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長照家庭的隱性真相:77%申請者已使用資源,為何照顧困境仍未解?-2025星雲計畫觀察報告
台灣長照家庭的隱性真相:77%申請者已使用資源,為何照顧困境仍未解?-2025星雲計畫觀察報告
星雲計畫服務過程中,以長照2.0為例,這是佔比最多的申請者議題需求,約有50%的申請者在與照顧管家的討論裡,需要介紹或釐清長照2.0的服務內容,對於如何正確運用、幫助之處,家庭裡仍存在明顯的理解缺乏,更有許多家庭即便已經申請了各式資源,使用過程仍不順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5/09/10
瀏覽數 1,014
.png)
▍女性是主要照顧者?超過60%的申請者是女兒、太太
申請者結構顯示,女性承擔照顧責任的比例極高,光是女兒就超過50%,太太次之,男性僅佔少數,整體呈現約1:5的性別差距。這樣的結果與過往對台灣家庭照顧的理解一致,也再次凸顯女性在中壯年世代中仍被視為主要照顧者,同時傾向在壓力累積後,主動尋求外部協助。
然而,男性比例偏低並不代表他們沒有付出或壓力。受限於傳統性別期待,男性往往選擇將壓力內化、不輕易對外求助,使得他們的處境不易被看見。這樣的性別落差提醒我們,在政策推動與資源設計上,也必須注意男性照顧者的隱性需求,以及他們對外部資源的信任落差。
▍有使用資源就能解決照顧問題嗎?77%申請者仍深陷煩惱
數據顯示,多數家庭確實曾經接觸或使用過長照資源,但這並不代表照顧問題因此獲得解決,反而凸顯兩大關鍵:
第一、家庭對資源的熟悉度,決定了改善效果。
星雲計畫服務過程中,以長照2.0為例,這是佔比最多的申請者議題需求,約有50%的申請者在與照顧管家的討論裡,需要介紹或釐清長照2.0的服務內容,對於如何正確運用、幫助之處,家庭裡仍存在明顯的理解缺乏,更有許多家庭即便已經申請了各式資源,使用過程仍不順暢。
星雲計畫時常需要扮演協助家庭釐清服務內容、指導如何與資源單位溝通、甚至教學如何把不同資源連結起來的角色。不過,更有13%的申請者,並不清楚被照顧者實際使用了哪些服務,顯示不只是資訊傳遞不足,也存在家庭內部的資訊落差。
第二、照顧問題本身複雜,資源只是冰山一角。
申請者的需求中,「心理支持」是次多的項目。許多人傾訴孤獨、渴望分擔、面對生活失衡、經濟壓力與健康惡化等挑戰,這表現出對「情緒出口」與「被理解」的長期渴望。星雲計畫正是在這個位置上,不僅回應照顧的實務面,也透過照顧管家的「談心」與「懂你」,成為申請者的心靈支柱。
而在前10名的其他需求中,還包含照顧技巧指導、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照顧服務人力、疾病認識、長期照顧安排討論等,可見「技巧學習」、「疾病知識」、「規劃分析」同樣在申請者的關切範圍。因此單純「有資源」並不全然可以有效減輕壓力,因為照顧是一個綜合性的挑戰,必須具備多元的資訊理解與學習,才能真正降低困境中的不適感。
▲(圖片來源:Canva)
▍過半數申請者自評壓力達8~10分,照顧年數與在宅型態是關鍵因子
壓力數據帶來強烈訊號:照顧者的身心大多處於高壓狀態(以1~10分自評,10分為壓力最大)。其中,約39%的申請者處於照顧前半年,面臨病情尚未穩定、需快速習得各種知能的階段,幾乎所有日常都需要重新調整,壓力自然急遽上升。其次則是照顧超過5年的家庭,他們雖在長期消耗下展現韌性,但隨著時間拉長,平衡逐漸崩解,許多人坦言自己「只是撐著」。甚至有申請者自青壯年照顧至老年,長達數十年的責任深刻影響了整個生命歷程。
另一方面,超過75%的被照顧者居住在家中。這意味著,如果缺乏專業指導與系統性支持,僅靠家庭成員,很難長期承擔沉重的照顧責任。因此,除了專業人力的到府協助,如何強化家庭照顧知能、培力基本技能,並結合社區、網絡與企業力量形成支持環境,將是未來不可忽視的方向。
這份觀察報告所呈現的,不只是統計數字,而是社會中無數家庭的真實處境。從性別角色的集中,到資源使用與心理支持等多元需求,再到壓力數據反映出的臨界狀態,都提醒我們:照顧是一場漫長而複雜的歷程,勇於尋求外援,才能穩住自己的步伐。
星雲計畫所提供的不只是資訊傳遞與資源銜接,更是在整合視角下,陪伴並理解每個家庭。未來,更需要政府、民間與企業持續共同投入,讓家庭照顧不再是一場隱性的、孤獨的奮戰,而是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
繼續閱讀:
1. 【照顧管家淘心話】從祖孫情感到社工使命,倚寧以陪伴與倡議為照顧者注入希望
2. 【星雲計畫照顧者故事】為臥床的爸爸點亮希望 女兒鳳仙心繫好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