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2025 超高齡化社會:內科企業的「人才流失」危機說明會
【活動紀錄】2025 超高齡化社會:內科企業的「人才流失」危機說明會
這場【2025 超高齡化社會:內科企業人才流失危機說明會】聚焦於台灣即將面臨的照顧壓力與企業挑戰。愛長照以數據揭示「照顧離職潮」的隱性風險,並提出 EAPFC 照顧支持方案;鉅微管理顧問則強調中高齡員工的心理安全,呼籲建立從員工到組織的多層支持架構;生生優動則以健康數據化與現場體驗,凸顯疼痛改善與健康促進如何轉化為生產力。三方觀點交織出企業降低離職、強化韌性的完整藍圖。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5/09/05
瀏覽數 1,019
.png)
文/愛長照編輯團隊
台灣即將在 2025 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突破總人口的 20%,這不僅是人口結構的轉變,更是企業在「人才」這個關鍵資產上即將面對的巨大挑戰。
本場活動由 愛長照 主辦,並邀請 鉅微管理顧問 與 生生優動 一同分享。三方分別從「家庭照顧」、「心理安全」、「健康促進」三個角度切入,交織出一張企業支持員工、降低離職風險的全方位藍圖。
▍愛長照:看見「照顧離職潮」,企業的隱形風險
「你以為只是家庭的事,其實正在影響你的公司。」
這句話,幾乎成了【愛長照】執行長 紀鈞惟先生 演講的核心。當天一開場,他便用沉穩的語氣丟出幾個數字,讓現場瞬間安靜下來——
• 台灣有 231 萬名在職員工同時肩負家庭照顧責任。
• 每年有 18.7 萬人因此請假、減少工時或被迫調整班表。
• 其中,還有超過 15 萬人離開職場,而這些人並不是剛入行的新人,而是 54% 年資逾十年的中堅員工,甚至 30% 身兼主管職務。
這意味著什麼?紀執行長直言:
「企業最穩定、最不想失去的關鍵人才,正在因為照顧責任而悄悄流失。」
在職照顧者的困境:沒有任何人天生會照顧
他描繪了典型的場景:許多員工,白天是專業幹部,晚上卻是家中唯一的照顧者。長輩跌倒、中風、失智,往往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讓員工瞬間進入照顧角色。
照顧不是短期專案,而是 全年無休、無法辭職的長期任務。
員工常常擺盪在「突發狀況的手足無措」與「長期照顧的身心俱疲」之間。缺乏人力、資源與專業知識,讓許多人陷入孤軍奮戰。
結果是:工作績效下降、長時間請假,甚至被迫辭職。對企業而言,這些看似「員工個人問題」,其實會直接演變成 人才斷層、經驗流失、招募與訓練成本攀升。
投資照顧支持的回報:超過兩倍 ROI
紀執行長特別引用 哈佛商學院教授 Joseph Fuller (2024) 的研究成果:
• 當企業提供照顧支持,員工離職率保守估計可降低 5–6%。
• 光是降低離職率,就能帶來 126% 至 340% 的投資報酬率。
• 更關鍵的是,只要離職率下降 1.7%,就能打平投資成本。
換句話說,照顧支持並不是一種「額外負擔」,而是一種 高回報的投資。
他提醒 HR 與主管:如果企業忽視這股照顧壓力,不僅會造成 資深人才斷層,更會削弱整體組織的競爭力。
愛長照的 EAPFC 方案:企業的「照顧管家」
那麼,企業能做些什麼?
