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國鳳專欄】「孤單部長」不是假新聞,對付老後孤單,還是要靠自己

    12373 人瀏覽
    醫界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孤單對於生理、心理、情緒都會造成影響,也就是容易併發更多的疾病。譬如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焦慮症、失智症等等,都與孤單的心境,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英國任命孤單事務大臣,要打擊現代人的寂寞病。」

     

    當我在網路瀏覽國際新聞,瞄到這則標題時,以為是搏君一笑的假新聞,因為網際網路甚麼不多,謠言與假新聞最多。

     

    沒想到點擊進去閱讀,還真的是中央通訊社整理自倫敦的外電新聞,英國首相梅伊也真的在2018年1月間正式任命首任的「孤單事務部長」。

     

    因為根據英國的一項調查,在近9千9百萬的英國人口中,有超過 900 萬人表示:「他們總是、或經常感到孤單」。

     

    孤單,是一種個人的心境,「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為何政府需要任命這個新官銜,正式向人民的孤單宣戰?

     


    ▍ 孤單心情,容易併發更多疾病

     

    因為醫界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孤單對於生理、心理、情緒都會造成影響,也就是容易併發更多的疾病。譬如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焦慮症、失智症等等,都與孤單的心境,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過去我一直認為,政府可以拯救貧窮,但是無法拯救孤單,然而「孤單事務部長」這個新官銜,卻跌破我的眼鏡,英國政府顯然要親自跳下來扮演「孤單的剋星」。
     

    無獨有偶的是,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在智榮基金會舉行的「龍吟趨勢論壇」中,也將「失群」與「失能」、「失智」並列為高齡社會的三大問題。這些都透露出公部門已開始意識到,孤單可能帶來的重大影響。

     

    孤單,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心境呢?它是一種排山倒海而來的失落感,沒有傾訴對象,沒有人與你分享。據聞,不管臺灣或是日本,專門提供給獨居老人使用的緊急救援專線,有不少老人打電話進來,並不是因為面臨緊急狀況,只是想跟接線生說說話。

     

    孤單,並不是老人的專利,乍然失去緊密相依的伴侶,孤單都會難免,但是「寂寞星球」上的老人佔比確實較高。原因當然很多,其中一個是,行動能力變弱,生活圈子縮小了。

     

    譬如張爺爺獨居多年,近兩年下肢漸漸退化,幾次外出都差點摔跤,仍然堅持拒拿拐杖,甚至連拐杖傘都無法接受。張爺爺說:「摔跤會傷骨頭,但是拿拐杖會傷尊嚴」,於是張爺爺儘量足不出戶。

     

    原本還會與老同事相約出去喝喝咖啡、逛逛博物館,現在只剩電視機與收音機為伴,孤單的張爺爺,其實是很多長者的共同寫照。

     


    失群
    (圖片來源:pixta)

     


    ▍ 孤單是一種心病,心病還需心藥醫

     

    銀光經濟、商機無限,其中一種就是「孤單商機」。雄獅旅行社就針對長者專門成立所謂的「大人囝仔聚樂部」,雄獅旅遊入境暨國旅事業處總經理黃信川還特別強調「聚」這個字,「因為聚了,就不會孤單。」

     

    可以聚在一起、玩在一起,確實能化解孤單,但是當走不動、玩不動、聚不在一起時,該怎麼辦?

     

    「愛長照平台」上有一篇熱門文章:《當我們老了,就住在一起吧!3對夫妻的退休同樂會》,透露出這個提案打動很多網友,因為揪伴住進養老院,不再是悲情,還是對抗孤單的妙方。

     

    這讓我想起小學時候,班上很多女同學,上廁所一定要揪伴,哪怕廁所就在教室隔壁。如果從小就要揪伴上廁所、揪伴逛街、揪伴跟團,老了如果要住進養老院,當然也要揪伴才安心,才不會感到孤單吧!

     

    這篇文章中的3對夫妻,是姊妹伴、是同學伴,在養老院的時光才能像是「同樂會」。但若是沒有這些熟悉的老伴可以相揪怎麼辦?或是有熟悉的老伴,但是他/她們不想一起住進養老院,又該怎麼辦?

