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氣切之後不能說話 該怎麼有效溝通?
36183 人瀏覽 -
-
-
2018/05/15
作者 翻轉醫療 -
-
-
-
-
-
文/職能治療師 陳胤甫
近期在對一名氣切患者進行復健完後,隔天突然接到家屬的電話著急地詢問 :「老師怎麼辦?我爸爸又發脾氣了,你有認識相關專業的溝通老師嗎?」
我回答:「請問爸爸為什麼生氣呢?」
家屬:「因為我不停地問他問題,但他好像回答不出來,所以最後發脾氣了.....,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嗎?
從以上故事可以發現,個案生氣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家屬詢問太多開放式的問題所造成,但個案因氣切的緣故,沒法順暢地表達描述,因此就容易發生溝通障礙而有情緒產生……
其實類似這樣的溝通問題,很常發生在氣切的個案身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樣的患者需要氣切?以及如何和氣切的個案溝通互動呢?
▍ 到底什麼是「氣切」?氣切簡單來說就是在氣管切開一個小洞,插入氣切管,幫助患者呼吸,那到底什麼樣患者需要氣切呢?
1. 上呼吸道阻塞、脊髓損傷、昏迷或癱瘓的患者。
2. 無法自行將痰液排出,會有吸入性肺炎的危險者,例如:中風、缺氧性腦病變、神經性損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等等。
▍ 氣切的患者溝通的種類方式:
第一類:感官受損(聽覺受損:重聽)
這類的個案大多數為長輩,在與他溝通時建議多使用肢體上的表達,或是圖文上的溝通方法,都是可以選擇的。
第二類:認知功能接近正常(簡單回覆:點頭、搖頭)
此類患者在溝通上面的技巧著重在:
1. 講話的速度放慢。
2. 仔細說清楚。
3. 儘量使用是非題的問答方式
4. 使用患者習慣的語言。
如:吃蘋果好嗎?(個案可以點頭或搖頭方式表達。)
避免使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要吃什麼水果?(患者可能因為溝通不良而造成情緒上的起伏。)
第三類:昏迷或認知功能異常的患者,在溝通上可以提供不同的感官刺激
例如:與他/她說話(聽覺) 、適度的按摩(觸覺)、聞水果或精油的香味(嗅覺)、被動關節活動(本體覺)等方式溝通,比較屬於單向式的,但也是可以從其臉部或其他肢體的動作變化反應來猜測理解。
以上提供給大家關於和氣切患者的溝通方式,但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如果在與患者溝通時,發生了個案情緒不穩定的情況時,千萬別急著解釋及溝通,可以先安撫個案,或給予其獨處空間,等其情緒穩定後,再做下一次的溝通也不遲喔!免得溝通出現反效果就得不償失了。
原文經翻轉醫療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2. 養老院患者哭求:求求你,放了我!連醫界人士都不想面臨的「臨終醫療」
關於翻轉醫療
「翻轉醫療」是長照第一線專業人士跨領域學習平臺,透過圖文筆耕、訓練課程和民眾講座,培養具有互聯網思維的長期照護通才。
官網:http://www.flippingmed.com/
LINE_ID官方帳號:@1440care
翻轉醫療的其他文章: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太多開放式的問題所造成,但個案因氣切的緣故,沒法順暢地表達描述,因此就容易發生溝通障礙而有情緒產生……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 長照學習平臺 翻轉醫療
- 長期照護是一門跨多專業的綜合學問:醫師、護理師、治療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商師、社工、照服員等等。 不但每樣專業都需要大量時間養成,且要有足夠的跨領域專業知識,才有辦法第一時間提供患者和家屬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翻轉醫療」是長照第一線專業人士跨領域學習平台,透過圖文筆耕、訓練課程和民眾講座,培養具有互聯網思維的長期照護通才。
官網:http://www.flippingmed.com/
LINE_ID官方帳號: @fm360
-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