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肌肉痠痛⋯消炎止痛藥怎麼選?藥師警告「這1類」常吃恐傷腎
頭痛、肌肉痠痛⋯消炎止痛藥怎麼選?藥師警告「這1類」常吃恐傷腎
現代人常因頭痛、肌肉痠痛,而自行購買消炎止痛藥來吃,但藥師指出,市售止痛藥成份一般分為含有乙醯胺酚的「中樞止痛藥」,以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2大類,兩者在藥品功能禁忌上有所不同,更提醒若連續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超過1週以上,要特別注意腎臟功能及胃腸道的傷害。 頭痛、肌肉痠痛⋯消炎止痛藥怎麼選?藥師警告「這1類」常吃恐傷腎 | Uho優活健康網 https://www.uho.com.tw/article-64363.html
Uho優活健康網
2025/04/14
瀏覽數 1,012

▍乙醯胺酚一天別吃超過4公克
陳又任說明,乙醯胺酚常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疼痛,具有解熱作用,通常用於肌肉、骨骼及其他非神經組織受傷所引發之疼痛。這種消炎止痛藥無腎毒性,也無腸胃道、心臟血管系統毒性,建議至少間隔每4~6小時使用一次,成人一天使用不超過4公克。
「也就是說,若以1錠劑內含500毫克乙醯胺酚為例,不應吃超過8顆。超過劑量、同時併用酒品易對肝臟造成毒性,而在許多綜合感冒藥及退燒藥水中若也有乙醯胺酚的成份,也要避免過量服用。」陳又任解釋。
▍非固醇類消炎藥避免連續使用1週
至於非固醇類消炎藥,則是用來治療輕度至中度與炎症相關的疼痛。陳又任指出,常見的成份如:伊普芬(ibuprofen),對於肌肉、骨骼或其他非神經組織受傷,所引發的傷害性疼痛有效,具有抗發炎及解熱的作用。
但陳又任提醒,若使用非固醇類消炎藥連續超過1週以上,會對腎臟功能及胃腸道造成傷害,呼籲以下族群宜小心使用,或是先諮詢專業醫師:
✔ 藥品過敏病史
✔ 消化性潰瘍病史
✔ 心臟病史
✔ 腎臟病史
✔ 腦血管及周邊動脈疾病史者
此外,陳又任補充,若是民眾使用外用式的非固醇類消炎藥貼布劑型,也要注意敷貼的時間,以不超過4到6小時為原則,因敷貼時間過長,容易引起皮膚紅癢等不適症狀,若產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
原文經優活健康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頭痛如何舒緩?怎麼知道是不是偏頭痛?神經內科醫教「1口訣」秒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