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爸爸的中風快復原了,卻開始插鼻胃管、用約束帶 ......「低血鈉」造成永久遺憾
46995 人瀏覽 -
-
2018/06/07
作者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
-
文/醫藥線記者 丁彥伶朋友的爸爸因為中風緊急住院,在神經內科治療兩、三個月後,腦血管阻塞的狀況逐漸穩定下來,復原良好。本來言語不清、文字也無法辨視的情形都獲得改善,再加上朋友全家,一起努力引導讓他持續地看報、讀報,所以識字能力也恢復了。醫師說差不多可以考慮出院了。
這個消息對朋友一家而言,是天大的好消息!不過,朋友跟家人們考量到父親的行動能力還沒復原,於是希望能幫父親轉到復健病房繼續在醫院復健。後續也如他們所願,排到病房了,全家都非常欣喜。但卻沒想到,這一次決定住院,是他們苦難的開始。
▍ 擔心吸入性肺炎 插上鼻胃管首先,長輩本來一直在看護餵食的狀況下進食得頗為順利。但是復健科醫師認為他吃得量跟喝得水都不夠,電解質不太平衡,鈉離子也明顯偏低;加上喝水時偶爾會發生嗆到的狀況,醫師也擔心長輩會因嗆傷引起吸入性肺炎,所以指示一定要插鼻胃管,否則醫院無法保證病人的安全。
如果家屬不願配合,院方也不願意擔風險,可能就要請他們出院,朋友一家只好答應讓父親插鼻胃管。
(圖片來源:photoAC)
但是朋友的爸爸極度排斥鼻胃管,只要有機會,便會把鼻胃管拔掉。家人因為無法全天陪伴安撫,看護也無力單獨看守,所以醫院只好用約束帶來約束他,但此舉更引起朋友父親的抗拒,經常想要掙脫束帶、生氣敲床。
醫院為了讓老人家安靜,開了鎮靜劑還有夜間安眠藥,幾天下來,朋友說爸爸經常昏睡,醒來時精神也不太好。雖然請醫師停藥,但是醫師說為了其他病人的安寧,加上老人經常躁動也不好,所以還是繼續給藥。
▍ 原來不是昏睡 是昏迷隔幾天醫師幫長輩換鼻胃管時,不小心插傷了胃部。看護餵食反抽胃部時,一抽全都是血,引流出兩大袋的血水!因此醫師下達禁食的指示,後來幾天,朋友發現爸爸怎麼整日昏睡?一再找醫師來看的結果,都說可能是吃安眠藥的關係。
但朋友直覺有異,找了高層請其他醫師來看,一檢查才發現他的父親並不是昏睡,而是昏迷了!這才緊急轉加護病房。
過幾天,他的父親終於醒了,家人以為脫離險境,沒想到第二天醫師找來全家人會談。
(圖片來源:pixta)
醫師說,父親因為鈉離子過低,造成腦部的永久損傷。現在看起來反應還不錯,其實是因為腦部損傷才剛形成,之後狀況會越來越壞,請家人們要有心理準備......爸爸回家後,可能要長期臥床照顧,建議家屬討論是否要找專業的安養中心,或請外籍看護在家照顧。
【保健知識小教室】低血鈉引起腦幹去髓鞘病變 是不可逆病變
為什麼鈉離子過低,會造成腦部這麼大的傷害?
振興醫院腦神經內科兼任醫師尹居浩說,很可能是因為鈉離子不足引起「腦幹去髓鞘病變」造成腦水腫,這是一種不可逆的病變。為什麼腦幹去髓鞘病變,是不可逆的病變?因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是由髓鞘細胞以同心環狀纏繞的雙層單位膜,保護著我們的神經纖維,所以腦幹細胞一旦脫去髓鞘,便失去了保護。
但你也許想問,病人不想裝鼻胃管不能拒絕嗎?尹居浩說,中風病人的照顧中,如果飲食會引起嗆咳是很危險的事。過去很多病人本來恢復得不錯即將出院,卻因為餵食嗆到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像個案的父親因為飲食的量不足,鈉離子偏低,電解質不平衡。所以中風病人只要有上述的狀況,一定要採取鼻胃管餵食的預防措施。
(圖片來源:istock)
腦細胞一旦受到破壞,是很難回復的!因此患者如果發生腦幹去髓鞘病變,破壞到的部位又很重要的話,病情就會越來越惡化。以至於醫師會說患者之後可能必須永久臥床照顧。雖然現代人普遍吃得重鹹,多數專家都建議要低鈉飲食。但是中風患者或有高血壓、腎臟病變的人,可能會因為服用利尿劑或其他藥物等原因,反而有「低血鈉」的問題。
鈉離子負責了人體肌肉和神經的作用,也會影響對醣類的吸收。如果鈉離子過低,輕則引起嘔吐、腹瀉、肌肉痙攣等症狀,重則引起腦壓上升,甚至引起昏迷,若未及時補充,死亡率高達五成。
一旦發現有低血鈉的情形,要趕快找出引起低血鈉的原因,平時在飲食中也要加鈉,避免發生低血鈉的危機。
繼續閱讀:
1. 朱為民-「醫師,幫爸爸放鼻胃管好不好,我不想看他餓死……」
2. 語言治療師林靜欣致瓊瑤的公開信:鼻胃管≠插管破除鼻胃管9大迷思
資深醫藥記者|丁彥伶
點此了解丁彥伶>>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為什麼鈉離子過低,會造成腦部這麼大的傷害?振興醫院腦神經內科兼任醫師尹居浩說,很可能是因為鈉離子不足引起「腦幹去髓鞘病變」造成腦水腫,這是一種不可逆的病變。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資深醫藥記者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 曾任大成報健康中心主任、欣傳媒醫療記者、前週刊王時尚娛樂新聞平台副主任,現為醫療專欄作家。 在健康醫療線上提醒民眾注意健康保健多年,近來鑽研運動醫學和肌少症,親身體驗,日益發現運動的好處,只要願意多動,真的可以克服肌少症,常保年輕體態,也會更健康!
丁彥伶專欄: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23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