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風家屬注意!別讓患者自我封閉,當心引起「中風後憂鬱症」《把時間留給自己》
33231 人瀏覽 -
-
2018/10/05
作者 寶瓶文化 -
-
文/劉秀枝
中風患者的心理層面,常常被忽略。
年紀大了,本來就有可能罹患老年憂鬱症,中風後更容易產生憂鬱症。
▍心理上,也會有中風的後遺症
六十二歲的陳太太在兩年前因左腦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導致右側肢體無力,並罹患失語症。但她積極地做復健,右側肢體的力量恢復情況良好,漸漸地,她能夠自行活動,語言能力也明顯進步了。
只是她因為講話速度變慢了,有些字眼想不起來,需要人提醒,因此,常常不肯參加親友們的聚會。
不過,親友們一開始對於她婉拒邀約的事不以為意,因為她原本是個活潑、外向的人,雖然曾經中風,可是大家認為既然她幾乎完全康復了,假以時日,她應該會慢慢走出來,回到像從前一樣積極、活躍地過日子。
然而,陳太太變得愈來愈自我封閉:以前喜歡的電視節目,現在都不看了;食欲差,睡不好,而且變得沒有自信,不敢獨自走出家門,甚至出現「想死」的念頭!
(圖片來源:pexels)
到了這個地步,家人們才警覺到她可能患了憂鬱症,趕緊帶她看精神科門診。
▍不能小看的「中風後憂鬱症」
中風的症狀視腦部受損的部位和面積大小而異,嚴重者會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有生命危險;輕者則有偏癱、失語和行動不便等神經障礙。
雖然有少數人能完全康復,不過,大部分的病患或多或少都會留下後遺症。因此在中風的急性期,著重在搶救生命,減少腦部受損情況,並預防再度中風;之後的復健,則著力於肢體康復和語言治療。
然而,中風患者的心理層面卻常被忽略,例如憂鬱症。
雖然在臨床上不太被注意,但有關「中風後憂鬱症」(poststroke depression)的研究其實非常多:大約有三成的中風病人會出現憂鬱症狀,在中風後三個月左右最容易發生,甚至會罹患重鬱症,並且演變成反覆發作的慢性病。
而這些在中風後約三個月出現憂鬱症的患者,產生神經障礙的情況較嚴重,常常無法回歸工作軌道,生活品質也較差,在往後五年內的死亡率更是比較高。
研究並顯示,中風後,因神經障礙的症狀嚴重、生活無法自理、經濟條件差,以及社會支持網薄弱,比如缺少家人的支持等因素,較易誘發患者得中風後憂鬱症;若之前就得過憂鬱症、中風或其他慢性病,也是憂鬱症的危險因子之一。
年紀大了,本來就有可能罹患老年憂鬱症,中風後更容易產生憂鬱症;原本活力充沛的年輕人突然偏癱或行動不便,打擊太大,也可能出現憂鬱症。所以年齡不是主要的因素,而男性和女性罹患中風後憂鬱症的比例,也沒有明顯的差別。
▍關於抗憂鬱症藥物的研究
既然有高達三成的中風病人會發生憂鬱症,又無法精準預測誰會得憂鬱症,那麼在病人中風後就開給他抗憂鬱症藥物,是不是就能預防憂鬱症的發生呢?
有一篇發表於二○一三年的論文,透過對八個小規模臨床試驗作統合分析,共有七百七十六位無憂鬱症的中風患者,結果發現:中風之後,服用抗憂鬱症藥物三個月到一年後,憂鬱症的發生率比服用安慰劑者低,顯示抗憂鬱症藥物有可能預防中風後憂鬱症的發生。
另外,也有許多小規模的臨床藥物試驗顯示,要治療中風後憂鬱症,除了由心理治療著手之外,抗憂鬱症藥物的療效也明顯比安慰劑佳,大約八成病人有進步。
(圖片來源:pexels)
抗憂鬱症藥物最常見的是「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但因抗憂鬱症藥物仍有副作用,在臨床上要用來預防或治療中風後憂鬱症,必須先經過審慎評估,目前並非常規的治療方式。
▍最佳的治療是「預防」
其實,最好的治療當然是「預防」。要預防中風後憂鬱症發生,除了病人自己要積極地接受治療、配合做復健,家人支持與親朋好友的鼓勵也很重要,協助中風者做好自我調適、心理建設,以及嶄新的生活規劃,就有可能隨著復原情況進步,遠離憂鬱。
陳女士中風之後的復原良好,過去沒有憂鬱症病史,社交支持網也完整,卻仍然發生憂鬱症,原因令人百思不解。但試想:一個原本行動自如的人突然中風了!衝擊之大,難免會引發焦慮和憂慮。
如果患者中風後過了三個月,情緒仍然低落,且食欲差,變得對原有的嗜好沒興趣,老覺得疲累而提不起精神,睡眠品質差或白天嗜睡,自覺一無是處,甚至出現了想死的念頭,就要思考是否罹患了中風後憂鬱症?要盡快陪伴患者去看醫生。因此,家人與醫護人員的觀察和警覺性非常重要。
(圖片來源:pexels)
繼續閱讀:
1. 臨床心理師黃耀庭:中風後病人的情緒從何而來?鮮少人注意,家屬的情緒也是關鍵
2. 中風失能後的心情調適,另一半感受更深......照顧的哀傷歷程我陪你勇敢走完-諮商心理師 艾彼
更多《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的文章:
- 「我不認識你,但我記得你的好」失智長者不會表達,可是感覺得到
- 醫療越進步,抉擇越困難?我們要如何面對醫療決定上的懊悔
- 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有時會出現「冷漠」行為?家屬應給訊息,對本人問診,做認知測驗,由醫師診斷
《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作者/劉秀枝
本文經寶瓶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 「我不認識你,但我記得你的好」失智長者不會表達,可是感覺得到
中風患者的心理層面卻常被忽略,例如憂鬱症。雖然在臨床上不太被注意,但有關「中風後憂鬱症」(poststroke depression)的研究其實非常多:大約有三成的中風病人會出現憂鬱症狀,在中風後三個月左右最容易發生。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出版媒體 寶瓶文化
-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有最專業的精神與非如此不可的決心。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文學、教育、視野。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部落格:http://aquarius0601.pixnet.net/blog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