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醫療資源你有充份善用嗎?我們來陪伴父母擊退憂鬱心魔-《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
14281 人瀏覽 -
-
2018/12/08
作者 愛長照編輯團隊 -
-
文/葛瑞絲・雷堡、芭芭拉・肯恩
「憂鬱」似已成為我們的常用詞彙。在本書中,我們關注莎美這一類人,早年遭遺棄的傷痛凌遲他們一生,使其飽嘗憂鬱之苦。
成年子女固然看到父母憂鬱的徵候,卻不必然能夠了解背後的成因。子女唯一能確定的是,父母不僅自己痛苦,也讓身旁所有人跟著受苦。
當憂鬱嚴重到占據整個心神,即成為所謂的憂鬱症。任何人在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不管過去如何。患者深陷於無望和悲傷之中,有時可能極度焦慮或退縮。他們可能喪失判斷能力,無法清晰地思考或說理,飲食作息可能明顯改變,也許會失去方向感,忘東忘西。
憂鬱症常伴隨偏執出現-堅持某個信念,儘管事實不然。例如,患者可能一口咬定看護背著她為非作歹:「我的鑽戒不見了,一定是被安妮拿走的。」
有時候,子女也成了嫌疑犯。我們有位客戶就是這樣,他向來幫母親處理財務,不料母親忽然對他失去信任,開始要求檢視所有戶頭,最終指控兒子做了手腳。這類情形屢見不鮮。而最常成為他們懷疑目標的,就是最受他們倚賴的人,如看護或子女。
(圖片來源:pixta)
若母親指控你,先試著舉出真相,說之以理。當指控不斷,講理無效,就是請專家幫忙的時候了。
老人家若有感官退化,如視力、聽力,極容易會出現偏執,藉此彌補感官弱化的缺口。他們也容易與周遭現實產生距離。一碰到任何差錯,立刻責怪旁人,以掩飾自己失去的掌控力。
多數時候,偏執有其現實基礎,例如一個住在危險社區中的獨居老人,對鄰居充滿戒心,若他開始想像眾人在設計把他趕走,他就是出現了妄想。
父母因憂鬱症而展現的症狀,可能會導致子女和親人誤判緣由。這裡就有一例,兒子阿諾誤將父親的憂鬱當作失智。當這名兒子前來求助,他如此描述父親。
▍案例19-因憂鬱而失去生存意志的父親
我爸去年心臟病發作,之後我們認為他恢復得很好,以為他會重拾往日生活模式-他一直愛打高爾夫球,社交活動也多。
然而這場病後,他似乎變了一個人,不再一早起來先跑去揮桿,而是賴床賴到十一點。球友們努力邀他,卻始終沒有成功。不用說,我們兄弟都不樂見現況。
(圖片來源:pixabay)
更讓我們擔心的是他的健忘程度。現在比發病前糟很多:忘記吃藥,開車時搞不清楚方向。最嚴重的是,他似乎失去了生存意志,我們頭一回聽他說他想死。這完全不是我認識的父親。我想,他一定是得了失智症。
與前面的例子不同,這位老先生從未出現過自毀傾向,不曾過度飲酒或耽溺於任何事情。他的問題和狀況都在老年時才出現。兒子深信這是失智症所造成,且勢必會愈來愈嚴重。他來找我們,是想知道如何解決父親日常照護問題。
聽完他的敘述後,我們告訴他,他可能太快做出錯誤的結論了。我們建議他先帶父親去做詳細的醫療及心理檢查。醫生的診斷是,他父親是憂鬱症,可能是由心臟病所引起。
在開始服用抗憂鬱藥並配合心理治療後,老人家的狀況變得煥然一新,再度熱切地擁抱生活。這位父親因憂鬱症而出現的症狀,與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的症狀雷同,這種情形很常見。由於憂鬱症很容易治療,相關狀況也不易再復發,這則故事得以完滿落幕。
但結局也可能並不如此圓滿。或許兒子當初的判斷沒錯。上述這些症狀-茫然、絕望、孤僻,有可能肇因於各種疾患,像是中風、阿茲海默症、糖尿病、腦瘤、帕金森氏症、狼瘡、腦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心臟衰竭,也可能是因酒精或藥物所致。
(圖片來源:photo AC)
我們並不打算列出所有可能,而是想強調:確實有不少症狀可指向憂鬱症,而憂鬱症也可能是出於許多原因。因此,請不要自作聰明。唯有醫師知道如何鑑別診斷,從各種可能性中排除錯誤,找出答案。
令人振奮的是,無論父母的身體是否有疾患,憂鬱症痊癒的機會是很大的。如你所見,父母出現的症狀,可能反映出相當複雜的問題,必須靠醫師診斷。有些情況難以斷定,醫師也許會先開抗憂鬱藥物,看能否趨走憂鬱和茫然。
阿茲海默症與憂鬱症的某些症狀很相似,所以務必請專家診斷。
憂鬱症也許是某種身體疾患所引起,需請父母的醫生進行鑑別診斷。
你可以做的是,提供詳細的背景資訊,協助醫師做出正確判斷。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清楚記載症狀出現的年表。上例中的兒子,即可用下頁所示的短箋,描述父親的各種徵候。
憂鬱雖不必然會伴隨自毀或其他難纏行為,但這類行為者確實常有憂鬱的狀況,因時好時壞,子女可能已習以為常。但若發現父母一段時間走不出低潮,就得提高警覺,採取行動,帶父母去就醫。
如果他們不肯,可問問醫師是否願意出診到父母家。平時不願這麼做的醫師,在遇到危急情況時,通常都會應允。醫生會推薦一位精神科醫師(最好是專精老年醫學者)。
如果父母不願意配合,醫生或許會在與精神科醫師商量後,直接開立抗憂鬱處方。面臨非常狀況之際,也許你需要致電父母居住地的派出所或社會局。
最後,醫師也許會建議讓父母住進精神科醫院,或是特別為老年人設有戒癮方案的一般醫院-如果你父母有藥物濫用的問題。別依從父母不肯去「杜鵑窩」的恐懼。
一般而言,這類機構的人員擁有高度專業,能提供適當的心理照護。住院治療能讓父母脫離日常緊張的環境,住在安全有保護的所在。不管是否需要服藥,那可能是唯一能幫助他們穩定下來的地方。
繼續閱讀:
1. 憂鬱症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老年憂鬱症更需要你我關注-諮商心理師 艾彼
2. 最壞的宣告:母親得的是憂鬱症?還是額顳葉型失智症
更多《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的文章: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晚年,而不再彼此傷害?》
作者/葛瑞絲・雷堡、芭芭拉・肯恩
本文經橡實文化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確實有不少症狀可指向憂鬱症,而憂鬱症也可能是出於許多原因。因此,請不要自作聰明。唯有醫師知道如何鑑別診斷,從各種可能性中排除錯誤,找出答案。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