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國鳳專欄】雇主挑外籍看護?其實,我們也在被挑選,外籍看護有「八大不愛」!
110899 人瀏覽 -
-
-
2016/12/30
作者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
-
-
-
-
-
看護家母的外籍看護工,要返鄉與先生開設農場了,離境當天,外傭與家母擁抱道別,結束了一段三年的看護情緣,我們開始新聘看護的作業流程。
站在雇主的立場,當然希望選一位盡責、有耐心、與長輩投緣的外籍看護。但是不要忘了,站在他們的立場,同樣也有挑雇主的權利,特別是再度來臺的外籍看護,對於受照顧者、甚至是受照顧者的家庭,不會像是初次來臺的一樣,照單全收。
因為人力仲介業者幫雇主申請外籍看護時,必須詳列出雇主的家庭狀況,以及雇主需要協助的工作範圍。或許有雇主會認為「既然二度來臺,比較會挑雇主,那就改挑初次來臺的外籍看護好了,而且比較聽話、好管理」。
但是某家擁有三百多個客戶家庭的人力仲介業者表示,很多雇主剛開始都聲稱可以接受初次來臺的外傭,但是兩、三個月後就哇哇叫。
「因為初次來臺的外籍看護,通常要半年以上,國語才能聽得懂、說得出口。」尤其是白天只有外籍看護與阿公、阿嬤在家的家庭,溝通困難的情況下,雇主最後多會要求換成二度來臺的外籍看護。
(圖片來源:pixabay)
而且目前願意來臺的外籍看護,也是以二次來臺的外籍看護為主,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站在雇主的立場思考,也有必要了解他們的想法。我就曾聽某位多次來臺的外籍看護說,她比較喜歡照顧阿公-「因為阿嬤愛碎碎念,阿公只要ㄙㄞ ㄋㄞ一下就好,阿公比較不會一直罵。」
這讓我想起一位安養院負責人說過,被送來安養院的長者也是以女性居多,除了因為餘命比男性長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是:「阿嬤比較雜唸、碎碎唸,照護的家人心理壓力比較大。」
聽到這些說法,同樣也是身為女性的我,特別提醒自己,老後切記不要動不動就碎碎唸,給家人或其他人帶來無形的壓力啊。
還好性別並不是外籍看護選雇主的主要考量,那麼哪些類型的長者或是家庭,外傭、特別是再度來臺外籍看護比較不愛呢?蒐集各方看法後,簡單歸納如下。
- 不愛長期臥床
長期臥床者的身體是每況愈下,臥床越久、體力越差,照顧起來當然是份外吃力。特別是已無翻身意識或能力的臥床者,如果皮膚長期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良,很容易就會產生褥瘡。
因此照護長期臥床者,至少每兩小時要協助翻身一次,如果是日間還好,夜間勢必影響看護的睡眠品質。而且看護與受照護者無法交流互動,成就感很低,因此外籍看護比較不愛「長期臥床型」,希望優先選擇的是「陪伴型」。
當然也有部分外籍看護不排斥「長期臥床型」,因為需要專心照護,家屬比較不會塞一堆非照護的工作。
(圖片來源:一帆 尹@flickr, CC BY-SA 2.0)
- 不愛氣切抽痰
抽痰時手部要徹底清潔,戴上無菌手套,準備無菌的抽痰管,分別進行抽氣切造口、抽鼻腔、抽口腔的動作。看護的動作要熟練,反應要靈敏,抽吸後還需要清潔管子,並且聽呼吸音,確定痰液已抽乾淨。
有的外籍看護不敢、或是不願意做抽痰的動作,需要抽痰的長者,申請外籍看護的難度當然會較高。
- 不愛暴力型的失智症患者
某一人力仲介業者訪視外籍看護家庭時發現,阿嬤被戴上口罩,外籍看護表示:「因為靠近阿嬤時,阿嬤會吐口水!」抱阿嬤坐輪椅時,阿嬤會趁機踢人;幫阿嬤洗澡時,阿嬤也會不停地捏她;最累的是,阿嬤經常半夜起來,吵得大家都沒辦法睡覺。
因為這位阿嬤是重度失智患者,根據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吳怡慧醫師在一場講座中的報告,10~70%的失智患者會產生妄想、幻覺、錯認等精神症狀。
其中的「妄想」,包括被害妄想、被偷妄想、被遺棄妄想、忌妒妄想等。越接近失智患者,越容易被妄想波及到,於是照護這種有妄想症的外籍看護,就會首當其衝。
