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恐懼死亡的痛苦,醫師引導她了解生命盡頭的真相-《看穿生死,好好告別》

她恐懼死亡的痛苦,醫師引導她了解生命盡頭的真相-《看穿生死,好好告別》

人們會愈來愈疲倦。疾病將他們的精力都耗盡了。有時他們看起來像是睡著了,實際上是失去意識,然而他們醒來後告訴我們,他們睡了一場好覺。由此看來,人們並不會知道自己失去了意識。

時報文化

2025/07/09

瀏覽數 1,095


文/凱瑟琳.曼尼克斯

 


有時,勇氣不僅僅是選擇英勇行徑,不只是完成某些壯舉,而是即使生命正在消褪,依然勇敢地活下去。勇氣也包括展開令人感到很不舒服的談話,然而這樣的談話會讓人在黑暗中感到有人陪伴,就像是一樁善行在這個混亂的世界裡發光。

 

莎賓年近八十,她有著滿頭醒目的銀白色波浪捲髮,用絲巾紮著,身穿的不是浴袍,而是一襲卡夫坦長袍(一九五○年代她到遠東旅行時購買的正品)。她在安寧病房的床上忙個不停,不是在玩接龍遊戲,就是在修飾臉上妝容,不然就是在幫她麻雀般瘦小的雙手搽抹滋潤霜。

我是緩和醫療這個新興領域中的年輕受訓醫生。我的導師是負責我們這間新安寧病房的主治醫師,莎賓很喜歡跟他聊天。在他們的交談中,我得知他會說法語,因為他的父親是法國人,也是抵抗運動的鬥士。他偶而會用法語跟莎賓交談,這時的她散發著光彩,雙手活潑地舞動著;他們彷彿照鏡子般的法式聳肩逗樂了我們。

 

然而,莎賓藏著一個祕密。配戴抵抗勛章、經歷過恐怖戰爭的她其實很害怕。她知道大腸癌已擴散到她的肝臟,正在奪去她的生命。當護理師清理她的腸造口袋時,她泰然自若。當護理師推輪椅帶她到浴室,幫她沖澡沐浴時,她保持優雅。但她害怕的是,有一天她會發現疼痛超出了她的忍耐力,而她的勇氣會拋棄她。

洗完澡,護理師正幫她吹乾銀色捲髮時,莎賓坦白了這份深植內心的恐懼。護理師很有智慧,她知道口頭安撫幫不了莎賓;聆聽、鼓勵、任對方盡情傾訴絕望與恐懼,在那個時刻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護理師詢問,能否和我們的領導人討論那些重要的問題。莎賓當然同意了。在她的眼裡,我們的領導人幾乎算是法國人,他會理解的。

 

我們領導人問她想要用英語或法語進行對話。「用英語吧。為了其他人,」她用法語回答。

 

「我在想,如果我描述死亡的情景給你聽,會不會對你有幫助,」他直視她的眼睛,「我也想知道,你是不是曾經見過跟你罹患相同疾病的人死去時是什麼樣子?」

 

「那麼,我們來談談你的病,」我們的領導人說,「首先,我們來說疼痛。這場病到目前為止會很痛嗎?」

 

她搖搖頭。他拿起她的用藥紀錄表,指出她並未固定服用止痛藥,只是偶而吃藥來緩解腹絞痛。

 

「假如到目前為止並不是很痛,我不認為未來會突然發生變化、變得很痛。但是,萬一發生了,你還是可以安心,我們會幫你將疼痛控制在可以忍受的程度內。你信任我們可以做到嗎?」


「是,我信任你。」

 

他接著說:「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不同疾病都會讓人們變得虛弱,但他們的臨終體驗卻非常相似。我見過很多次了。要我跟你說我們看到的情況嗎?假如你不想聽了,只要說一聲,我會隨時停下來。」

 

她點頭,迎向他的目光。


「嗯,我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人們會愈來愈疲倦。疾病將他們的精力都耗盡了。我猜你早就注意到這點了?」

 

「隨著時間過去,人們愈來愈疲倦,愈來愈虛弱。他們需要愈來愈多睡眠,才能恢復精神。你有沒有注意到,如果你白天找時間補眠,醒來後有一陣子會覺得精神比較好?」

 

「也就是說,我們由此能判斷你正照著正常模式走。我們預期在這之後你會更加疲累,需要更長的睡眠,清醒的時間更少。」

 

「我們看到人們睡著的時間愈來愈長,醒著的時間愈來愈短。有時他們看起來像是睡著了,實際上是失去意識,然而他們醒來後告訴我們,他們睡了一場好覺。由此看來,人們並不會知道自己失去了意識。所以,在生命盡頭,人們就只是永遠失去意識。接下來他們的呼吸開始改變。有時深且慢,有時淺且快,然後非常輕柔地,呼吸會慢下來,非常緩和地停止。最後不會有痛苦突然來襲,不會有消逝的感覺,沒有恐慌。就是非常、非常安詳……」

 

「重要的是,那跟睡著不一樣,」他說,「事實上,如果你狀況好到能感覺自己需要午睡,就代表你的狀況好到會醒過來。失去意識並不像是睡著。你連發生了什麼都不會知道。」

 

他停下來看著她,她也看著他。我看著他們倆。我猜我的嘴巴可能張得很大,眼眶甚至泛出淚水。一陣漫長的寂靜。她的肩膀放鬆下來,她靠在枕頭上。她閉上眼睛,呼出一聲深長的嘆息,然後舉起仍被她雙手握住的醫生的手,像擲骰子般搖晃,她看著他,簡短說了句:「謝謝你。」她閉著眼睛。我們顯然應該退下了。

 

護理師、領導人和我走回辦公室。領導人對我說:「這大概是我們所能給予患者最實用的禮物。很少人親眼見過死亡,大多數人想像死亡是非常痛苦又沒有尊嚴的。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知道,我們沒有見過那樣的狀況,他們不必害怕家人會目睹什麼可怕的景象。我始終沒辦法習慣這種談話,儘管談完之後患者總是能知道更多、更不害怕。」
 

 

 

繼續閱讀:

 

1. 安寧護理師陪病人走到最後,見證生死之間的強大力量 -《不是永別,只是改天見》

 

2. 病人自主、安寧緩和 陪伴病人與家屬樂活至善終

 


更多《看穿生死,好好告別》的文章:

 

• 差點走上絕路的校長:罹罕病後,如何重新肯定活著的美好-《看穿生死,好好告別》
 

 

 

《看穿生死,好好告別:國際安寧醫療專家的30個臨終紀實》
作者/凱瑟琳.曼尼克斯
本文經時報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時報文化

時報文化

出版媒體

華文世界第一家股票上櫃的出版社。 出版品種類繁多,包括:經典文學、大眾文學、人文科學、史哲文化、生活品味、商業財經等。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