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覺得生病時,不用什麼問題都獨自面對,不用什麼都「靠自己」-《好想找人說說話:與臨床心理師的話療之旅》
13383 人瀏覽 -
-
2017/12/18
作者 愛長照編輯團隊 -
-
作者/南琦
感覺到自己不對勁,即使不見得會來精神科,卻很少人會毫無所感,當內在偵測雷達已在嗡嗡作響、閃著紅燈,儘管聲音很微弱,但你心裡一定有數。
我曾有位乳癌病患,她並非不知自己乳房長有異常腫塊,但那時她的先生剛去世,心裡煩亂不知所措,照過一次超音波後就沒再理會,甚至連報告也沒去看。然而,她並未低估其危險性,相反的,她是刻意置之不理,看有沒有機會「和先生一起離世」。
結果當然沒如她所願。她最後還是去看了醫生,從乳癌一期拖成三期,從原來只需做四次化療、變成做了六次化療,儘管多付出了一些代價,所幸病情仍得到穩定的控制。治療結束一年後,她坐在診療室裡,喜孜孜地告訴我已有了新戀情。
如果她繼續選擇不面對,當然也就沒有後來的幸福了。
人有自毀、也有自救的本能,這兩種本能常常在同一個人的心中掙扎。來求助的人,自救部分可能暫時得到一點點勝利,不過仍舊在拉扯;治療的時間漫長,中間有太多機會可以落跑——不見得單指「看診」這個行為,而是「面對自己的問題」這件事。
「你不一定要『來這裡』解決問題,但一定要解決問題」,我總是苦口婆心的這樣勸說,不論是用藥還是心理晤談皆非萬能,它們只是方法之一,要緊的是自己想不想面對。
「我從沒看過精神科,不過我不舒服到極點了,整個人快要爆炸了,非來不可」,有人這樣說,怎麼個不舒服說不上來,雖然想法很模糊,動機卻很清楚,行為上則一步步踏上改變之路。
更多時候是拉扯之後的結果,既想來,又不想來;一方面覺得自己快崩潰了,另一方面又覺得似乎沒什麼幫助。更有許多病友受到「你要靠自己好起來」的親友團關心,暗示他不要就醫,凡事都要「靠自己」。
這其實嚴重曲解「靠自己」的意義,這個社會在疾病觀上,有一種強烈「靠自己」的個人主義傾向。身體是自己的,要不要好起來也是自己決定,但不表示,自己可以醫好自己。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Alfred Adler)認為,心靈發展出的各種特質,都是以團體的生活方式為基礎發展而來,如果你受到親友的勸阻而不願就醫,不就代表親友已經影響了你,你其實根本無法「靠自己」嗎?
(圖片來源:istock)
用心中的尺來衡量就醫需要
我希望能在本章的篇幅中,強化大家看待問題的警覺心,相信你的直覺、增強求助的行動力。那些種種看似說不上來的感覺,其實可以整理成以下幾種指標,這些指標的依賴來源,除了自己的主觀感受外,亦包括周遭親友的觀察回饋。
為何心理疾病不能完全由自己說了算?因為有些疾病症狀會侵蝕病人的感受、扭曲想法或知覺,讓當事人不覺得自己有這麼糟,甚至以為自己根本沒有病,但周遭的人卻能站在較客觀的立場來判斷。
所以在判斷上需綜合主、客觀因素,很謹慎的判斷當事人需不需要就醫。基於人權的考量,對非當事人來說,如果沒有自傷或傷人的危險,任何人是沒有權力強逼你就醫的,即便是住院,也需要病患本人同意、並親自簽下住院同意書,就醫與否的那把鑰匙,還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上,如果你有聽聞某醫院會把人「抓起來」或「關起來」的傳言,那一定又是關於精神科的就醫恐慌或偏見。
和被斷章取義的新聞一樣,所謂「抓」或「關」,其實是大眾對醫療體制的誤解,《精神衛生法》有清楚的執行醫療規範,對於有自傷或傷人危險性的病人,為保障他人的安全,縣市主管機關有權指定醫療院所進行強制的緊急安置,時間最長不得超過六十天。不過以上是極少數的狀況,絕大部分就診的病人不管意識到多少問題,都希望自己更好更健康,精神科的醫療人員都可以協助你意識不到的部分。
不要害怕藉由他人的眼來看自己,如果你已準備就就緒,接下來就拿出你心中的那把尺,來衡量這些過與不及的指標,如此一來,你就會明白自己有多需要協助。
推薦閱讀:
2. 與其強制送醫,不如在最熟悉的自宅穩定病情!家有精神疾病患者可申請「居家醫療服務」
更多《好想找人說說話:與臨床心理師的話療之旅》的文章
• 別人沒有資格評論你的壓力,不讓壓力成為自殺的未爆彈-《好想找人說說話:與臨床心理師的話療之旅》
• 你並非胡思亂想,心理師的溫暖與接納,讓你感覺被理解 -《好想找人說說話:與臨床心理師的話療之旅》
• 繭居、孤獨死、精神疾病...社會問題來自生命困境的累積-《好想找人說說話:與臨床心理師的話療之旅》
作者/南琦—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你不一定要『來這裡』解決問題,但一定要解決問題」,我總是苦口婆心的這樣勸說,不論是用藥還是心理晤談皆非萬能,它們只是方法之一,要緊的是自己想不想面對。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