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近卻怕惹怒?如何在照顧關係中重建安全感
想靠近卻怕惹怒?如何在照顧關係中重建安全感
當對方正處於病後的脆弱狀態,信任感就像一把鑰匙,沒有它,任何關心或專業介入都可能被拒之門外。缺乏安全感的人,常用沉默、敵意甚至言語攻擊來自我保護。只有當對方感覺「你是站在我這邊的」,戒心才會鬆動,安全感才會回來。(圖片來源:Freepik)
謝惠貞 Vivian
2025/08/20
瀏覽數 1,044

在詳細評估狀況後,我決定先從她與主要照顧者的日常互動著手,並以溫暖、緩和的音療課程介入,把「提升生活品質」當作短期目標,協助她逐步回到較穩定的生活。
我先暫放「治療」的急迫感,專注於日常互動。不論奶奶有沒有回應,我還是厚著臉皮自顧自地聊天、從她周遭的事物找話題。看見床頭櫃上的兔子布偶,我就說:「這兔子好可愛,女兒送的嗎?」沒想到她用台語回:「夜市夾的啦!」我便順勢聊起夜市的趣事。
有時話題告一段落,我便推著她的輪椅到陽台換景,繼續閒聊。看見她的髮箍,我誇:「好漂亮啊,如果擦個口紅氣色會更好,下次幫妳塗個嘟嘟唇,一定更可愛又性感。」她害羞憋笑,還小聲罵我「不酥鬼」。
像這樣,我在前三堂課花了很多時間去摸索奶奶的個性和敏感話題的界線,只傾聽她願意說的事。甚至有一次,她主動告訴我一個「全家都知道的秘密」,還要我替她保守、不能說出去。
某天,她試探地問:「妳都不嫌我臭嗎?」我笑著回:「人在臭中不知臭,我也臭臭的呀!」她終於開懷大笑,那眼神第一次多了信任。
所以,當我被問到「如何重建照顧關係中的安全感?」我通常會秉持三個互動原則:
1. 先放下「治好」的急迫感,優先建立信任
初接觸時,不急著推進療程或活動,先讓對方感覺你是安全且願意傾聽的。
2. 避免批評,改用正向觀察與鼓勵
把焦點放在優點與特色,替換過去的負面經驗,降低防備心。
3. 用幽默化解試探與不安
以輕鬆的回應化解敏感時刻,傳遞「你被接納」的訊號。
許多新手音樂治療關懷師在面對抗拒的個案時,常急於用制式步驟打開心防,糾結該使用課堂上的哪一個原理。
但信任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一次次尊重、不評價的互動中逐漸累積。只有當對方感覺「你是站在我這邊的」,戒心才會鬆動,安全感才會回來。至於是同質原理還是共乘原理?我認為,只要能解開當事人心中的結,什麼原理都可通!
繼續閱讀:
1. 失智長輩拒絕復健怎麼辦?用愛與耐心,一起找到那首撥開迷霧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