12/23
作者 小虎文 -
-
-
-
-
-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83歲資深媒體人傅達仁日前上書跟總統蔡英文請命,建議訂立久病或高齡得不治之症者安樂死法案,讓「安樂死」又成為一大話題。(相關新聞請點此)
老了、病了,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這種苦讓人不由得想結束掉生命。但在討論安樂死在臺灣是否可行前,你是否願意再多一些時間,了解臺灣的「安寧照護」,如果真有那麼一天,送自己和家人一份最後的禮物。
宗惇法師說:「安寧是人去解決問題,安樂死是問題把人解決了。」安寧提供另一種人性關懷,積極地讓自己有更多機會和世界和好、和自己和好。
▍ 到底什麼是安寧?安寧是對生命「自然死亡」的尊嚴照顧
末期病人和家屬所需要的,並不是侵入性且增加痛苦的治療,更不是放棄、不予理會的態度,而是尊重他們、減輕痛苦、照顧他們,讓病人擁有生命的尊嚴並完成心願,安然逝去;家屬也能勇敢地渡過哀傷,重新展開自己的人生,這就是安寧療護的終極目標。
了解安寧第一步,請先閱讀這一篇:
不要再說安寧就是放棄治療了!有關安寧療護的10個快速解答
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朱為民醫師在《安寧緩和療護,常見三大迷思》一文中指出,民眾仍對安寧有許多疑慮,常見的迷思包括:
迷思一:安寧緩和醫療=等死
迷思二:安寧緩和醫療=去住安寧病房
迷思三:安寧緩和醫療=回不了家了
實際上,在臺灣的安寧醫療中,病人可以有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安寧居家治療等不同選擇,經過專業訓練的安寧醫師與專業團隊,會盡量減緩病人身心靈的苦楚,用更舒服的方式與疾病共處,而不是耗費心力與它搏鬥。
最多人分享的文章:
朱為民-「請幫我拔管,因為,我愛你……」
▍ 「預約善終」,安寧是醫病也醫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醫師,在社區安寧靈性關懷研討會說,醫師不只是醫病,很多時候,更是在「醫心」;近身地、貼心地進入社區中,為其醫病也醫心,就像傳統老醫生的醫者胸懷,建立的是信賴與尊重的醫病關係。
黃勝堅院長帶領團隊與學生們,讓末期病人能在家善終,甚至完成他們的最後心願:去小時候的茶園觸摸葉片,重返童年;回到闊別十多年的家,說最後一句再見……讓一生得以圓滿。
▼▼ 黃勝堅院長和醫護團隊走進新北市金山地區,服務臨終病患
如果您需要更多的安寧資訊,您都可以從這裡知道更多:
✓ 安寧緩和機構、醫院有哪些?從此進入
✓ 免費的安寧療護輔具租借-蓮花基金會
✓ 盡一份心力吧!你也可以成為安寧志工
✓ 靈性宗教師的陪伴故事:
✽ 朱為民醫師文章集錦
✽ 安寧基金會會刊資訊
✽ 蓮花基金會資訊整理
✽ 393公民平台【醫療專欄】
歡迎繼續分享愛長照為您整理的最新資訊,記得「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圖片來源:pixabay)
最後一哩路,可以怎麼走:
- 爺爺為什麼要過世?陪伴孩子度過悲傷的繪本-《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 愛是理解的別名,愛也是迷途的導航-與孩子共讀《阿茲海默先生》
- 侯怡君:「爸爸一度想結束生命,但幸好,最後他想到了我們」久病的人,更需要生存價值
―――
- 爺爺為什麼要過世?陪伴孩子度過悲傷的繪本-《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尊重他們、減輕痛苦、照顧他們,讓病人擁有生命的尊嚴並完成心願,安然逝去;家屬也能勇敢地渡過哀傷,重新展開自己的人生,這就是安寧療護的終極目標。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 主編 小虎文
- 生命是一個圓,從出生、探索到回歸、離世......我們殊途同歸。 世事也許不盡圓滿,甚至有時崎嶇難行;即使如此,我們仍能用關懷來填滿空缺,用愛來修彌遺憾。
訪問老寶貝的人生故事、訪問居服員的照護心情、訪問醫師的細細講解.....訪問所有平凡中的不平凡,讓我們和老寶貝們一起「共好」別忘了太陽西沉後,仍有皎潔的月光在。
小虎文要分享給你的事:
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7
-
-
-
-
- 一起來討論
- 1 低血糖的出現,暗示了這4個問題
- 2 男女之間關係不管多好,都不要做...
- 3 女友性慾強每天做怎麼辦?
- 4 哪種避孕方式舒適安全性高?
- 5 前列腺癌何時啓動內分泌聯合治療?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