照護過這種患者的外籍看護,勉強捱到合約結束,當然是「謝謝再聯絡」。下次再來臺灣擔任家庭照護時,主動表示不願意再接這種類型的病患,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圖片來源:Canon_Shooter@flickr, CC BY-SA 2.0)
- 不愛憂鬱症患者
也有不愛接憂鬱症患者,原因與上述失智症患者類似-「因為容易被打」。
在高齡醫學領域中,「老年憂鬱」是其中一項。而有的憂鬱症發作時的情緒反應之一就是「易怒」、「攻擊」。
經常被攻擊,甚至要防範患者極度沮喪後的自殺,都讓照護的外籍看護心力交瘁,因此有照顧經驗的外籍看護,再度來臺時也會傾向拒絕。即使是初次來臺,一旦被打、被攻擊,通常會立刻投訴,要求解約。
- 不愛體重過重
東南亞國籍人士的體型相對較矮小,嬌小的女性外籍看護,要扛抱比自己重上一、二十公斤的阿公或阿嬤,確實太吃力。特別是洗澡時,如果沒有家人從旁助一臂之力,外籍看護很難負荷得了,因此70公斤以上的阿公、60~65公斤以上的阿嬤,被「打槍」的機率就會大幅提高。
聽到人力仲介業者們的經驗,我心裡忍不住想「老前就要控制好體重,否則老後已經沒有力氣靠運動減重,到時會請不到外傭啊」。
- 不愛透天厝
理論上,外籍看護工的主要工作就是看護,但實際工作範圍甚至會包山包海。一位來台三次的外籍看護表示,被照護的阿嬤長期臥床、人事不知,洗澡、進食時,都要費力的抱上抱下。
更慘的是,她們住的是透天厝,每天都要掃地、擦地,從一樓整理到四樓,體力真是難以負荷。再加上阿嬤的媳婦又很嚴格,經常要求人力仲介公司過來「管教」,合約到期前,這位外籍看護就表示不願再續約。因此居住空間在70坪以上、或是多層的透天厝,很多外籍看護是敬謝不敏。
(圖片來源:pixabay)
- 不愛人口眾多的大家庭
在台灣的大街小巷,不難看到以下的景象:某位外籍看護一大早揹著書包,送雇主家的小孩上學;下午又推著阿公或阿嬤到公園曬太陽;晚上這位外傭倒完垃圾後,又要忙著去遛狗。
很多雇主家庭是三代同堂,同住人口數至少五、六位以上,外籍看護不只要顧三代,還要顧寵物,工作量太重,這種大家庭也會被資深外籍看護列入「黑名單」。
- 不愛偏鄉
初次來臺的外籍看護,對於受雇家庭的座落地區,完全沒有概念。等到人力仲介公司送她們報到時,才知道未來三年是在深山、離島、還是鄉間。
如果是在城市,很容易遇到、或是聯絡到同胞、同鄉,獲得思鄉的慰藉。但若是「發配」到偏鄉,就只能用Line等通訊軟體聯繫,連放假時都不知去哪兒,因此再度來臺的外籍看護,會傾向選擇城市。
要強調的是,上述八種「不愛」,並不是絕對,也有不少案例家庭,雖然「中」了其中幾種,但是外籍看護仍然甘之如飴。
譬如有一位阿嬤是暴力型失智患者,又住在透天厝,但是照護的外籍看護已經服務長達十五年。而阿嬤的家人,更把這位外籍看護當家人,甚至出國旅行時,也會帶著外籍看護一起享受假期。
就像我們求職時會挑公司、挑待遇、挑福利,同樣的,聘僱外籍看護來照顧長者的家庭也要認知到,當雇主挑選外籍看護時,不要忘了,外籍看護也在挑選雇主。
(圖片來源:brainimages)
專欄作家|朱國鳳
點此了解朱國鳳>>
- 70歲老人讓座給90歲老人,老後出入不能只倚靠免費公車
- 獨居長者家中摔倒、中風怎麼辦?「緊急救援系統服務」是獨居長者的「平安符」
申請外籍看護時,請先看這些:
―――
照護長期臥床者,至少每兩小時要協助翻身一次,如果是日間還好,夜間勢必影響看護的睡眠品質。而且看護與受照護者無法交流互動,成就感很低,因此外籍看護比較不愛「長期臥床型」,希望優先選擇的是「陪伴型」。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 理財記者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
朱國鳳專欄: 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8
-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