愛長照提出的 EAPFC(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for Family Care),是一套專為企業設計的 家庭照顧支持方案。它結合三大特色:
1. 跨專業照顧管家
• 包含居服、心理師、法律顧問、財務顧問、社工師與照管師等 30 多位專業成員。
• 為員工提供一對一諮詢與陪伴,協助釐清需求、制定計畫。
2. 六大照顧管理面向
• 醫療管理(病程、用藥、決策評估)
• 生活管理(日常協助、居家需求)
• 心理管理(照顧壓力、紓壓管道、支持系統)
• 財務管理(費用計算、補助申請、信託規劃)
• 家庭管理(分工、溝通、家庭會議)
• 法律管理(監護宣告、委託書、照顧爭議處理)
3. 資源串連與知識支持
• 提供完整的照顧知識庫、照顧電子報、線上/實體工作坊。
• 協助 HR 轉介、媒合照顧機構與專業人力。
「照顧不是孤單的戰場,企業可以成為員工最堅實的後盾。」
他最後提醒:照顧就像是一個專案管理問題。員工需要的不只是「時間」,更需要專業、制度與資源。企業若能及早介入,就能讓照顧壓力轉化為組織韌性的契機。
▍鉅微管理顧問:給中高齡員工一張「心理安全網」
.png)
當愛長照用數據揭示「照顧離職潮」的嚴重性後,第二位分享的【鉅微管理顧問】的黃思宇副總經理 (Roger) 則把焦點放在另一個常被忽略的風險:中高齡員工的心理安全感。
Roger 開場便提到:「我們常說資深員工是企業的中流砥柱,但事實上,他們承受的心理壓力,往往比年輕同仁更大。」
案例一:數位轉型下的焦慮
Roger 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52 歲的製造業中階主管 W 先生。公司正在全面導入 AI 工具,他卻覺得自己反應不如年輕同事快。
• 在會議上,他不敢發言,擔心自己講的想法顯得過時。
• 下班後,他焦慮地想:「我是不是很快就要被取代了?」
• 長期的自我懷疑,讓他逐漸孤立自己,甚至影響到團隊互動。
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許多中高齡主管在數位轉型浪潮下的共同縮影。
案例二:職涯發展的瓶頸
另一位 48 歲的 L 小姐,在服務業工作了 20 年。她的工作表現穩定,但升遷機會有限,公司多半傾向提拔年輕人或外部主管。
• 「我再怎麼努力,也看不到未來。」她這樣對顧問說。
• 她開始覺得自己被忽視,缺乏價值。
• 雖然還在完成工作,但心裡的倦怠感與無力感日益加深。
對企業而言,這樣的員工雖然還在職,但已經逐漸失去投入與熱情,長遠下來,對組織是一種無聲的損耗。
案例三:家庭照顧的重壓
最後一個案例,讓全場的 HR 們頻頻點頭。55 歲金融業主管 C 女士,父親長年照顧失智的母親,近來病情加劇。
• 白天在公司處理業務,晚上回家要陪母親就醫、應對失智症狀。
• 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身體與心理都已過勞。
• 她形容自己像「蠟燭兩頭燒」,既怕工作延誤,又怕家人沒人照顧。
這樣的處境,不光只是拖累個人健康,也可能引發 長期缺勤、工作績效下滑,甚至離職。
三層支持架構:EAP、MAP、OAP
面對這些挑戰,Roger提出了 三層次的支持方案,協助企業同時照顧「員工—主管—組織」三個層面:
1.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 針對員工與其家庭,提供心理諮詢、法律建議、財務規劃、健康管理等服務。
• 讓員工在遇到生活或照顧壓力時,有一個 專業且保密的協助管道。
2. MAP(Manager Assistance Program):
• 幫助主管辨識「需要支持」的員工。
• 協助制定建設性的行動計畫,並與 HR 協作,將支持措施落實在公司政策中。
3. OAP(Organizational Assistance Program):
• 以問卷調查、焦點團體等方式,診斷企業內部氛圍。
• 協助改善跨部門合作、提升士氣,打造 心理安全的組織文化。
危機干預:CISM 的重要性
除了日常支持,Roger也談到 CISM(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職場危機干預與創傷事件服務)。
這套服務在企業遭遇重大事件時——如意外、組織裁員或突發災難——能透過專業心理師團隊,提供:
• 安心宣導文件與現場主管需求評估
• 安心講座與團體支持
• 員工及家屬的個別心理輔導
• 危機管理後續追蹤報告
其目的不只是緊急應變,而是幫助員工從 負面創傷過渡到自然恢復,同時維持團隊的穩定與士氣。
