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自我照護的急救方:十五個讓你振作起來的方法(下)
有件事超級、無比重要,那就是你不是永遠都有辦法完成你想做,或計劃要做的小事。如果你就是沒辦法洗澡或穿衣,那不是你的錯。待會兒再試就好,也可以明天再試。記住,對你自己有耐心一點、好一點。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18
心靈加油站
自我照護的急救方:十五個讓你振作起來的方法(上)-《我的躁鬱人生不抓狂指南》
據說脫水的許多症狀都跟焦慮或憂鬱症發作時很像。你可能已經經歷頭昏眼花、天旋地轉、全身無力、心跳加速的情形,這些都會讓暈眩加重或引發暈眩本身。喝一些水吧!雖然,它不會讓你就此脫離地獄,但至少它可以減輕一些服藥的副作用。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18
心靈加油站
給正在中風復健途中的朋友們:「我想我是幸運的人,因為三大原因,讓我日漸康復」
我在香港和臺灣諮詢神經外科醫生時,他們都說,手術後的復原視個人情況而定,尤其我視力損傷以及未來復原的狀況,當初他們也都語帶保留地說:「視力只能自己好轉,無法經由訓練改善。沒」想到,針灸真的對我帶來很大的幫助。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14
心靈加油站
失親之痛不會停息,但我們可以擁有平和寧靜-《悲傷練習》
喪慟不會井然有序地分階進展,也不是能慢慢忘記遠離的;它有自己的歷程、有自己的起伏。我們要努力想辦法處理自己的恐懼與痛苦,並且適應新版本的自我,也就是我們的「新常態」。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10
心靈加油站
回憶是晚年生活的滋養,當長輩舊事重提時,請與他一起感受生命經驗的光亮-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聽著長者訴說著過往的生命故事時,你會如何回應?當我們用一句「別想太多」回應時,我們將無法聽見他們生命背後,如何從過往走到現在。我們將無法看見他們當鄉愁又犯時刻,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他們切割不斷的心靈臍帶,有著童年的味道,有幼年的純真。
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2017/12/10
心靈加油站
「早安,為美好的一天加油...」鼓勵父母做「長輩圖」,拓展社交、活得開心!
所謂『長輩圖』的大量起源,是在一些社區裡、 一些類似長青班的地方。他們教導社區裡的長者學習使用3C產品,特別是臉書或是line。而網路上瘋傳的「長輩圖」,大部分都是長者在學習時po出來的習作,何苦拿來取笑?
心靈輔導老師 王漪
2017/12/10
心靈加油站
如果不想抱有遺憾,請詢問父母想在何處迎接生命的終點-《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當你與父母處不好的時候,請你回想一下自己對父母的態度是否太過強硬?有沒有強迫他們接受自己的說法?但這不是子女應該決定的事情,應該去問問父母意願。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05
心靈加油站
30歲意外全身癱,為女兒自學輪椅維修成達人!李殿華:女兒失去母愛,不能連父愛也沒有
李殿華30歲因意外癱瘓,從此靠輪椅代步。又因為遭逢家庭變故讓他的人生走入低潮,一度想不開的他,為了不讓女兒連父親也失去,轉念努力生活,從賣彩券開始,到與女兒二人一起拆裝輪椅研究,慢慢無師自通成為修繕專家,甚至與朋友合開基金會,翻轉人生。
伊甸基金會
2017/12/04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長照人力不足,未來也可以老助老? 《百歲老人蹺家去》: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做別人的老師!
瑞典電影《百歲老人蹺家去》男主角艾倫在逃離老人院後,先後遇到許多不同的人以及他們的生命故事,他用自己百歲的智慧不但過得豁達,一路上也開導許多人,更運用自己製作炸藥的才華度過不少危機。也因此提供一個思考點:讓老人幫助老人,透過相似的生命歷程,帶來互助的成就感,甚至改善長照人力不足的問題,是否可行?
王竹語
2017/11/27
心靈加油站
過勞、睡眠不足以及逐漸陌生的失智家人,家屬的無奈與掙扎你聽到了嗎? -《只想為你多做一餐》
選擇看護殺人,或同伴自殺中最大的原因是睡眠不足,這也是看護人陷入危險的主要原因。在無法控制患者的狀況下,療養院或醫院的專家們可以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冷靜地做出應對,但家人看護時,往往會被感情左右,這種痛苦所帶來的傷害與後果十分嚴重。
四塊玉文創
2017/11/27
心靈加油站
親自照顧失智家人,唯有樂觀是眼前所有困境的出路-《只想為你多做一餐》
平日裡因為預算,不得不縮短登門看護助理服務的時間,到底患者家屬需要什麼,真希望國家認真地思考一下。事實上,我現在的心願是晚上能好好地睡上一覺,一個月如果能有一天,療養護理師可以二十四小時代替家屬看護病人該有多好。真心希望政府能為患者和家屬做些實際可行的事情。
四塊玉文創
2017/11/26
心靈加油站
理解落單父母的不安與失落感:即使是見面就吵架的夫婦,伴侶過世也會帶來很大的打擊-《爸媽落單時》
即使平常看起來感情不太好的夫妻,一旦伴侶先行離世,被留下的另一半還是會感到十分悲傷。不是只有稱為「形影不離」的夫妻才會覺得哀傷。無法把失去伴侶的哀傷告訴孩子,這是「不想讓孩子替我擔心」的想法。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