     

    當英國要動員國家的力量去對抗孤單時,顯然孤單、特別是老後的孤單,威力不容小覷。只靠揪團出遊、或是揪伴住養老院等方法,可能不夠;只靠青銀共居老人共餐等外在形式,可能也不足。

     

    既然孤單是一種心境、一種情緒,我認為「心病還需心藥醫」,預防老後孤單,可能還是要從心理面下手。


    孤單
    (圖片來源:istock)

     
     

    ▍ 「採訪」長輩桌,無意架起友誼的橋樑

     

    我曾跟團去過大陸青海與西藏,旅行團的成員互不相識,用餐時會不自覺的跟年齡相近的同桌。我因為打開始就抱著出來交朋友的心態,每一餐都會刻意的換桌。

     

    但是幾天下來,我開始固定坐到年輕團員們會避開的「長輩桌」去。長輩桌的年齡七十五歲起跳,而且大多數是男性,長輩們笑稱因為我們一家三口的加入,大幅壓低了這一桌的平均年齡。

     

    我為何喜歡到長輩桌共餐?因為我後來發現到,這些深藏不露的長輩們,其實個個博學多聞,共餐時總是暢談古今、笑語連篇。十幾天的青藏之旅,我收穫最多的,不只是沿路的壯麗山河,還有長輩們分享的人文軼事。

     

    但是我第一次坐到長輩桌時,可不是這種光景。他們抬頭夾菜、低頭吃飯,每位長輩都是努力「端」著,彼此互不交談,難怪年輕的團員們會敬而遠之。

     

    直到我這後生不斷的在席間冒昧請問,「您打哪兒來?」、「您之前在哪兒高就?」、「您來青康藏高原最想看什麼?」......

     

    我因為職業病的關係,不管走到哪裡,總是喜歡「採訪」各種人事物。但也因為這個改不了的習慣,讓這些長輩們發現,彼此過去的經歷,其實都有些許的牽葛繞纏,都有一些共同的記憶,因此逐漸卸下心房,話匣子也一個一個地打了開來。

     

    大家越聊越投緣,我們還相約下次去塞外放馬高歌。行程結束時,我發現這些原本是單獨參團的長輩們,眼神裡少了些許落寞,心情也不再孤單。

     

    但是我不禁回想,如果我沒有在無意間搭起交流的橋樑,行程結束時的長輩桌,會不會仍然是「相逢仍然不相識」呢?

     

    孤單,來自於無伴。很多人感慨,年齡越長、越難結交新朋友,於是揪伴跟團、揪伴進養老院,揪的都是原本就熟悉的伴,一但沒有熟悉的伴,就只能任由孤單襲上心頭。

     

    長輩

    (圖片來源:pixta)

     


    ▍ 效法蘇東坡,不會感到孤單

     

    其實我們都應該跟大文豪蘇東坡學一學,不管走到哪裡,都能結交新朋友。蘇東坡大起大落,他曾總結自己的一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其實這三個地方,都是他被貶謫時的落腳地。

     

    北宋新舊黨爭,很多官員被貶,發配到當時被認為是瘴癘之地的嶺南已經夠慘了,蘇東坡甚至遠謫到離島: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島。

     

    令人敬慕的是,他不管是高居廟堂,還是流放荒鄉,總能敞開心懷,與眾生真誠交往。蘇東坡曾經說:「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蘇大學士真的是走到哪裡、聊到哪裡,而且跟甚麼人都能聊。即使來到當時大多是土著黎人的海南島,碰到土人、農夫,蘇東坡還是樂於主動攀談。

     

    農夫敬畏著回答蘇東坡說:「我們不知道要聊什麼?」,蘇東坡說:「那就聊聊鬼吧,說幾個鬼故事來聽聽。」

     

    當我在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中讀到這一段場景時,讓我不禁莞爾。想想蘇東坡牽著他的愛犬,在檳榔樹下跟農夫聊鬼故事,誰的人生不曾聽過、或是碰過幾個「阿飄」的經驗,蘇東坡總有辦法能與三教九流分享互動,即使是大字不識的農民。

     

    陪著父親流放到海南島的小兒子蘇過就說,如果家裡一天沒有客人來,父親就會不自在,接著就會跑出去訪鄰探友。

     

    蘇東坡結交滿天下,如果運用今日的社群軟體,我想群組裡的好友數,應該至少上千吧。就像林語堂所寫的:「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這種能夠讓人溫暖、能夠主動與人交流的個性,真的是要孤單也難。
     

    交友

    (圖片來源:istock)

     




    繼續閱讀:

     

    1.老後獨居有10種風險,想要一個人生活的你,準備好了嗎?

     

    2.獨居不等於孤單,我只是想自己一個人

     

    專欄作家|朱國鳳

    朱國鳳

    點此了解朱國鳳>>

     

    孤單終老,是可以避免的 《明天別再來敲門》教你把芳鄰變親人

     

    近7成長者,其實最想與子女同住-5種同住模式,需要提早規劃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