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認知障礙

共有 14 則相關文章

樂活養生
100歲爺爺大腦退化卻沒失智症!鍛鍊大腦韌性,累積不失智的本錢
失智並不像重感冒、外傷頭破血流等等治療後就恢復如初;假如你抱持著失智是「基因遺傳」、「遲早的事」、「反正也治不好」的放棄態度,那可能就真的無力回天了。
早安健康
2024/11/26
長期照護
【照顧智慧】愛長照FB社團經驗分享:失智長輩拒絕洗澡怎麼辦?
阿公比較喜歡吃東西,只要我拿個東西給他吃,就會乖乖聽話,培養默契。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1/03/05
心靈加油站
用正念面對疾病:「把它們當成最好的老師,而不是痛苦的根源」-《與大象共舞,即使跌倒也要帶著正念》
生命有限,我們都難逃一死。但真正的問題是,在死亡來臨之前,我們能不能完整地活著?你無須費心準備「怎麼死」。「怎麼活」才是真正的挑戰。
一中心出版
2020/08/25
新聞政策
張景森:失智症汙名化 應改叫「認知障礙」
日本早在2004年更名稱為「認知症」,香港在2012年改稱為「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上海在今年4月以行政命令規範不得出現「老年癡呆」、「老人精神病」、「失智症」等敏感或歧視性用語,應改以「認知症」來稱呼。
元氣網
2018/10/12
長期照護
為何阿嬤一跌倒就變成失智症?心理師:注意長者的「病後生活」
短時間內出現這些症狀還是有可能的,特別是因著環境所造成的。很多人可能會質疑,哪有失智症是因為環境造成的(經常與鋁接觸是有可能的),在這裡說的環境是指「個案的生活」,尤其是在「病後的生活」。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6/20
長期照護
「有人要偷我的錢!」失智長者容易有「妄想」產生,請把握三不三要原則
即使長者失智了,他仍是我們心中的寶貝,我們只要用對方法,就能給彼此比較好的生活品質。分享給家屬們,別忘了也要好好照顧自己,可以加入一些失智家屬支持團體,讓自己的情緒有些出口,病友家屬之間也能互相支持,陪伴我們度過照顧的歲月。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6/20
長期照護
「你是不是偷藏我的東西?」面對失智長輩妄想,請把握「三不、三要」原則
很多時候,我們難免因為心急,而用否定或責備的語氣對失智者說話,或是因為疲累而在互動上顯得不耐煩,造成反效果。因此,下面特別列出與失智患者互動的「三不、三要」原則。讓照顧者以及其他家人,在面對失智症患者的妄想症狀時,能更清楚的掌握與失智症患者相處的「眉角」。
卡羅
2018/05/31
病症知識
研究:肺炎嚴重 增失能、認知障礙率
美國研究顯示,因肺炎而住院後的失能風險為常人1.3倍,罹患中度認知障礙之風險更是高達2.5倍!林志學主任也補充說明,肺炎鏈球菌為社區型肺炎最常見之致病原之一,也是可用疫苗預防的致病原。
Uho優活健康網
2018/05/29
長期照護
氣切之後不能說話 該怎麼有效溝通?
太多開放式的問題所造成,但個案因氣切的緣故,沒法順暢地表達描述,因此就容易發生溝通障礙而有情緒產生……
翻轉醫療
2018/05/15
病症知識
看得見、摸不到:班森症候群-《松鼠之家:失智症大地》
班森症候群病人大腦中作怪的病變通常也是引起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尤其是涉及眼手協調的動作或知覺,這個功能受損,病人多半無法閱讀,但卻可以寫字,到後來,也無法辨認地標與路景、而以迷路收場。
遠流出版社
2018/03/19
病症知識
如何與失智長者溝通?行動職能治療師陳姵君:多肯定、少否定、勿爭辯、少糾正
失智長者遺失了記憶,同時也有情緒上的困擾,因此在表達需求上變得不像以往流暢。除了家人會感到溝通困難重重外,患者本人也會因為無法讓人聽懂自己的話而感到沮喪或生氣。高雄亞洲樂齡智慧生活展的講座特別邀請行動職能治療師陳姵君,分享跟失智症患者溝通的技巧。
小虎文
2017/11/19
樂活養生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笨,學音樂的老人還可以治療失智!
透過這樣的老幼共同學習過程,長輩可以走出家中與其他人互動,除了可以認識銀髮新朋友外,也能跟小孩互動,活躍老化的人生。而且透過親手打造樂器到練習樂曲,還能提升自我價值,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課後與家人分享創造新的回憶跟話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8/31
1 2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