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終,想在家裡離開...回歸「以支援照顧為中心」的制度設計-《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
16827 人瀏覽 -
-
2017/09/13
作者 愛長照編輯團隊 -
-
作者/余尚儒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後,我們不僅需要居家和社區型的長照體系,還必須破除醫療和照顧的壁壘,回歸以「支援照顧為中心」的制度設計。
近年來,因應人口結構老化,各種熟年、老人及銀髮產業的議題受到各階段年齡層的重視。
老化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即使自己現在仍身強體壯,身邊也都不乏年長或體弱者,因此,如何妥善安排伴隨老化的根本問題,「照顧」和「死亡」,就成了眾人關心的課題了。
而為即將來臨的高齡社會與緊接而來的超高齡社會找出適當解方,更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
人口的老化也將伴隨著失能人口的增加,導致更沉重的「照顧問題」。
(圖片來源:pixta)
依據2010年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之結果,推估未來五十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之失能人數:
2011年近67萬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約占40萬人);
2025年約100萬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約78萬人);
至2030年將有117萬人;
至2060年時失能人數來到196萬(其中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約有180萬人),比例高達92.31%。
不僅人口老化,因為出生率降低,在不久的後年起(2019年)台灣人口開始自然減少,換句話說,死亡的人會比出生的人還多,前面所說的根本問題之一:「死亡」開始浮現。
想在家善終,也恐怕成為奢求。根據2014年健保資料,每年曾經利用過居家安寧服務的人數只有六千多人,又以癌症病人居多。
我國居家安寧服務的平均照顧期間約一個月左右。根據醫院之間非正式統計, 接受居家安寧服務的往生者中, 只有五成到六成在家死,生命最後兩星期可以在家生活。全台每年死亡人數約16萬人,每年只有百分之二的往生者可以在專業人士協助下,利用安寧緩和醫療在家臨終。
(圖片來源:pixta)
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意外,數據來看,居家安寧每年占健保支出只有六千多萬元,相較於健保總額有近六千億元來說,可謂九牛一毛。反過來說,居家安寧只有動用健保萬分之十二(0.012%)的資源,卻可以有這樣出色的成績,全國安寧療護同仁應該得到全體國民喝采。
照顧和死亡,是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不能迴避的問題,若以未來每年死亡人數增加三千人的速度估算,現階段的居家安寧資源,還能夠支持多久呢?
其次,只有百分之二往生者臨終前利用過緩和醫療的話,其他人是怎麼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的?
當在醫院臨終死亡的人數不斷上升,之中不乏無效醫療,這些都不斷加重全民健保的實質壓力,我們國家的財政足以應付超高齡社會帶來的衝擊嗎?
超高齡社會後長期照顧的問題盤根錯節,當我們思考建構長照2.0 社區整體照顧系統同時,不能不深思,照顧的終點、照顧的場所,以及照顧的核心價值為何?
破除醫療和照顧的壁壘,回歸以支援照顧為中心的制度設計,我們需要居家和社區型的長照體系。
推薦閱讀:
1. 不要再說安寧就是放棄治療了!有關安寧療護的10個快速解答
2. 在家裡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免費安寧療護輔具租借-蓮花基金會
更多《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的文章:
《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偏鄉醫師余尚儒的翻轉病房提案》作者/余尚儒
本文經天下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照顧和死亡,是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不能迴避的問題,若以未來每年死亡人數增加三千人的速度估算,現階段的居家安寧資源,還能夠支持多久呢?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