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國鳳專欄】「老後最想住哪裡?」不要只想到優雅,更要想到衰弱

    22685 人瀏覽
    衛福部已經開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譬如臺北市也有所謂的「藍鵲計畫」,也就是醫師到行動不便的患者家中看診。

    有一次參加同學會,當聊到「老後最想住哪時?」,大家七嘴八舌、熱烈討論。有的想看海、有的要親山,有的想到偏鄉買地,種花、養雞、養貓狗。
     
    同學們還特別提到一部電影:《塔莎杜朵.一個人的田園生活》,非常神往可以生活在蜂飛蝶舞的花團錦簇中。其中一位同學神情堅定地說,「我打算就這樣優雅地老去」(這是該部電影的slogan)。
     
    當大家都只想到「老後的優雅」時,我卻煞風景的提醒「老後的衰弱」。因為選擇老後的居住地,不能只是設想健康期或是亞健康期的「優雅」,更要預想輕度
    失能、中度失能、甚至是重度失能時的「衰弱」。
     
    當我們現在可以很輕鬆地四處趴趴走時,很難想像老弱之後,是步步驚心、處處障礙,隨時需要各種協助。想要尋覓老後的理想住居地,一定要想得更遠一點、想得更弱一點。有哪些重點,必須要列入考量呢?



    ▍重點1:哪裡長照資源充足,就往哪裡搬
     
    退休之前,逐工作機會而居;退休之後,應該鎖定長照資源而遷徙。
     
    張伯伯退休後賣掉台北的房子,搬到苗栗山上經營農場,晨觀日出、夜觀星,羨煞不少老同事。沒想到十年後,張伯伯腦溢血,必須經常到醫院
    復健,山上也找不到居家照顧服務員(以下簡稱居服員),張伯母打算再搬回台北。
     
    長照資源
    (圖片來源:pixta)
     
    但是山上農場難脫手,願意出價的也是從2、3折開始喊;台北房價又已大漲一波,再加上要支付照護費用,回到台北的老夫妻倆,現在是賃屋而居。
     
    偏鄉最大的問題是,要照顧的個案住太遠,居服員不願意來。雖然新版支付制度,會針對原民地區與離島,提供加成給付。但由於往返耗時,居服員前進偏鄉的意願還是不高。
     
    因此中年之後的居住考量,一定要將長照資源列為選項。如果想要在宅老化、社區老化,最好優先找鄰近有「
    小規模多機能」設施的社區。
     
    這六個字大家都看得懂,但是卻很難望文生義。簡單講,就是同時有提供「
    居家服務」與「臨時住宿」的日間照顧中心
     
    譬如張奶奶的兒子白天要上班,上班前把張奶奶送到「老人版的托兒所」,也就是「日間照顧中心」,下班時再將張奶奶接回來。
     
    兒子如果要出差、或是出國度假,張奶奶還是可以選擇夜宿在日照中心。由於是熟悉的場所+熟悉的照服員,「小規模多機能」機構,就像是「老人在社區的第二個家」。
     
    日照中心
    (圖片來源:pixta)
     
    其次是靠近有臨時托顧、
    送餐服務共餐服務、預防失能、減緩失能等服務的機構。老後如果懶得開伙,就可以到這些據點跟其他老人一起共餐,邊吃邊聊、又能營養兼顧,還能順便做些阻抗運動、重量訓練,減緩肌力、肌耐力的退化。
     
    還有未來若不想聘僱
    外籍看護,更應該注意居住地附近是否有「走動式居家服務」的供應。居服員若能每天短時間、多頻率的到府,也能部份取代外籍看護的功能。
     
    譬如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就有提供「短時間、多次數」、而且是強調客製化的服務,服務內容可彈性依照每個家庭的不同需求進行調配。
     


    ▍重點2:老後不良於行,交通支援很重要
     
    王伯伯開了一輩子的車,但是當考官拿出十種日常生活與交通環境相關的圖案,請王伯伯努力記憶,兩分鐘後回答,王伯伯只答得出其中的兩種圖案,考官說:「王伯伯,對不起,無法換發新的駕照給您,舊照也不能再使用囉」。
     

    交通新制上路,滿75歲的高齡汽機車駕駛人,將實施強制換照,換照時必須通過體檢,通過「認知機能測驗」,才能換發只有3年效期的新照。
     
    王伯伯就是栽在「認知機能測驗」,往後的出入交通,不能再自己騎「歐都拜」、或是開車了,必須改找替代選項。
     
    交通
    (圖片來源:pexels)
     
    在視力、聽力、手腦協調能力、認知能力都退化的情況下,高齡駕駛勉強上路,於己、於人,都很危險。而原本就沒有騎車、駕車的長者,在雙腿退化的情況下,甚至是必須以輪椅代步的情況下,也必須在選擇居住地時,預先考慮到出入交通的方便性。
     
    譬如方便輪椅可以直接上下的「低底盤公車」普及率;復康巴士數量;長照交通接送車數量;無障礙計程車數量等,都會攸關老後出行時的方便性。
     


    ▍重點3:雖有「居家醫療」計畫,也要醫護願意重裝出診
     
    最近一年,你用過幾次健保卡?年輕時很難想像年長時的就醫頻率會大幅飆高,因為很多老人是面臨多重器官的退化。
     
    心臟科、泌尿科、腸胃科、神經內科、骨科、等診間,一眼望去多是白髮蒼蒼。症頭越多、需要就醫的頻率當然就越多,因此選擇老後居住地,一定要考量到就醫的方便性,至少要鄰近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院所。
     
    譬如全臺最老的鄉鎮平溪(65歲以上佔27.29%),只有一家衛生所與診所,老人若要到萬芳醫院或基隆長庚醫院,都要換兩班公車。如果有急症、重症發生,在救護車送到醫院的這趟路上,應該會是相當煎熬。
     
    救護車
    (圖片來源:photo AC)
     
    另外還有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原住民平均餘命都較短。理論上,原民部落空氣好、水質好,應該比都市更宜居。但調查結果卻是,除了飲酒習慣與營養因素外,山地偏鄉因為醫療衛生水準欠佳,應是主因,這也可從山地原住民比平地原住民平均壽命較短得到佐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就曾表示,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就醫相當不容易。因此未來若想在宅終老,特別需要倚靠
    居家醫療系統的支援。
     
    衛福部已經開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譬如臺北市也有所謂的「
    藍鵲計畫」,也就是醫師到行動不便的患者家中看診。
     
    但是老人家需要的「宅醫療」,有時不是一卡輕便的出診包就能搞定。譬如牙科出診,需要攜帶的「傢私頭」(儀器)相當多,譬如磨牙機、洗牙機、抽引機、集水箱,甚至還要帶生理監測器,監控
    血壓、血氧、心跳,以免臨時出現狀況。
     
    雖然目前全民健保也已鼓勵為失能長者提供「宅醫療」,但是仍要靠「熱血良醫」願意出診。因此選擇老後居住地,還是要避免居家醫療的真空地帶比較好。
     

     
    哪裡有居家醫療團隊的支持?
    可以參考根據「全民健保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名單」所繪製而成的地圖(
    https://tsohhc.org/home-care-map/)。
     


    繼續閱讀:
     
    1. 最終,想在家裡離開...回歸「以支援照顧為中心」的制度設計
     
    2.
    醫療團隊到你家!不用出門,也能接受完整照護-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

     
    專欄作家|朱國鳳

    點此了解朱國鳳>>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