心理安全,就是企業的未來投資
Roger 最後強調:
「中高齡員工是企業最穩定、最有經驗的力量。如果他們因焦慮、壓力或照顧責任而選擇沉默甚至離職,損失的不只是人力,而是企業的競爭基礎。」
他提醒 HR 與決策者:
• 企業必須打造一個 安全、友善的求助環境,讓員工敢於表達需求。
• 心理健康不應再是禁忌,而是企業永續的一部分。
• 善待中高齡員工,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
▍生生優動:從數據到體驗,讓健康成為生產力
在愛長照揭示「照顧壓力」,鉅微談論「心理安全」之後,壓軸登場的是【生生優動】策略長 林致傑先生 (Duncan)。
一上台,Duncan就笑著問大家:
「有誰知道當我們肩頸痠痛或身體肌肉不舒服時,我們應該找誰?」
許多 HR 或主管紛紛搖頭和思考當中。
Duncan接著說:「(笑)不要跟我說是找物理治療師,應該很多人並不清楚物理治療在幹嘛,今天我會詳細跟大家分享。」這段句話立刻引來會場一陣笑聲,現場的氣氛也因此放鬆了下來。
Duncan說,這正是他們生生優動切入的起點:上班族最常見的問題,並不是抽象的壓力指標,而是具體的疼痛與疲勞。
疼痛背後的企業成本
Duncan指出,根據多項國際研究,員工的「肌肉骨骼疼痛」與「心理壓力」是影響生產力的兩大隱形殺手。
• 長期肩頸痠痛、下背痛,會造成專注力下降、工作中斷。
• 慢性病與焦慮憂鬱,更可能導致員工提早離職,或長期請假。
他引用國外的相關研究數據,指出數位化居家物理治療方案可帶來顯著成效:
• 疼痛感降低 69%
• 焦慮與憂鬱減少 58%
• 生產力提升 62%
「這除了是員工個人的醫療議題,更是企業營運績效的問題。」Duncan強調。
Youdon 健康平台:把健康數據化
接著,他介紹了【生生優動】打造的 Youdon 數位健康管理平台。
它的核心價值在於:
1. 即時數據追蹤:將員工的健康狀態(例如運動紀錄、疼痛改善情況)數據化,甚至能轉換為 ESG 與永續報告的量化指標。
2. 專業團隊支持:由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指導員組成「黃金鐵三角」,提供線上諮詢與現場服務。
3.系統性回饋:不只是員工自己知道健康改善,企業也能看到具體數據,了解「健康投資」如何帶來組織效益。
「健康不該只是員工的個人責任,它是企業績效的來源。」
現場互動:連煜物理治療師帶動舒緩
如果前面三位講者是帶來知識與制度,生生優動則讓大家「身體力行」。
物理治療師 連煜老師 登場後,他邀請全場與會者一同起立,引導大家跟隨動作,體驗了幾組針對肩頸和腰部的簡易舒緩動作。
許多與會者在連物理治療師的專業指導下,緩慢而謹慎地伸展僵硬的肌肉,時而發出舒緩的嘆息,時而露出會心的笑容,感受著身體在短時間內獲得的輕微釋放。
原本嚴肅的活動現場,頓時像變成了一場健康小教室。有人邊笑邊喊「真的有感覺耶!」有人則點頭表示「肩頸好像真的放鬆了」。
.jpg)
這段短短的體驗,也讓大家親身感受到:健康介入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專案,而是可以立即見效的實際行動。
從體驗到行動:企業健康促進的可能
Duncan在最後收回焦點,提醒大家:
• 健康數據可以被量化,成為 HR 與管理層的決策依據。
• 員工的身心健康,直接反映在 生產力、出勤率與留任率 上。
• 當企業願意把健康管理納入核心策略,就能同時回應 ESG、永續、人資績效 等多重需求。
他說:
「我們不只是幫員工減少疼痛,而是幫企業找回效率,幫團隊創造更多能量。」
會場響起熱烈掌聲,在會後也有來賓提到,準備回去分享給同事;也有人則低聲說:「如果公司也能這樣帶活動,應該會很受歡迎。」
▍三方交織:完整的企業支持藍圖
這場說明會中,三個單位的觀點逐一疊加,像是拼湊出一幅完整的企業藍圖:
• 愛長照:揭示「照顧責任」如何引爆離職潮,並提出 EAPFC 制度化支持。
• 鉅微管理顧問:強調 心理安全網 的建構,讓中高齡員工敢於求助、不被邊緣化。
• 生生優動:從 疼痛改善與健康數據化 出發,將健康促進直接轉化為企業績效。
三者相互呼應,形成了「家庭照顧 × 心理支持 × 健康促進」的三角支點。
這提醒所有企業:唯有同時看見員工的家庭責任、心理需求與身體健康,才能真正降低人才流失風險,打造永續韌性的職場。
📞 想了解更多 EAPFC 企業長照支持方案,歡迎聯絡愛長照
電話:0981-343566
或填寫以下預約表單,將有專人與您聯繫!
繼續閱讀:
1. EP9 【員工家庭照顧指南】企業EAPFC計畫如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