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年紀後「能吃,才是福」長輩維持健康的關鍵: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

    25899 人瀏覽
    許多人以為老人家既然退化了,便給老人家吃剁碎、流質的食物,「賣相」經常不是那麼好看,但質地軟硬度和外觀等,其實是會影響老人的食慾及食用性。高齡者在食物攝取上,應以多樣化的蔬果為主。使用天然調味料、低鹽,搭配全穀、堅果;肉類以魚、雞肉等白肉為主,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讓好的食物變成身體的一部分!


    整理撰文/蘇凡

    衛福部在日前邀請各界專家以「高齡營養新食代、94 eat food能吃最幸福、這樣吃,到底對不對」三主軸進行對談,呼籲家有長輩的民眾,或是即將退休的朋友們,「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是健康促進重要的議題,千萬別忽略「吃」的影響力。

    1. 預防營養不良,長輩要「吃得下」

    依據國民健康署2016年針對全國22縣市高齡友善城市調查,有10%老人有咀嚼困難問題,其實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功能的退化,本來就會面臨咀嚼、吞嚥能力變差等問題,如果再加上腸胃消化功能漸弱獨居、無人備餐共餐等情況,便會有容易「營養不良」問題;如此一來,身體會更加虛弱。

    國民健康署正在研發適合老年人的飲食指引,發展日常生活可以運用的飲食策略,讓高齡的長輩們吃得健康又營養。

    另外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特別指出,許多人以為老人家既然退化了,便給老人家吃剁碎、流質的食物,「賣相」經常不是那麼好看,但質地軟硬度和外觀等,其實是會影響老人的食慾及食用性。


    老人家要「吃得下」,才能防止身體機能退化的速度。



    2. 別再節省吃,「吃得夠」補充蛋白質預防肌少症

    依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2013-2014年長者的飲食「熱量」攝取不足盛行率為42%,前5大缺乏的營養素為鈣(76.3%)、維生素E (73.1%)、維生素D (60.0%)、鋅 (51.5%)及鎂 (49.6%),攝取不足的比率達5~7成。

    另2013-2015年的調查結果,則高齡者6大類食物中,攝取不足盛行率最高的前2名為奶類(81.6%)及水果類(72.9%)。

    如此看來,許多長輩是「吃不夠」的,有的阿公阿嬤用一個饅頭、一碗陽春麵就解決一餐,
    但長期缺乏所需營養,尤其蛋白質攝取不足,可能會得到「肌少症,連帶著讓身體越來越退化。
     



    3. 多吃白肉、堅果「吃得對」讓好食物提供好能量

    「少油、少吃」的飲食型態,對注重養生的現代人相當有吸引力,但許多人會「過頭」,甚至自設許多飲食禁忌。其實以高齡者而言,沒有吃對食物的話,是無法達到應有的營養標準。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建議高齡者,應攝取多樣化的蔬果,使用天然調味料、低鹽,搭配全穀、堅果;肉類以攝取魚、雞肉等白肉為主,並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吃對的食物,讓好的食物變成身體的一部分!

    國民健康署為促進高齡者的營養健康,會逐步於社區關懷據點、社區營造單位、照護中心及大專院校餐飲系等各場域,建構高齡營養示範模式,並推動「社區營養教育示範點」,持續擴大高齡友善營養健康環境,讓營養師走入社區和長照據點,提供營養教育和輔導備餐,讓高齡者能「吃得下、吃得好、吃得對」。

     
    飲食習慣
     (圖片來源:pixta)



    繼續閱讀:

    1. 老人飲食有四大原則,這樣吃才健康!

    2. 【特殊營養照護】認識流質飲食



    資料來源:
    衛福部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