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時代的人才策略】一、看見「照顧壓力」這個離職黑洞

【照顧時代的人才策略】一、看見「照顧壓力」這個離職黑洞

在人口高齡化的社會結構下,越來越多職場人士正面臨工作與家庭照顧責任的雙重壓力。本系列文章剖析「照顧壓力」如何成為企業隱形的人才流失黑洞,並提供實用策略協助企業建立支持系統。 從辨識照顧離職風險、計算潛在損失成本,到設計彈性工作制度與照顧支持方案,我們將帶領人資與管理者一步步構建友善照顧者的企業文化。 每年有近19萬名工作者因照顧責任而調整職涯,企業若能及早識別並提供支持,不僅能留住關鍵人才,更能在人才市場中創造獨特競爭優勢。

愛長照企劃編輯

2025/05/22

瀏覽數 1,019


員工的離職理由,從來沒寫在報表上

一位在業務部門待了七年的資深員工,在月初交出了離職信。HR問他為什麼,他只是簡單地說:「我爸爸最近住院,家裡只剩我能照顧。」

一名表現一向穩定、連續三年績效獎金都拿滿的工程師,請了家庭照顧假後,原以為只是暫時,最後卻變成一去不回。

甚至,有主管在例行的月會上情緒失控,當場落淚,才讓大家知道她已經照顧失智母親兩年,幾乎每天凌晨三點還在寫報告。

這些人,都不是「不適任」的員工;他們的離開,不是因為不夠努力、不忠誠、不夠專業。而是,當家庭照顧責任與工作責任無法兩全時,他們別無選擇。

這些離職的原因,在人資系統裡可能被歸類為「個人因素」、「生涯規劃」、「家庭考量」,但實際上,它們有一個共通名字:照顧壓力。

照顧壓力,是企業離職風險中最被忽視、卻正在快速上升的一項因素。它不是來自辦公室內部,而是來自員工的家裡;不是寫在報表裡,而是藏在生活深處。

1.你看不見的問題,正在悄悄讓人離開

根據勞動部2023年的統計,全台約有231萬名工作者受到照顧責任影響,每年約有18.7萬人因此請假、減少工時、或轉向彈性就業。

這代表什麼?每13位工作者,就有1人正在面對照顧壓力的挑戰。而在這群人之中,有超過三成以上擔任主管職務,將近一半工作年資超過十年。也就是說——他們幾乎是企業裡最穩定的中堅份子。

但也因為他們穩定,主管常忽略他們的困難;也因為他們責任感強,往往選擇沉默忍耐,直到有一天撐不住才選擇離開。

這樣的離開,不只是打亂了團隊的節奏、損失了人力,更重要的是,它往往無法預測、也無法補救。

我們以為人是因為績效不好才會離開,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因為「家裡出了事,公司卻沒有接住他們」。

2. 這不是個人問題,而是制度盲點

照顧壓力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它會讓員工頻繁請假、難以準時打卡、無法出差、甚至情緒低落、專注力下降。

但在許多公司,這些現象常被解讀為:「他最近狀況不好」、「工作態度有問題」、「可能在找新工作」等等。

對此,主管的理解其實很有限,HR的工具也無法精準辨識。

但這背後其實反映了一個結構性問題:我們的管理制度與組織文化,從未準備好應對「在職照顧者」的需求。

而這個制度盲點,讓企業錯失了原本可以挽留的好員工,讓人才在我們眼前流失。

依據 Gallup 的調查指出,企業若要補足一位中高階主管的離職空缺,平均約為其年薪的兩倍。如果是一名年薪150萬元的資深管理者,那麼他的離職可能會讓公司額外付出300萬元的人事與營運損失。

這樣的代價,不該只是事後吸收,而是應該事前預防。

3. HR的責任:從「補人」走向「預警與支持」

傳統人資部門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填補空缺。但在高齡化社會與照顧風險高升的時代,HR更應該具備「預警與支持」的能力。

我們建議企業從三個實用問題開始,啟動對照顧風險的初步辨識:

  1. 過去12個月內,是否有員工頻繁使用特定假別?
     特別是「家庭照顧假」、「事假」、「病假」,這些常是生活壓力的反映。
     

  2. 是否有員工主動提出彈性工時、在家工作或職務調整的需求?
     這樣的請求背後,往往藏著沉重的生活壓力,可能是員工在默默試圖撐住的表現。
     

  3. 是否有主管回報某些員工近期狀態不穩、心不在焉?
     這些狀況有可能不是懶散,而是心理負荷的反映。
     

不是要HR或主管去「盯哨」,而是從理解出發,辨識出那些默默承受壓力、即將走到邊緣的員工。

4. 開始製作你的「照顧風險清單」

你可以用一張簡單的表格,開始做出企業內部的「照顧風險盤點」。

員工姓名

部門

最近12個月請假狀況

彈性/調職需求

主管觀察

風險等級

備註建議



 

張○○

產品部

家庭照顧假5天

曾提出WFH

無異常

可主動提供EAPFC簡介

林○○

行銷部

常表現疲憊

無立即風險

蔡○○

業務部

病假+事假累積過高

有調職要求

頻繁請假

建議主管與HR共同面談

製作這張表格的目的並不是要監控員工,而是真心關懷員工,並了解照顧議題的開端。

企業也可考慮建立「自願申報機制」,鼓勵員工在保密與無負面評價的前提下,主動告知照顧狀況,提前建立支持連結。

6. 試算:你每年可能流失多少潛在價值?

如果你還不確定這件事有多重要,可以試著計算一下「潛在離職損失」:

  • 一線員工平均年薪:80萬元

  • 高階主管平均年薪:160萬元

  • 每年預估照顧離職人數:一線3人,高階2人

試算如下:

  • 一線:80萬 × 1.4 × 3人 = NT$336萬元

  • 高階:160萬 × 2 × 2人 = NT$640萬元

  • 合計:NT$976萬元

公司一年將近一千萬元的損失,我想不該用「每年正常流動」來忽略。

註:根據Gallup 研究,更換第一線員工的成本為其薪資的40%,替換領導者和管理者的成本約為200%,技術職位的專業人員約為 80%。

7. 行動建議:從一場說明會開始

為了應對上述「員工照顧離職」的巨大損失,以下是你可以在下週就啟動的三件事:

  1. 與主管開一次共識會議
     分享上述數據與案例,建立共同的風險理解。
     

  2. 製作「照顧風險量表」並設立半年檢視制度
     讓HR制度有定期回顧的機會。
     

  3. 下載照顧離職風險試算表,模擬企業內部損失
     讓管理層具體看到制度不作為的成本。(有興趣的讀者請協助填寫聯絡表單:https://reurl.cc/Gnla5A,三個工作天內將會Email 資料到您的聯絡信箱。)


寫在最後:風險不是壞事,被看見才有轉機

照顧離職,從來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而是一連串沒被接住的小訊號:
太晚下班回不了家、請假被懷疑不夠敬業、沒人能理解內心的掙扎。

這篇文章是五步驟行動的第一步。我們先不談政策也不談,只做一件事——看見員工困難、計算公司風險、盡早展開對話。

因為每一次提早看見,都是一次挽留的機會。

接下來,我們將進入第二篇,幫助企業人資設計「能接住員工的制度」。
讓照顧者不必離開,也能留下。


「愛長照」專業團隊打造EAPFC(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for Family Care)企業員工家庭照顧支持方案,結合家庭照顧支援、員工協助計畫與ESG指標需求幫助企業有效留才、減緩人力流失,並強化永續競爭力。

如有意願更多了解EAPFC,請協助填寫以下表單,三個工作天內將會有專人聯繫您。
 

愛長照企劃編輯

愛長照企劃編輯

愛長照

為照顧者找尋優質且實用的商品與服務,透過深入的介紹,讓照顧者獲得更多實用資訊,了解如何選購最適合的商品與服務, 別忘了,銀髮照顧就上愛長照!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