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竹語專欄】久病令人自棄?病中心情,要如何放下「我無用」的無奈

    26869 人瀏覽
    「如果能不再連累家人,讓家人不要這麼辛苦,受如此身心煎熬,我是否可以選擇自我解脫?」一樣的問題,我健康的時候你問我,跟我生病而且是生重病、而且是病很久的那種重病的時候,答案一定不一樣。

     

    文/王竹語

     

    忘了是哪一部電影,有個讓人很心酸的畫面:一位年老的母親在抗癌一段日子後,完全放棄。

    她的女兒在床邊,既心疼又不捨,也不解的問:「為什麼忽然放棄了呢?之前不是一直抗癌抗得好好的?」

    母親回答說:「妳記不記得妳小時候有一次我帶妳去遊樂園,我們在雲霄飛車前排隊,但是排的人太多,等太久,妳不耐煩的說:再好玩也不想玩了。

    我現在就是妳當時的心情,不要再跟我說將來會有新藥,就算有,我等不到那天,就算那天來到,對別的病人有效,對我不一定有效,以前我好想活著,現在我好想睡覺。」

     

    常說「久病成良醫」,但真正久病成良醫很少,反倒是「久病自暴自棄」需要特別關注。一旦重大傷病,影響的還有在身邊照護的家人(無論是實質上的醫療費用支出,或是無形中精神體力的耗損),絕不是只有自己。

     

    我的一位朋友,才60歲,跟我分享說:

    「我願意讓衰老陪伴我,即便只是些小病小痛,一點點生活上的不方便。上了年紀的人,小病小痛誰沒有?所以也不必太介意。只要我還完整,生活尚可自理,我還是會感到生命最美好的部分,所以也有活力和動力繼續努力下去。

    但是,如果疾病已經動搖我的求生意志,我的生理功能大部分已經不能正常運作,我的精神層面也受損,我寧願離開這個搖搖欲墜、連我自己也不喜歡的軀殼。

    你想想:你到一個不喜歡的空間,不用10分鐘就會想要趕快離開,更何況一直住在裡面?你受得了嗎?怎麼受得了?」

     

    生理機能退化

    (圖片來源:pixabay)

     

    老年是一個階段,一個無法避免的階段,一個很難面對又必須面對的接段。既然無法避免,我們有辦法延緩「老」的到來嗎?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就算是老人。如果我經常運動,飲食得宜,保持心情愉快,常和家人朋友互動,參與社區活動,我到了65歲身體狀況還像55歲,甚至50歲,這樣是不是可以說,我的「老年」比一般人晚到10~15年?我還可以活蹦亂跳10~15年,做我想做的事,到我想去的地方,如果我是藝術家,我可以持續創作,如果我是電腦工程師或科學家,我可以繼續研究,讓人類生活更好。

    如此一來,衰老不但不可怕,豈不是可以視為一件很美好的事?

     

    但誰也無法否認,一旦「老」了,就是「老」了,行動緩慢,哪兒都不想去;身體差了,怎麼都高興不起來;兒女不在身邊,老友已經上天。



    到了這一天才恍然大悟:原來,寂寞不用安排,孤獨無須規劃,惹人厭也無須刻意。結論就是:我真的老了,而我們面臨的不只是「老」本身,還有伴隨「老」而來的身體功能退化和恐懼。

     

    抵抗力下降、免疫力衰退、自癒力減低......最讓人沮喪的,莫過於久病臥床,生活陷入漩渦,一直往下沉。就算奮力想往上,卻仍無能為力。

    疾病的折磨吞噬健康的身體,也讓心靈飽受憂慮困擾,人變得孤獨、悲觀。一旦康復的希望越來越飄渺,對死亡會更加恐懼。尤其當看到家人為自己的付出,但是身體卻沒有好轉,無法回應眾人的期待時,良心的折磨,便日復一日嚴重。最終產生自我怨恨,甚至厭惡。


    於是自問:「如果能不再連累家人,讓家人不要這麼辛苦,受如此身心煎熬,我是否可以選擇自我解脫?」

     

    照顧心情

    (圖片來源:pixta)

     

    一樣的問題,我健康的時候你問我,跟我生病而且是生重病、而且是病很久的那種重病的時候,答案一定不一樣。沒有人可以苛責我的子女,包括我再內。對老人而言沒有什麼事是天經地義,優先處理;但就子女來說,房貸、物價,經濟永遠是最大的壓力。

    當藥物、點滴、各種治療已經超越、打敗我的求生意志,我會選擇放棄。

    病痛找上我,或許是機率問題,但至少我應該還保有免受痛苦的權利。與老化、疾病共處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共處不了就可能有憂鬱,甚至產生輕生念頭。

     

    的確,企圖自殺者有時會以某些行為或言詞,隱含其自殺訊息。

    臺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林信男教授,在東門教會分享遇過的兩個案例:第一個是一位中年婦女在自殺前,要求其年老母親替她梳頭,試圖再次重溫她還是小女孩時母親替她梳頭的感受,以此告別母親。

    第二個是有位母親在自殺前,請朋友幫她暫時照顧小孩。

    這些情形對有經驗及感覺敏銳的人,可及早察覺,視為「自殺傳訊」。有些父母親在自殺前,不忍心讓自己的子女獨活,所以先毒殺子女再自殺。此種情況下死亡的多數是年幼無法自衛的子女,故應提防患有憂鬱症的父母,單獨照顧年幼子女。

     

    病中心情,要如何放下「我無用」的無奈?回歸到心態。最後以黑幼龍所著《創造自己的機運》(天下文化,2001)書中所引麥克亞瑟將軍(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的座右銘送給正在看此文的你/妳。那段文字是由十九世紀一位猶太教長老學者烏爾曼(Samuel Ullman)所寫:
     

    你的信念會顯示你有多年輕,
    你的疑慮會顯示你有多蒼老;
    你的自信多強就表示你有多年輕,
    你的恐懼多深就表示你有多蒼老;
    你與你的希望一樣年輕,
    你與你的絕望一樣蒼老;
    歲月會在皮膚上留下皺紋,
    而靈魂的皺紋卻是消極的心情刻下的。

     

    心情紓壓
    (圖片來源:pixabay)




    繼續閱讀:
     
    1. 侯怡君:「爸爸一度想結束生命,但幸好,最後他想到了我們」久病的人,更需要生存價值

    2. 「媽媽,我沒有不要你!」將失智母親送到安養院,是我最好的選擇


    專欄作家|王竹語
    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61
    點此了解王竹語>>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 專欄作家 王竹語
      • 臺灣作家,臺中豐原人,筆名取法學自畢卡索。已出版著作:

        1.《醫生》(本書是2010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展示作品) 2. 《我的整形世界》(天下文化,2006) 3. 《高科技健檢救你一命》(城邦集團原水文化,2006) 4.&5.《微笑看人生》、《無常看人生》(時報文化,2005) 6. 《尋找一首詩》(除了在臺灣出繁體版,簡體版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 7.《中國經典寓言的智慧》(晨星集團,2006) 8.《工作必勝!!戰國策》(晨星集團,2007)
      • 一場不知何時結束的喪禮:照顧失智父十年,

        你想去養老樂園,還是長壽廢墟?臺灣有一百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