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不好,心臟跟著壞!3警訊注意「心腎症候群」6成患者1年內死亡

    1462 人瀏覽
    52歲陳先生已經有6年的洗腎時間,3年前開始出現走路和爬樓梯會喘,有時甚至才走幾步路就喘不過氣,後來轉診至心臟內科做檢查,發現除了心臟瓣膜問題外,也確診罹患心臟衰竭,這一年下也漸漸無法上班,相當「心力交瘁」。

    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陳范斯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表示,心臟衰竭的病友是由於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而導致,以全球盛行率3%來看,台灣有近70萬人心臟已經過累。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一旦發生心臟衰竭,約5成病友會罹患慢性腎臟病,若是心臟衰竭合併末期腎衰竭者,則有6成以上病友1年內死亡。由此可知,心臟或腎臟只要其中一方發生病變,就會互相影響。 
     


    ▍指標3大警訊:累、喘、腫

    敏盛醫療體系總院長陳文鍾說明,心臟疾病包含先天性心臟病、心肌梗塞、高血壓心臟病等,而心臟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演變的最後階段,致死率最高。

    他提醒,心臟病變不是年長者專利,各年齡層都應重視自己的心臟健康,若有「累、喘、腫」3大症狀,應盡快至心臟內科做檢查,相關檢查如下:

    ‧ 自我評估:累(常常疲勞)、喘(爬樓梯或者走一下就喘)、腫(身上有
    水腫現象)。

    ‧ 心臟超音波:檢視心臟腔室、瓣膜等結構狀態,評估心臟收縮及舒張功能。

    ‧ 血液檢查:監測BNP(B-type Natraretic Peptide, 心臟荷爾蒙)、NT-proBNP或Troponin(心肌旋轉蛋白)濃度,進一步診斷是否罹患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是一種會影響全身
    器官的疾病,症狀表現十分多元,及早發現並給予適當的介入是治療心臟衰竭的關鍵。特別要注意的是,「心腎症候群」的惡性循環對病友的影響更為劇烈。


     



    ▍心腎病變息息相關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醫師黎思源進一步說明,心臟與腎臟兩者的關係相當密切,心臟疾病因供應腎臟的血液不足會導致腎臟病變,腎臟疾病也會因體液與電解質不平衡使得心臟負擔增加,而導致「心腎症候群」(Cardiorenal Syndrome,CRS)。

    多數洗腎病患對於心腎症候群並不熟悉,容易輕忽心臟衰竭共病的嚴重性。根據2020台灣腎病年報資料顯示,洗腎患者3年內新發生併發症比率前3名為:

    ‧ 缺血性心臟病:21.3%
    ‧ 消化性潰瘍:19.5%
    ‧ 心臟衰竭:19.3%(洗腎患者死亡人數當中有心臟衰竭者高達5成)

    此外,血壓高更可能會引起腎臟疾病與心臟疾病的發生,一旦
    高血壓合併腎臟疾病則容易引發心臟衰竭,且預後通常不佳,因此積極控制血壓也是預防疾病惡化的重要關鍵。 
     


    ▍心臟衰竭已能獲得有效控制

    心臟衰竭目前在醫學上已有多種治療可選擇,同時也能夠獲得控制。上述個案陳先生在與醫師及家人評估後進行手術,後續再持續用藥已將心臟衰竭問題控制良好,疲累和喘症狀已改善許多,現階段每個月固定回診追蹤即可,也順利重返職場工作。

    趙庭興也表示,目前都已有協助心臟病患能夠保有良好心臟功能的藥物,平時也應同時遵守低鈉飲食的原則,並監控每日尿量及體重的變化,只要遵照醫囑、常常觀測自我健康狀態,心臟衰竭也都能獲得好轉與控制。

     
     
    原文經優活健康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比癌症更致命的疲球心-心臟衰竭

     

    2. 終結傷「心」!傷害累積恐成心臟衰竭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