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Articles
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在最熟悉的地方送別-長照機構推動安寧療護的案例分享
在住機構的長者中, 像金爺爺這樣的案例還真不少;他們視機構為「第二個家」,也是期盼的人生終點,希望能在熟悉的這個「家」,由家人陪伴下,依自己意願安詳走完全程。這也彰顯了「安寧照顧」對長照機構的長者而言,是生命末期非常重要的資源,不僅提供個案本身舒適護理,也幫助家屬心理及精神上獲得支持,減少因親人離別所產生的負向情緒,同時促進家人間的理解與配合,讓個案生命在尊嚴及品質下平安善終。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火山似的親子關係,難保誰在未來不是孤獨老人
事後我心想,以後這種情況還是會再發生,畢竟奶奶老了記性不好,這是既成的事實,如果做兒女的不能認清這一點,而只是一味地責怪老人家的話,可以想見這樣的親子觀係就如同火山一樣,隨時都可能爆發甚至於不可收拾。
居服員 麥子
2017/06/22
心靈加油站
你擁有無悔人生嗎?永遠只能拖地而行的人,卻過得比「一般人」更富足  -居服員麥子
他從小就是用「屁股擦地板」的方式來移動身體,因家境的關係也沒有上過學,所以他連ㄅㄆㄇ都不會,能接觸的人事物少之又少,一般人對於這樣的他,想必會覺得他的生命很貧乏吧?案主雖然有形的生活層面看似貧乏,但是他無形的精神面卻是富裕的。
居服員 麥子
2017/06/22
心靈加油站
生命並非支離破碎,真正的愛是陪伴與傾聽-居服員麥子
在陪伴案主的過程中,我體悟到安慰受苦者最好的方法,並不是一時幫她消除難以磨滅的痛苦,而是要懷著願意分享的心陪在她身旁。傾聽和分擔她的痛苦,並且清楚意識到她的負擔與哀傷。也許多數人都嚐過生命支離破碎的滋味,但是若能有作鹽的觀念,相信必能自助助人。
居服員 麥子
2017/06/22
心靈加油站
許禮安醫師:如何與老人談死亡?先要「無所不談」
我完全沒有提到「癌症」、「末期」和「死亡」,其實根本不需要提到這些字眼,就可以和老人討論「死亡準備」,這真是太神奇了。我認為主要是因為我沒有忌諱,就和討論等一下午餐要吃什麼一樣,把話講得稀鬆平常、自在無 礙,當然就可以和老人無所不談了。
許禮安 醫師
2017/06/21
心靈加油站
許禮安醫師:老人不願意談論死亡?其實是你的偏見
我演講時多次「教唆」大家:「今天回去鼓起勇氣和家裡的父母長輩討論死亡議題」,結果有學員聽完後驚呼:「絕對不行,我一定會被打死!」我回她:「假如真的會被打死,那請你千萬不要去講。」然後問大家:「請問真的有人會因為討論死亡,就被父母打死的嗎?」可能頂多就是被罵而已,說不定他們老早就想要交代你:「私房錢藏在哪裡」,可是你連開口去試一下都不敢。
許禮安 醫師
2017/06/21
心靈加油站
瓊瑤想要的「善終」、「尊嚴死」不是夢! 你能夠申請「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
我們來談談如何運用「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來保障自己想要的「善終」,面對自己即將逝去的生命,優雅地轉身離開。
李羚榕
2017/06/13
心靈加油站
有盡頭的路,無止境的愛―電影《長路將盡》失智症患者與照護者的愛
很多失智症患者到最後已認不得家人,不能回饋任何的愛。照護的家人該如何自處?片中無怨無悔的丈夫給了答案:他包容、他瞭解,他接受。   他說:「就算是不被滿足的愛,也是充滿諒解的關懷。」   因為對他而言,付出的愛永不足夠;對他而言,無限心疼,充滿諒解;對他而言,他不需要天長地久,曾經擁有她,她就是天長地久。
王竹語
2017/06/09
心靈加油站
「不要在我墳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深愛的人總有離開的一天,我們該如何面對
不要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我沒有長眠不起。
王竹語
2017/06/09
心靈加油站
我們的退休金夠嗎?臺灣的老年經濟安全,是否只能靠自己?-《第二人生》
獨厚軍公教福利的不公平現象常,成為反對勢力批判國民黨社福政策的切入點。但這些討論往往成為選舉時操作的籌碼,讓兩大黨漫天喊價加碼。二○一四年底台北市長選舉時,公務人員慰問金的議題再度被引爆,也讓選民極度反彈,看清政治人物只在選舉時炒作老年經濟安全議題的不負責行徑。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6/08
心靈加油站
照顧不是一個人的責任-政府應該優先建置照顧服務,而非發放津貼-《第二人生》
在國家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應該優先建置照顧服務,而非發放津貼。   因為國家所發放的照顧津貼,不可能達到有酬照顧工作者的最低薪資,這種「象徵性質」的津貼,對於家庭無酬照顧者眼下的經濟獨立或是晚年的經濟安全所能給予的保障皆微乎其微。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6/08
心靈加油站
瑞典有家屬支持中心,老人們雖然獨居,卻不孤獨-《第二人生》
瑞典老人雖然獨居,卻不孤獨,家屬照顧不是義務,卻很少將家中老病完全棄之不管。只有當政府分擔了辛苦的照顧勞務,家人才能填補情緒支持的工作;只有當照顧不是「義務」,家人才更能自願的投入照顧工作。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6/07
51 52 53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