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報告別只看紅字!專家曝「踩黃線」風險,必備4觀念聰明解讀
健檢報告別只看紅字!專家曝「踩黃線」風險,必備4觀念聰明解讀
健檢報告的解讀是整個健檢流程中最重要的「靈魂」,但這個環節往往因醫師時間有限或民眾漠視而被忽略。健檢是找出問題的第一步,後續追蹤與改善才是健康管理的重點。即使報告沒有紅字,但某些數據已接近臨界值,這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早期警訊。
早安健康
2025/10/02
瀏覽數 1,003
▍健檢報告只看「紅字」?
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柳朋馳醫師認為,健檢報告的解讀是整個健檢流程中最重要的「靈魂」,但這個環節往往因醫師的時間有限,或是民眾自己的漠視,沒有積極作為,變得草率。
重要觀念1:完整解讀才不錯過健康警訊
「當你收到健檢報告時,你會怎麼做才是問題的關鍵!」他說健檢是找出問題的第一步,後續追蹤與改善才是健康管理的重點。但很多人在收到健檢報告時,常常是看一眼就收進抽屜裡,再也不管它。
通常健檢出現紅字的部分,報告上會給一個診斷與建議,民眾若對診斷與議有疑慮,除了可以回健檢中心再次詢問,或是直接帶著它去建議的科別門診直接請教該科醫師;或是帶著報告去家醫科門診掛號,請醫師幫你說明紅字部分該注意的地方,視情況解讀整份健檢報告。
重要觀念2:健檢報告也有「黃線」
當然也會遇到只想知道「紅字代表的是?」的民眾,他只關心這個檢查結果是否與癌症有關、是否需要吃藥,如果都沒有,醫師只叫他回去多運動、減肥、戒菸的話,就都會自動忽略。柳朋馳醫師建議民眾要認真聽醫師解讀,並落實改善對策,這樣健檢才有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報告沒有紅字,但某些數據已經接近臨界值,這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早期警訊。例如,血糖雖然還沒達到糖尿病標準,但已接近上限,這就代表你已經「踏上黃線」,必須開始改變生活習慣了。只看紅字會讓你忽略這些重要的細節,尤其是已有膽固醇、高血壓的人,最好諮詢熟悉病史的醫師或家庭醫師,必要時安排追蹤。
重要觀念3:確實遵循醫囑改善健康
許多人年年檢查,年年都有紅字,卻年年問醫師同樣的問題:「醫師,膽固醇高怎麼辦?」柳朋馳醫師認為,這正是因為他們在聽完醫囑後,並沒有將建議放在心上並執行。健檢的意義在於「發現問題並採取行動」,如果只是花錢檢查,卻不改變生活習慣,健檢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健康是自己的責任,不能完全依賴醫療人員來「監督」。
重要觀念4:紅字≠確診疾病
有讀者來函詢問他,最近被檢查出心臟病,是否與3年前健檢報告上「C反應蛋白偏高」紅字有關?柳醫師解釋,健檢報告中的單一異常,不能直接等同於某種嚴重疾病。而上次檢查正常,不代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新問題;身體狀況隨時間變化,疾病的進展也需要一定的時程。
例如C反應蛋白是一個發炎指數,升高可能原因很多,如感冒、呼吸道感染等,不一定就是心臟病。醫師通常會先詢問近期身體狀況,並提醒觀察。如果病人本身有三高、肥胖或抽菸等危險因子,沒有加以控制,即使當時C反應蛋白指數不高,幾年後仍然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
他再舉例,健檢時的血尿反應,有時可能只是因檢查前脫水而導致的偽陽性。即使醫師建議追蹤,結果當下沒事,幾年後若罹患膀胱癌,也不能武斷地認定是當初的血尿所導致。
總而言之,健檢報告是了解身體狀況的工具,但並非診斷書。最重要的是,要與你的家庭醫師或信任的醫師建立長期關係,並在收到報告後,將報告中的建議付諸行動。
專家
柳朋馳醫師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
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原文經早安健康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此為《早安健康》10月號雜誌《聰明做健檢》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繼續閱讀:
1. 健檢都正常,為何還是頭暈脹氣?醫揭「過敏食物前3名」致慢性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