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確診重大疾病!經歷五個重要階段接受現在的自己
面對重大疾病,患者通常會經歷一個複雜的心理歷程,可彙整為五個主要階段,分別為:震驚、期望康復、絕望、防禦和適應。這些階段並不是線性的,也不會在每位患者身上以同樣的方式表現出來,主要因為每個人的反應取決於他們的個性、生活經歷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都不相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12/07

樂活養生
【橘煩惱】媽媽不停碎念!我都中年了,為什麼要干涉那麼多?
雖然都已經年屆中年,似乎在爸媽眼中我們永遠都是孩子。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林維君臨床心理師指出,家庭型態是有生命週期的,會隨著家庭成員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轉變,從母親愛碎念可以看出,孩子已經是獨立自主的成年人,但是她還沒有適應「媽媽」這個角色變化的表現。圖/freepik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2024/07/23

社會資源
112年死因統計自殺達到14年新高,「無助世代」代表三明治族群的無奈心聲!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今公布112年自殺族群分布,青少年、中壯年自殺率均上升5.1%,且45~64歲自殺人數最多,這代表三明治世代的悲慘。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元氣網
2024/07/21

病症知識
多關心、多陪伴,共同面對精神疾病!
若察覺他人出現異樣,我們應該學習友善且同理地面對,了解對方生病了,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言行舉止,所以不要跟他爭論、不要加以批評、也不要贊同病人妄想的內容。可適當表示自己並沒有這種感覺、看法,並勸導病人就醫,把握治療時機。
照護線上
2024/07/14

病症知識
憂鬱症患者有「這些」症狀可能是躁鬱症! 未正確治療自殺風險恐倍增
「躁鬱症」常會先以憂鬱表現,再加上民眾對躁症認知不足,求診陳述症狀時多會偏重在憂鬱。
健康醫療網
2024/04/09

心靈加油站
越照顧越焦慮,覺得自己永遠做不夠⋯⋯你被過度的責任感壓垮了嗎?
面臨長期照顧時,很多人會不斷陷入「我是不是做得不夠好?」的心理狀態。事實上,在照顧過程中病情會如何變化?地區的醫療和長照資源夠用嗎?患者會不會按照預期的恢復?這些都不是照顧者可以控制的。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正被「過度的責任感」所驅動,長期下來可能會過度疲勞,影響到照顧品質,甚至讓自己的身心出狀況。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3/11

心靈加油站
為了照顧你,我漸漸失去自己⋯⋯讓照顧者陷入惡性循環的「共依存關係」
在照顧的過程中,如果覺得「被照顧者=需要保護的人」,甚至「如果我不這樣犧牲不行」,要求自己滿足被照顧者的所有要求和希望,很容易會感到痛苦。如果你也正苦於被照顧者的不合理行為、言語暴力或身體暴力,請和被照顧者保持距離,並向周圍的人尋求協助。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3/01

心靈加油站
身為女兒,面對父母不公平對待且無法溝通怎解?朱芯儀心理師:「換血」壯大內心,顛覆性別做自己
朱芯儀說,女性在先天的心理韌性上較具有優勢,包括彈性與柔軟,能拓展不同的思維之外,也能用溫柔的力量去穿越種種困難與窒礙。 圖/freepik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2024/02/24

長期照護
長照有這四階段!看懂局勢做準備,面對變化不驚慌
長期照顧的旅程很漫長,若能看清楚照顧的全貌、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可以減少迷惘的感受。且不僅是在學習如何照顧別人,同時也在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無論是尋求親友幫助或利用長照服務,都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幫助自己長久的走下去。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1/31

長期照護
其實不想照顧,但他們是我父母⋯⋯照顧過程總是心好累?三個能讓心情輕鬆的步驟
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很少給我愛護,為何我要照顧他們?有些照顧者心裡會產生「我其實不想這樣做」v.s.「但他們是我父母」的矛盾,越照顧越心累,此時不妨嘗試「為情緒命名」的作法,幫助釐清內心的感受,減輕心理壓力帶來的煎熬感。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1/31

長期照護
冷靜的心態是關鍵!照顧者和失智者對話的3個要點
失智者可能會出現妄想、幻覺、錯認等精神行為症狀,讓照顧者覺得難以招架,此時若強硬的說服他們,可能會得到反效果。許多專家都建議,面對失智者時「順著毛摸」,保持冷靜的心態、用適當的方式應對,並多多照顧自己的內心,才能持續照顧下去。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1/29

新聞政策
嘉義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年節期間照常服務 暖心關懷不中斷
嘉義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農曆春節期間關懷不打烊,諮詢專線05-3621150持續提供關懷與傾聽的服務,提醒鄉親多關心身邊親友,陪伴身邊的人度好年。(圖/嘉義縣政府)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