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洗腎人生」,記住這四招,別虧了你的腎
拒絕「洗腎人生」,記住這四招,別虧了你的腎
慢性腎臟病則可分成1到5期,每個人惡化的速度不一,洗腎或換腎病人,往往是已到末期腎臟病。但若細心控制也會有好消息,黃尚志說,當腎臟病人積極配合用藥、做好飲食控制等,可延緩洗腎時間。
天下雜誌
2020/06/18
瀏覽數 24,086

文/林怡廷
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病人,竟是腎臟病高危險群,全台已有200萬個慢性腎臟病人。這些人若不稍加留意,小心步入「洗腎」人生。到底該如何保腎、護腎,也及早發現腎病?
糖尿病惡化、洗腎已7年的陳文郁,總告訴他的孩子,「少暴飲暴食、少吃甜食、多運動。」這些生活處方,聽來是老生常談,卻是他生病後的最深體悟:從生活中善待身體,否則身體會罷工。
尤其,腎臟是沉默的器官,當它受傷、疲累時,不會大肆張揚,不過一旦罷工卻讓人措手不及:當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心衰竭等症狀襲來,人們才發現腎臟功能已不到15%、無法排除毒素,得要洗腎或換腎。
延伸閱讀>>洗腎洗得好,也是一種罪?3大改變,洗刷「洗腎之島」惡名
「洗腎、換腎,不如先愛腎、護腎,」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說。
有些人還是腎病的高危險群,例如糖尿病人、高血壓病人、痛風病人、家族中有腎臟病史者、長期服用藥物者等。尤其,糖尿病人得特別注意,「糖尿病真的是氣死人的病,讓腎臟壞得很快、很嚴重,」高醫大附設醫院副院長黃尚志說。
如何愛腎、護腎?四招開啟保腎戰。

(圖片來源:istock)
1. 控制好血壓、血糖
許多慢性病人怕吃血壓藥、打胰島素會傷腎臟,而自行停藥或減藥,但高低起伏的血壓或血糖,反倒破壞血管,也加速腎臟的損害。慢性病人可配合醫護團隊的建議,按時服藥、注重飲食和運動,避免腎病變,也要定期做腎臟檢查。
2. 從少油、少鹽、少糖開始護腎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建議,飲食還要做到「三少三多」。
三少:少油、少鹽、少糖。
外食族可從少吃加工品、要求店家減少調味料,或以開水濾過再吃、不喝湯開始改變。台灣人還熱愛手搖飲,但一杯珍奶、熱可可下肚,含糖量往往超過一天建議量的兩、三倍。

▲多食用蔬果,多攝取纖維質是護腎的好方法。
三多: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
如以纖維較多、升糖速度較慢的全穀類,取代精製澱粉(白飯、麵包等);進食順序則先吃菜,再吃肉或澱粉,讓血糖更穩定。
也要少吃紅肉、加工肉品,並控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如:成人一天的蛋白質量約4到6份,一份約1/3個手掌的排骨、1顆蛋、1塊田字豆腐,或牛奶240毫升。
3. 不憋尿也能護腎
生活中也要做到「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物(如中草藥或止痛藥)。
別以為抽菸只會傷肺,它也傷害心血管、更傷腎,帶來全身性的危害。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名譽教授温啟邦指出,若民眾同時有糖尿病和蛋白尿,會減壽17.8歲;若再加上吸菸,再多減壽近7歲。
許多上班族也易憋尿,但這會讓細菌滋生、引發尿道感染,也損害腎臟。
4.「泡水高貧倦」症狀出現,盡快檢查
不幸的是,全台已有200萬腎臟病人,但多數不自知。
「泡水高貧倦」症狀是警訊——泡泡尿或血尿、下肢水腫(按壓後凹陷無法快速恢復)、高血壓、貧血或臉色蒼白、倦怠,或皮膚異常搔癢等;若有兩到三個症狀出現時,盡快就醫檢查尿液和血液,及早發現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則可分成1到5期,每個人惡化的速度不一,洗腎或換腎病人,往往是已到末期腎臟病。但若細心控制也會有好消息,黃尚志說,當腎臟病人積極配合用藥、做好飲食控制等,可延緩洗腎時間。
他有個病人,罹患末期腎臟病已16年,至今都未洗腎。值得注意的是,腎臟病人的飲食和一般人的飲食大不同,如須限制水量、注意「磷」的攝取等,可向衛教師或營養師詢問。(責任編輯:賴品潔)
原文經天下雜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不要給洗腎家人吃組合肉!肉品挑選的原則
2. 打胰島素就會洗腎? 醫:恰恰相反
推薦閱讀:

關於作者-天下雜誌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