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個原因讓肌力一周就少1/3,肌少更增心臟病風險!補足肌肉原料該這樣攝取蛋白質
2264 人瀏覽 -
-
-
2022/01/14
作者 早安健康 -
-
-
-
-
-
文/早安健康編輯部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未見盡頭,但防疫措施也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原來是長者肌力有減退的現象。就有醫師觀察發現,究其原因,許多長者大幅減少出門,更別說是各種戶外活動,在家裡其實活動量有限,也不太有運動;另一方面,改在家中吃飯,往往吃得比較簡單、清淡,兩個因素相加,一週就可以減少1/3的肌力,國外也有研究發現,肌力減少竟可能增加8成心臟病風險。
▍心臟病風險增加81%
肌少症跟心臟病有關係?稍有醫學知識的人可能會馬上反駁:「心臟肌肉是心肌,是不隨意肌;肌少症講的是骨骼肌,是隨意肌,兩者大不相同。」
話雖如此,不過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就引述了西班牙一項研究。巴塞隆納心理健康生物研究所針對「阿提卡研究(ATTICA)的資料分析,共有一千零十九位45歲以上受試者,一開始都沒有心血管疾病,然後開始十年追蹤。十年後有27%得了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員把骨骼肌肉質量最低與最高的兩組人比較,發現最低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81%。
當然這項研究只能呈現出一種相關性,而無法解釋為何肌肉質量少,心臟病風險會高那麼多。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則假設,這種情形有可能與肌肉量少而影響代謝有關。他認為,肌肉量變少,人體的基礎代謝就會下降很多,熱量消耗的量就會下降,影響心血管疾病的一些因子例如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就會升高,因此提升心臟病的機率。另外,肌少症的人,日常生活中也會遭遇一些行動上的不便,因此活動量又會減少,這對心肺功能的保持也是有影響的。
▍因為高齡,更需要重視增肌
除了運動練肌肉,補充營養當然不可或缺:缺了製造肌肉的材料,當然就無法增肌。肌肉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蛋白質。但值得注意的是,肌少症乃至於蛋白質的補充,近年來受到高齡醫學愈來愈受重視,衡量的標準也產生變化,過去你以為的健康資訊,現在要更新了。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表示,高齡醫學是一個很新的議題,對於上一代的朋友來說,其實不太有機會碰到。回顧人類演化史,從5萬年前一直到約200年前,人類的平均壽命大約在30、40歲左右,從200年前開始,平均壽命才漸漸增加到80歲上下,人們也才要開始關心長壽、退休、理財等問題。
▍每日蛋白質需求提高了,你知道嗎?
也就是說,隨著年齡每年流失的肌肉量,在過去甚至一直不是專家學者關注的議題。但是當平均壽命不斷增加,肌肉每年不斷減少,有如兩條線終於有了交叉,我們終於可以明確地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有了變化:力氣變小、行動不穩、呼吸不順、吞嚥困難。
陳亮恭表示,為了因應人們平均壽命不斷提高,過去、你年輕的時候曾經聽過、牢記的衛教資訊,現在往往都已經改了,在運動與營養兩個領域,可以說是變化相當大。舉例來說,每日蛋白質攝取的最低需求就增加了,原因就是在於肌少症。
▍怕蛋白質吃不夠?這樣換算最簡單
原文經早安健康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此為《早安健康》1月號《聰明養肌力》部分內容,完整內容請洽《早安健康》1月號
繼續閱讀:
1. 對抗肌少症,請你這樣做!
2. 沒刻意減重卻持續變瘦 小心是肌少症找上門!
肌少症跟心臟病有關係?稍有醫學知識的人可能會馬上反駁:「心臟肌肉是心肌,是不隨意肌;肌少症講的是骨骼肌,是隨意肌,兩者大不相同。」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 健康資訊網站 早安健康
- 《早安健康》相信,健康的方式不只是治療疾病,更多的是快樂的心境、好好生活,做得到的健康,才會在每一天產生新力量。我們相信,尊敬大自然、呼應身體的訊息,才能找到正確的療禦方式。 世界上最好的治療,都是不花錢的。睡覺、大笑、動一動、曬太陽。健康,無價!
《早安健康》的英文Everyday Health,睡眠、刷牙、洗臉、抬頭挺胸收小腹、吃在地當令食物,建立在天天的生活裡,才會是隨手就可做到的健康。
官網: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
-
-
-
- 一起來討論
- 1 玉米的4個好處會讓玉米身價倍漲
- 2 尋求寵物治療(龜蜜)講師
- 3 老人家很嗜睡好不好?!
- 4 白蘿蔔的好處有哪些 想不到它是...
- 5 政府福利政策難用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