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跳沒了,人就死了?改觀生死與人生的看法-《生死之間2:葉克膜的故事》
6827 人瀏覽 -
-
2021/01/12
作者 商周出版 -
-
作者/柯文哲
無心人不僅是全球首例和台灣奇蹟,也因為這個病例改變了我對於生死與人生的看法。
這個案例發生在二○○八年,病人五十六歲,家住南部。據說他在這次生病之前,健保卡一次也沒用過,結果第一次被送進醫院就是一場大病,還差點要了他的命。他因為蛀牙,細菌侵入血液,隨著血液循環跑到心臟,演變成細菌性心內膜炎。住院後,很快就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
外院緊急為病人的心臟進行清創手術,修修剪剪的結果,把整顆心臟給拿掉,只好替患者裝上兩台葉克膜,轉送到台大醫院,看有沒有機會做心臟移植。
病人運氣非常好,等到第十六天,居然得到了一顆心臟。移植手術也很成功,他在醫院裡休養一段時間後就康復出院。
這樣敘述起來,好像整個過程都很順利,但其實在心臟移植前,我們非常猶豫要不要進行手術。
試想,一個人被摘掉了心臟,裝上葉克膜,等了十六天,這十六天裡我們為了防止他中途醒來掙扎,或是昏迷中亂動導致管線鬆脫,於是給他下了大量止痛、鎮定及肌肉鬆弛的藥物。從外表看來病人一點反應也沒有,難以預料除了心臟問題,還有沒有其他的併發症。
我們擔心就算做了心臟移植手術把人救回來,但萬一成了植物人、不會醒過來,那要怎麼辦?
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先幫病患做了電腦斷層,確定沒有可見的腦中風或出血,然後大家就豁出去了,替他做移植手術。
進行心臟移植時,把病人的胸腔打開一看,原本該是心臟的位置什麼也沒有,只看見幾條塑膠管子連接到外面的葉克膜機器。這個景象實在詭異!
心臟移植手術後,病患意識清醒且復原狀況良好。
其他人看到這則新聞,只覺得是醫學奇蹟,殊不知它徹底衝擊傳統的生死觀念。在傳統醫學的認知裡,心跳沒了,人就死了。
可是手術檯上的無心跳病人, 連心臟都被摘掉了, 但透過葉克膜的支持, 再加上心臟移植手術, 竟然還可以再活過來。這讓我不由得思考, 到底什麼叫做死, 什麼叫做活?人生又是什麼?
有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後來我想通了,人遲早都會死的, 所以死亡不是人生的目的, 人生只是一個過程, 在過程當中,我們尋找人生的意義。
當然,奇蹟會出現,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所以葉克膜才會如此被重視和發展;不過實際上,失敗的經驗往往更是慘烈。很多時候看著病患裝葉克膜裝到最後,全身水腫、併發感染或器官衰竭,我知道他一定會死,但什麼時候關機?怎麼跟家屬溝通說明?每一個案例都不一樣,每一步都是醫師的考驗。
繼續閱讀:
1. 預防心跳過慢、猝死的膠囊,無導線心臟節律器
2. 維繫生命的薄膜 – 心臟瓣膜疾病(懶人包)
更多《生死之間2︰葉克膜的故事》的文章:
《生死之間2︰葉克膜的故事》
作者/柯文哲
本文經商周出版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這個案例發生在二○○八年,病人五十六歲,家住南部。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出版媒體 商周出版
- 創立於1987年,原為商業周刊雜誌的出版部門,創立之初,出版商周Q&A系列,維持百問百答的寫作方式,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和教育,之後陸續增加社會、通俗、政治等不同路線之出版品,商周出版逐漸成為多元、綜合性之出版公司。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wptw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