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家人的居家環境改造:掌握色彩、環境提示與燈光
失智症家人的居家環境改造:掌握色彩、環境提示與燈光
許多日常中看似小小的困難,對他們卻可能造成極大的困擾,居家環境的細節,都是失智者的「導航系統」,掌握簡單的環境改造技巧,能大幅改善失智者的混亂現象,以下將從三個面向切入,分享實用又容易上手的方法。(圖片來源:Freepik)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5/09/25
瀏覽數 1,013

▍色彩與色差:讓環境更容易辨識
色彩的運用,對失智者來說不只是美觀,更是一種「引導」。過度複雜的花紋或沒有對比的空間,容易造成誤判或混淆。因此,善用色差能幫助他們更清楚地辨認環境:
1. 地板與牆壁要有明顯區隔
地板最好維持單一色系,避免過度拼接或圖案,因為失智者可能會誤以為有台階或洞口。牆壁則可採用不同顏色,營造清晰的界線,幫助他們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
2. 衛浴設備的顏色要對比明顯
馬桶、洗手台、浴缸等設備應與牆壁、地板形成對比,例如白色牆面搭配深色馬桶座圈,讓使用者一眼就能找到需要的設施。
3. 物品顏色要便於辨識
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餐具、毛巾、衛生紙,建議使用與周遭環境顏色不同的設計。例如,在白色浴室內使用深色毛巾,在餐桌上擺放與餐墊對比明顯的餐具。這些小小的差異,能讓失智者更容易找到需要的東西。
▍環境引導與提示:讓方向更清楚
失智者容易因環境混淆而感到焦慮,甚至迷失方向。若能在居家環境中設計「提示與引導」,就能減少他們的不安,提升獨立性:
1. 在重要位置設置清楚的標示
門扇、燈光開關、插座等位置,應該以明顯的顏色區分,或是搭配文字與圖示。例如,在浴室門貼上「衛浴」標籤或圖片,在廚房的櫥櫃上貼上物品照片或名稱,幫助家人快速找到。
2. 生活必需品保持在固定位置
對失智者來說,環境穩定是一種安全感。常用物品像是杯子、衣物、遙控器,應固定放置在相同位置,避免頻繁變動。這樣的「一致性」能讓他們更安心,也減少反覆詢問照顧者的情況。
3. 動線清楚,避免雜亂
公共空間如客廳、走道,要保持寬敞,避免電線、地毯或小型家具阻擋行走。必要時,可以在牆上或地板邊緣設計引導線,幫助他們找到方向。若有樓梯或高低落差,更需要用色彩加深邊界線,以提醒注意。
▍燈光的選擇:讓情緒與安全都兼顧
燈光對失智者來說,不只是照明工具,它會影響安全感與生活節奏。合宜的設計,就像一種無聲的陪伴。
1. 減少錯覺與不安
陰影可能被誤認為障礙物,刺眼的反光也會讓人抗拒。選擇柔和、均勻的間接光源,能減少誤判與焦躁,讓失智者在空間中行動更自在。
2. 夜間照明,提供方向
夜裡醒來時,如果四周一片漆黑,容易感到徬徨甚至跌倒。床邊的夜燈或走廊的感應燈,能清楚指引方向,降低不安,也讓照顧者更放心。
3. 光色調整,維持日夜節律
白天建議使用自然光或白光,幫助保持清醒;夜晚則換成暖光,營造放鬆氛圍,協助入睡。這樣的光線設計,不僅能幫助失智者維持規律的生活節奏,也讓居家氛圍更舒適。
在照顧失智者的日常中,環境調整往往比我們想像的重要,上述三大原則不僅能改善生活品質、降低失智家人的混亂現象,也能讓照顧者減輕壓力,專注於陪伴。
然而,每個失智者的需求不同,照顧過程中難免遇到更多挑戰。若你正在為如何調整居家環境、提升照顧品質而煩惱,星雲計畫可以成為你的智囊團,陪伴你思考適合家人的解決方案。
本文內容參考星雲計畫照顧管家團隊之專業與實務經驗所撰寫。
繼續閱讀:
1. 長照3.0納入50歲以下失智者,家庭照顧迎來哪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