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老是咳?小心是吞嚥困難警訊,誤嚥性肺炎恐奪命!

吃飯老是咳?小心是吞嚥困難警訊,誤嚥性肺炎恐奪命!

家中的長輩吃飯時,是否常常咳嗽、吃得特別慢,甚至突然對原本愛吃的菜沒了興趣?這些看似微小的變化,其實可能是身體在發出的求救訊號。吞嚥困難不代表無法進食,只要照顧得宜,長輩仍能維持安全又舒適的用餐體驗。從姿勢、飲食調整到口腔訓練,這些日常小細節,都是預防誤嚥性肺炎的重要關鍵。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5/09/13

瀏覽數 1,016


文/愛長照編輯團隊

 

 

家中的長輩吃飯時,是否常常咳嗽、吃得特別慢,甚至突然對原本愛吃的菜沒了興趣?多數人以為這只是「老了」的自然現象,但這些看似微小的變化,其實可能是身體在發出的求救訊號。

▍吞嚥困難,常被忽略的警訊


吞嚥這個看似自然的動作,其實需要肌肉神經口腔認知的共同協調。隨著年齡增長,這套機制可能逐漸變得遲緩、無力,而在日常用餐中悄悄顯現出來。

 

 

 


當吞嚥功能開始退化時,會出現一些細微但重要的徵兆,例如:進食中或後頻繁嗆咳,代表液體或食物可能誤入氣管);用餐時間明顯拉長、甚至含著食物不吞,顯示吞嚥動作變得困難;又或是食慾下降、避開某些食物,反映出吃東西已帶來不適。


若將這些情況當成「正常老化」而忽視,往往會錯過早期介入的時機。長期下來,不僅容易導致誤嚥性肺炎,也可能因進食量減少而出現營養不良,讓健康陷入惡性循環。

 


▍最致命的威脅:誤嚥性肺炎


吞嚥困難最常引發的併發症,就是「誤嚥性肺炎」。簡單來說,當長輩進食時,若吞嚥功能失調,食物、液體或口腔中的細菌可能「誤入」氣管並進入肺部,造成感染與發炎


根據統計,誤嚥性肺炎已成為台灣高齡族群的重要死因之一。不同於一般肺炎常見的劇烈咳嗽與大量濃痰,誤嚥性肺炎的症狀往往不明顯。隨著免疫力與身體機能下降,許多高齡者即使感染,也可能沒有發燒、沒有劇烈咳嗽,讓家屬難以察覺。

 

取而代之出現的,是咳嗽與痰液增加、呼吸變得費力,或原本規律進食的長輩開始吃得少、逐漸失去食慾。更隱微卻危險的信號,是長輩突然顯得特別疲倦精神不濟,甚至嗜睡或意識混亂。這些變化往往與無法直接與「進食」聯想,但其實可能代表誤嚥性肺炎已經發生。

 

因此,當家屬察覺長輩出現上述狀況時,切勿掉以輕心。即使沒有高燒或劇烈咳嗽,也應盡早就醫檢查,確認是否與誤嚥有關,及時治療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總分是3分或以上,即是吞嚥有困難之情形,建議尋求醫院或語言治療師協助
 

 

▍居家照護與飲食對策


吞嚥困難不代表無法進食,只要照顧得宜,長輩仍能維持安全又舒適的用餐體驗。從姿勢、飲食調整到口腔訓練,這些日常小細節,都是預防誤嚥性肺炎的重要關鍵!


✔ 從「姿勢」與「技巧」做起


正確進食姿勢: 鼓勵長輩在坐姿下用餐,背部靠緊椅背、保持挺直,頭部稍微前傾(下巴內收),這有助於食物順利進入食道。若需在床上進食,建議將床頭搖高 30~45 度,並用枕頭支撐背部與頭部,餐後也應維持此姿勢約 30 分鐘,避免平躺。


餵食技巧:餵食時採小口、慢速,確保前一口吞嚥完畢再進下一口。照顧者可坐在長輩側前方、與視線平行的位置,方便觀察。若出現咳嗽、表情緊繃或呼吸急促,應立即停止進食並協助坐直。

 


✔ 飲食質地是關鍵


軟質、泥狀食物: 選擇容易咀嚼、吞嚥的食物,例如:蒸蛋、豆腐、絞肉、粥品等。也可以利用果汁機將食物打成泥狀,降低誤嚥風險。


避免高風險食材: 避免給予堅硬(如:花生、堅果)、高纖(如:芹菜、竹筍)、易鬆散(如:餅乾、麵包屑)或黏性高(如:麻糬、湯圓)的食物。

 

• 調整液體濃稠度: 對吞嚥困難者而言,比起稀水狀飲品,濃稠液體更安全。可使用增稠劑將水或湯調整為「蜂蜜狀」或「布丁狀」,減慢流速、降低嗆咳風險。

 

✔ 從日常訓練到口腔清潔


吞嚥體操: 鼓勵長輩進行簡單的口腔運動,例如練習發出「啊、咿、嗚、誒、喔」的聲音,這能有效鍛鍊口腔、舌頭與臉部肌肉。


規律口腔清潔:用餐後協助長輩刷牙或以濕紗布清潔口腔,減少細菌殘留。保持口腔清潔也能預防「口水誤嚥」,避免吸入性肺炎。


環境與情緒: 對於認知障礙的長輩,一個安靜、沒有干擾的用餐環境至關重要。耐心引導,並給予安撫避免在用餐時催促,造成長輩情緒緊張。

 


✔ 定期評估與專業協助


功能檢查: 建議可以安排每 3~6 個月由醫師或語言治療師進行吞嚥功能評估,必要時進行「吞嚥攝影檢查(VFSS)」或「內視鏡吞嚥檢查(FEES)」,以了解安全性與飲食建議。

 

• 安全替代方案:若長輩的吞嚥能力明顯下降,可與醫療團隊討論鼻胃管胃造口灌食。這是為了確保營養與安全所做的照護選擇,能協助長輩維持身體狀況與生活品質。在專業指導下,仍可進行少量口腔刺激與吞嚥訓練,延續進食能力,讓生活保持尊嚴與舒適。

 

當我們發現長輩在進食時反覆嗆咳、體重減輕,或用餐時間越來越長時,應及早就醫,由耳鼻喉科、復健科或語言治療師進行吞嚥功能評估,找出問題並接受專業訓練與指導。若需要持續性的照護協助,也可運用長照服務中的相關資源,例如營養指導或吞嚥復健等專業服務,讓長輩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獲得支持與改善!及早發現與介入,不僅能降低誤嚥與肺炎的風險,也能幫助長輩重新找回「安心吃飯」的喜悅喔!


 

如果你正在照顧家人,有些問題、壓力想找人討論,不妨試試申請星雲計畫,讓現在的照顧有所轉機、未來的照顧安排有更多預備。

填寫問卷申請就可以囉!星雲計畫不限申請條件、免費服務,請安心填寫申請:
https://www.surveycake.com/s/P8Aza
 

 

星雲計畫

 

 

繼續閱讀:

 


1. 長輩吃飯有先後順序,沒胃口該怎麼吃?-《幸齡人生80個樂活康養從容百歲的生活提案》

 

2. 從作息表開始!幫助照顧生活節奏、找到喘息時間

愛長照編輯團隊

愛長照編輯團隊

照護小秘書

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社會資源......長照所需要的一切,愛長照編輯會努力整理資訊給大家!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