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夫妻長期累積不信任的原因,許多都與「金錢」有關-《卒婚:不離婚的幸福選擇》
夫妻長期累積不信任的原因,許多都與「金錢」有關。先生很吝嗇就會加深太太的猜疑。夫妻不對金錢開誠布公,太太就會覺得先生很吝嗇,認為他可能獨占或隨意使用金錢,而先生最後就會以疏遠的形式來對太太復仇。
儘管如此,中老年的夫妻都各自懷有各種問題,設法維持體面,明明感情沒那麼好,還是讓這段婚姻繼續下去。
時報文化
2017/06/25
心靈加油站
為什麼婚姻非得「被吸收合併」呢?-《卒婚:不離婚的幸福選擇》
明明可以做自己很舒服地生活,為什麼我非得結婚被吸收合併呢?總覺得很奇怪。」這感受很直率。瑞穗小姐與海渡先生是大學的同班同學,他們一直是平等的地位。
她害怕結婚會「被吸收合併」。無論如何也想當上律師,與伴侶地位平等,這樣強烈的意識,或許讓她選擇了婚姻有實無名的形式。
時報文化
2017/06/25
心靈加油站
中年後「婚姻畢業」似乎抓住我的心,不用離婚也能活出自己-《卒婚:不離婚的幸福選擇》
婚姻畢業是從過去關係緊密的家庭,理解每個人的差異,並互相承認各自有不同的興趣與想法。不須總是在一起,也可以分開生活,或去不同的地方旅行。但因為是家人,還是互相扶持。本書所探求的,就是可以維持這種形式的婚姻畢業。
時報文化
2017/06/25
心靈加油站
安慰親人或朋友的最佳禮物書—Sheryl Sandberg 的《OPTION B》讀後感想(下)
她看著 Dave 的照片和影片,更記得兩人的相愛時光。我們不妨翻出和家人、情人、老婆或孩子的照片,就會發現自己有多麼幸運,能夠遇上他們,創造珍貴回憶。
Ryan讀書房
2017/06/25
心靈加油站
安慰親人或朋友的最佳禮物書—Sheryl Sandberg 的《OPTION B》讀後感想(上)
Sandberg 在老公的葬禮上說過,假如有人在婚禮上告訴自己,僅能和 Dave 共度十一年,她仍會義無反顧嫁給他。因為十一年的婚姻生活,包括十年的父母在內,帶來的幸福和喜悅比想像還多。
Ryan讀書房
2017/06/25
心靈加油站
【鍾文音專欄】新流浪者之歌-痛苦國度的陪伴者
可惜我買回來的食物,母親無法吃;我買回來的衣服,醫院說只能等母親出院回家穿。於是母親繼續穿著不知多少人穿過的流浪之衣,那制服彷彿埋藏著病體在此痛苦國度的旅行哀歌。
就這樣,以二十八天為期,我陪伴母親在各家醫院流浪,從冬日到夏日,季節清楚地幫我們標誌這段流浪的時間維度。
鍾文音
2017/06/25
心靈加油站
協助喪偶老人走出哀傷陰影
喪偶團體最後一次活動時,我們提供每位長者一根蠟燭,請他們點燃後,藉著燭光向懷念的此生配偶告別。阿瓊阿嬤對兒女未讓她出席亡夫的喪禮一直很遺憾,只見她手持蠟燭,含淚向亡夫道別;告訴他自己在日照中心受到很好照顧,請他別記掛。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檢視八大非癌 發展安寧困境
非癌末期患者的病程進展、存活期預估等,和癌末患者迥然有別,後者經由腫瘤科醫師依據癌症分期和症狀表現、病程、治療進展,來判定是否為已難治癒的末期患者,一般有其根據,且八九不離十。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葉金川-拒絕醫療凌遲 他要帥氣地走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是針對末期病人,醫師如果明知心肺復甦術包括插管急救,不能挽回病人性命,只是拖延死亡時程,就應考慮不插管,並對已插管急救卻無效的病人,有拔管協助病人安詳往生義務;此即是安寧療護真諦。醫療目的不在維持一息尚存,勉力提供無效醫療,在他看來,這就是「凌遲」病人。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楊志良-提倡安寧療護 取代無效醫療
要避免「無效醫療」所造成的浪費,他認為應從兩方面著手:一以安寧療護取代積極治療,讓病患獲得更好的臨終關懷與照顧,另一方面,鼓勵民眾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讓病患活得更有尊嚴,也減少醫療支出。目前台灣僅四分之一癌末病患臨終前接受安寧療護,跟國外已達七、八成相比,努力的空間仍大。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沈富雄-臉書PO準遺言 歡迎如法炮製
沈富雄認為, 這是每個人遲早會面臨的問題,把想法貼出來,也希望影響世人效法,早做最後打算;他打趣說,「版權所無,歡迎如法炮製」。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打造多元化長照安寧資源
因應醫療環境的變遷及長照2.0、在地老化及在宅醫療等政策的推行,本基金會的長照安寧推動計畫將不侷限於長照機構,長遠目標將朝向以病人為中心的社區安寧照護網絡,未來服務對象將包含非屬機構的長照工作人員所提供的居家及社區服務,希望藉此打造、充實多元化安寧資源,讓長照安寧質量與時俱進。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