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當長期照顧成為日常,別忘了自己也需要片刻喘息
你有多久沒有為自己做一件小事了?在每天張羅與照顧中,是否也曾覺得,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所剩無幾?(圖/Freepik)
謝惠貞 Vivian
2025/05/29

樂活養生
蘋果皮抗老、控糖5大養生功效 醫教如何將果皮好處吃下肚?
要怎麼吃,才能讓果皮變成保健品?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說,早上喝果昔,連果皮一起打,如蘋果連皮、紅蘿蔔連皮、葡萄整顆下去打,再加一匙堅果粉或優格,不但口感好,還能讓酚酸和膳食纖維一起進來。圖/123RF
元氣網
2025/05/29

病症知識
【居家省力照顧】穿尿布有尿布疹?!居家照顧失禁必備技巧、照顧資源大補帖
太陽居家護理所鄭護理師指出,「預防」往往比治療簡單且有效,只要掌握正確的皮膚照護四步驟,就能大幅降低尿布疹發生機率。1. 正確清潔 - 「輕壓」代替「搓洗」2. 重點保護 - 隔離霜隔絕排泄物 3. 全身滋養 - 乳液維持皮膚屏障功能 4. 步驟四:失禁隔離 - 選對尿布保持皮膚乾爽。
愛長照企劃編輯
2025/06/02

病症知識
膽道癌找出關鍵基因變異 就有機會精準用藥、延長生命
膽道癌是「隱藏版癌王」,許多病人在診斷時即為無法開刀的情況,面臨最大的困境是,第一線治療藥物只能選擇化療合併免疫療法,但腫瘤可明顯縮小的比率只占25-40%,5年平均存活率小於5%。在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問市後,透過基因檢測將有機會找到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為膽道癌治療找到新曙光。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5/05/28
.png)
病症知識
標靶治療為HER2陽性早期乳癌帶來新契機! 積極治療,有機會與復發說再見
乳癌長期高居女性癌症之首,是威脅女性健康的殺手。不過早期乳癌是可以治癒的,即使是惡名昭彰、有如洪水猛獸的HER2陽性乳癌,已有標靶藥物、ADC抗體藥物複合體可以對付,高復發風險的病人也可以使用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降低腦轉移的機率。醫師鼓勵,早期乳癌病人應不計一切代價接受治療,可以陪伴家人迎向美好人生。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5/05/27
.png)
長期照護
《罹癌後對生命的影響》運動是良藥: 治療中一帖無副作用的癌症處方
癌症希望基金會
2025/05/26
.jpg)
社會資源
扶養不是義務?從法律看照顧關係的界線
「我已經自己育兒、工作兩頭燒了,怎麼還要幫忙支付爸爸的長照費用?我們已經十幾年沒聯絡了。」這是小芸向社工訴苦時的話。(圖/Freepik)
林佳頻律師
2025/05/28

友善職場
愛長照EAPFC:企業員工家庭照顧支持方案,讓員工照顧不離職
一位在公司服務十年的核心主管,白天帶領團隊衝刺業績,夜晚則在醫院與家中奔波,只因父親病重、需要長期照顧。但他從不張揚,只是默默承受,直到某天他遞上了離職信。
在台灣,除了少數依賴住宿式機構或聘僱外籍看護,多數需要長期照顧的家庭,超過一半仍由家人親自承擔照顧責任。
每年有超過15萬人因家庭照顧離職,不僅中斷個人職涯,更對企業的人才穩定與營運造成衝擊。照顧責任多在員工31歲起逐漸浮現,集中於41至60歲的中高階人力,其中近四分之一坦言難以兼顧工作與家庭。
當「照顧」成為上班族的新現實,企業該如何回應這股安靜卻深遠的浪潮?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5/05/26

友善職場
【照顧時代的人才策略】二、打造支持照顧者的企業制度地圖
在人口高齡化的社會浪潮下,越來越多職場菁英正面臨工作與家庭照顧責任的雙重夾擊。本系列文章深度剖析「照顧壓力」如何成為企業隱形的人才流失黑洞,並提供完整的實戰策略協助企業建立有效支持系統。
我們將從三大面向協助人資與管理者建構照顧友善的企業文化:首先,辨識照顧離職風險並計算潛在損失成本,讓管理層看見問題的急迫性;接著,設計彈性工作制度與照顧支持方案,提供員工「既能留下、又能安心照顧」的選擇;最後,建立追蹤評估機制,確保制度真正發揮效用。
愛長照企劃編輯
2025/05/26
.jpg)
新聞政策
生活即照護,日常即連結:共生生活圈的日本實踐
面對少子化、高齡化和家庭照顧斷鏈這三大難題,日本政府從2016年開始推動「地域共生社會」的政策,希望打造一種不分年齡、不分身分、大家可以一起生活、一起照顧彼此的社區模式。
銀享全球
2025/05/25

新聞政策
讓科技回到生活,讓高齡者活得有尊嚴:新加坡生活實驗室的實踐
新加坡社科大學馬學嘉副教授以其深厚的高齡教育、社區實踐與科技應用經驗,提出:「有選擇、有尊嚴、有參與」才是幸福老後的基礎。她強調,這不僅是退休後才要準備的課題,而是從年輕時就該思考:「我想過怎樣的生活?」這份信念,驅動她將科技帶回生活現場,讓長者與照顧者真正受益。
銀享全球
2025/05/24

新聞政策
社會處方的實踐:從健康促進到尊嚴終老的共生行動
正因為對「好好活,也好好離開」的執著,范寧醫師創立了兩個以人為本的行動:「醫護行者 Health In Action」與「毋忘愛 Forget Thee Not」。一個專注推動健康公平與社區營造,另一個致力於為生命最後一程提供人性化的支持。他相信:「即使在人生最脆弱的時刻,每個人仍有掌握生活的權力。」
銀享全球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