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享全球

社會資源
科技與人文交織,創造自立支援的百歲人生典範
當長照服務、生活產業與科技緊密結合,一個以共生為核心的社區生態圈便會自然形成。這樣的模式讓高齡者不再只是一方的接受者,而是社會價值的參與者與創造者。
2025/06/11
.jpg)
社會資源
百歲人生第二人半價優惠卷
你有沒有想過,長輩定期回診的目的是什麼?鍛鍊肌肉的目的是什麼?每天這麼努力吞三種維他命,到底為了什麼?不是為了活久一點,而是為了可以出去玩啊!而且,是為了「全家歡樂在一起」,這就是「多扶假期」的服務真諦。
2025/06/10
.jpg)
社會資源
孤老的解方:好客廳的共生實踐
在好客廳,沒有人的角色是單一固定的。課堂上需要桌椅,大家一起搬、一起收;爺爺奶奶可以幫忙工作人員顧麵包攤、幫忙還沒下班的家庭照顧孩子、甚至可以幫忙同儕進行電子化的報到操作;青年住戶可以幫忙教學3C物品的使用、幫忙分團購;孩子們可以幫忙課後的打掃; 工作團隊會「不小心」慢一點到位,讓很多「能」自然地發生串聯。
2025/06/10
.jpg)
社會資源
共創百歲幸福:從原鄉部落的實踐看見共生社區的無限可能
在地文化與社區共生的結合:伯拉罕積極推動「文化照顧」理念,於2024年成立「文化照顧大旅社」,接待來自全台甚至國際的學者、照顧實務者與社福單位,分享部落的照顧經驗與智慧,形塑出屬於亞洲的在地照顧典範。
2025/06/09
.jpg)
社會資源
好好園館:跨代共居共樂的未來藍圖——從台中實驗到亞太啟發
好好園館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老人住宅,而是台灣唯一提供「新家人關係服務」的跨代共居住宅。這裡,高齡住戶和年輕的管家,彼此之間沒有血緣,卻像一家人般互助共處,實踐著「青銀共居」的理想。
2025/06/06
.jpg)
新聞政策
生活即照護,日常即連結:共生生活圈的日本實踐
面對少子化、高齡化和家庭照顧斷鏈這三大難題,日本政府從2016年開始推動「地域共生社會」的政策,希望打造一種不分年齡、不分身分、大家可以一起生活、一起照顧彼此的社區模式。
2025/05/25

新聞政策
讓科技回到生活,讓高齡者活得有尊嚴:新加坡生活實驗室的實踐
新加坡社科大學馬學嘉副教授以其深厚的高齡教育、社區實踐與科技應用經驗,提出:「有選擇、有尊嚴、有參與」才是幸福老後的基礎。她強調,這不僅是退休後才要準備的課題,而是從年輕時就該思考:「我想過怎樣的生活?」這份信念,驅動她將科技帶回生活現場,讓長者與照顧者真正受益。
2025/05/24

新聞政策
社會處方的實踐:從健康促進到尊嚴終老的共生行動
正因為對「好好活,也好好離開」的執著,范寧醫師創立了兩個以人為本的行動:「醫護行者 Health In Action」與「毋忘愛 Forget Thee Not」。一個專注推動健康公平與社區營造,另一個致力於為生命最後一程提供人性化的支持。他相信:「即使在人生最脆弱的時刻,每個人仍有掌握生活的權力。」
2025/05/23

新聞政策
科技賦能高齡自主生活:荷蘭的創新實踐
納帕博士(Henk Herman Nap)作為荷蘭國家級長照智庫Vilans的eHealth專家及恩荷芬理工大學(TU/e)教授,長期專注於科技與人工智能(AI)在失智症等生活支持和照護領域的應用。
2025/05/16
.jpg)
社會資源
讓社區充滿活力的竟是一間老人公寓
首藤義敬將首次來台,參與2025亞太高峰會「全民百歲時代:共創亞太幸福老後生活」。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聆聽他如何將理念轉化為實踐,如何在超高齡社會中創造充滿活力的新居住與新生活。
2025/05/15

新聞政策
迎向全民百歲時代:2025迎老聯盟的十年行動與未來願景
站在下個十年的起點,迎老聯盟將以更有系統的方式開展行動
|推動全民適能運動:從小到老,讓每個人都認識,理解並準備百歲人生。
|建立新行動社群:跨世代、跨領域,彼此支持與共創,成為個人與組織的智囊團。
|布局亞太:攜手香港、新加坡等地夥伴,打造屬於亞太地區的高齡創新典範。
2025/05/07

社會資源
認識彰化埔鹽的大有社區如何透過價值轉換,設計社區居民的斜槓角色
和社區居民對話跟互動,會是共生社區營造的關鍵起點,而每個人、每個不同類型的組織,都可能成為對話開展的場域。
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