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Articles
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子女和孫子的存在是很有意義的!如何幫助落單父母克服悲傷,從喪偶的失落感中振作起來-《爸媽落單時》
喪失伴侶的人或許會不斷的重複說「他竟然比我早走,這怎麼可能」、「要是那時候有○○的話,就不會......。」、「全都是我的錯」等。的確,要重複聽這些話是需要耐性的,而且可能會覺得刺耳。請這麼想:因為你是他的孩子,所以才會跟你說這些話的。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心靈加油站
病理解剖、器官捐贈、大體捐贈,用愛向世界道別-《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
大體捐贈對醫學發展來說不可欠缺,不過,遺體從提供到歸還約需一至兩年的時間,而且家屬取回時,已經是火化的骨灰。大體捐贈需要全體家庭成員都同意,如果當事人沒有強烈表達捐贈的意願,家人就很難應允了。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心靈加油站
物質與精神都要「斷捨離」,是平靜邁向死亡的重要課題-《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
某次回診時,病人跟我說:「醫生,我又多活了好些日子,結果,原本用不到的東西,現在又有需要了,實在很難拿捏啊。」某個層面來看,斷捨離的想法具有擺脫執著、精神獲得解放的意涵。病人在丟東丟西的過程中,心靈或許得到了解放,繼而影響到生理,使得餘命也跟著從疾病中解放出來,因而又延長了一些歲月。這是個令人玩味的現象。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心靈加油站
不需要太多身外之物,把錢花到一毛不剩再走吧!-《93歲的老媽說:我至少要活到100歲!》
我和友人聊到自己的決斷時,他這樣說:「如果是自己孩子生了重病,需要大筆醫療費才能夠醫治,我會毫不猶豫的散盡家財讓孩子接受治療。但如果是自己的父母需要,我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願意這麼做。」友人的孩子都還未成年,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自然無法為了父母散盡積蓄。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心靈加油站
我現在照顧父母,我不要自己的孩子將來承受照護之苦-《93歲的老媽說:我至少要活到100歲!》
「照護自己的雙親直到最後,輪到自己需要照護的時候,卻不願給子女添麻煩」,這樣的雙重標準可說是深入許多父母的骨髓。照護就是如此嚴酷的一件事。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我擔心沒有工作收入停止,自己還能照護多久?」明知照顧離職是最下策……卻只能無奈一肩扛
無論臺灣或是全球,照顧的責任有很大比例是落在女性身上,這是不公平的強迫分工。若說男性要負擔經濟,所以女性負責照顧。這又是另一種偏頗,女性難道不能負擔經濟?照顧過程中有些揹負長者之類的工作,男性豈不是更適合?有多少照顧者的心情和我的朋友是一樣的呢?「照顧離職」是逼不得已的下下策!
王竹語
2017/11/13
心靈加油站
喚醒身體自癒力,老後年齡自己決定-《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說:老後貧窮,有時是健康堪慮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最新「健康老化」的定義,指的就是「人體的內在健康力+環境」身體老化造成的病痛無法避免,對於老年人而言,體內有多少病痛不是最要緊的,而是你的身體是否能跟它和平共處?而當你的「自癒力」越強,身體對於老化的進程、環境的不同的適應力就越大。
卡羅
2017/11/05
心靈加油站
【照顧者心理紓壓測驗】我要如何在生活中好好喘口氣?-諮商心理師 張義平
塔羅牌的圖像往往反映了我們心靈的風景,照顧者把心力放在被照顧者身上,容易忽錯過自己的心靈。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傾聽自己了呢?藉由塔羅牌小測驗,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並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紓壓方法吧!
諮商心理師 張義平
2017/11/05
心靈加油站
你身邊有家庭照顧者嗎?一起成為守護照護者的「第三隻眼」!-《93歲的老媽說:我至少要活到100歲!》
被逼到絕境的照護者,很多都是家中沒有共商問題的親人。可以對親友傾吐心事是幸運的,但並非人人都有此福分。所以照護管理專員及公所等的照護福祉相關工作者,有必要扮演「第三隻眼」的角色。
新自然主義
2017/10/29
心靈加油站
【鍾文音專欄】在漫漫長征之路  打造一座後花園
臥床者的生命是靜止的,但照顧者卻應該流動,且要活動得更有勁有力,保持自己的興趣,將心靈的後花園打造得更豐饒。如此才能安慰臥床者以其疾病示現的人間苦難,同時也讓他們見到我們活得很好而放下執著之心。當憂傷不知向誰傾訴時,向你的主、你的菩薩傾訴時,一本空白的筆記本或是電腦螢幕,也都是傾聽者。
鍾文音
2017/10/29
心靈加油站
無資產也感到幸福?或是有資產卻覺得不幸?老後生活,「朋友資本」更重要-《在下流時代,也要做幸福老人》
所謂的資本,代表著能帶來豐富度或安心感的意思。所以,若翻譯為「人際關係資本」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再說得精準一些的話,就是「朋友資本」-多多結交能夠一起愉快從事某些事的人、互相協助與交流知識的人是很重要的。
時報文化
2017/10/29
心靈加油站
退休後有繼續工作的需求,可是有適合的工作嗎?-《在下流時代,也要做幸福老人》
基本上在領到退休金的年紀之後,到了七、八十歲還能增加資產的人,只有那些憑藉高額不動產收入及持有有價證券的少部分富人而已。換言之,六十歲後資產差距已大勢底定。
時報文化
2017/10/29
43 44 45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