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家人如何建立規律作息?照顧者必學的3大實用方向
失智症家人如何建立規律作息?照顧者必學的3大實用方向
透過有系統的作息建立,搭配合適的工具與互動,不僅能幫助失智者保有自理功能、延緩退化,也能有效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我們不只是在「照顧」,更是在「成就」,讓失智家人依然能做到一些事情,並因完成而感到自豪、增加情緒的穩定性。(圖片來源:Freepik)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5/09/26
瀏覽數 1,011

▍一、生活流程清晰化:讓每天更有方向感
失智者常因記憶斷片而忘記下一步該做什麼,導致生活混亂。這時候,流程卡與提醒板就是最佳幫手。透過視覺化與明確化的流程設計,可以減少口頭提醒帶來的挫折,讓失智家人也能在熟悉的結構中找到方向感。
• 早晚清潔流程卡:以防水卡片搭配圖片與簡單文字,幫助失智家人按部就班完成清潔。例如早晨卡「起床 → 洗臉 → 刷牙 → 換衣 → 早餐&服藥」,晚間卡則是「洗臉 → 刷牙 → 換睡衣 → 整理床鋪 → 休息」。
• 提醒板設置:將清潔與換衣步驟,放在浴室門口、衣櫃旁或餐桌邊,使用磁吸或打勾的方式,每完成一項就標記一次,讓流程一目了然。
• 衣物標記系統:透過顏色或圖示標籤幫助抽屜分區(如紅色/太陽符號=日間服、藍色/月亮符號=睡衣),減少失智者穿錯或重複穿髒衣的情況。
▍二、自主檢查與互動回饋:保留能力也增添成就感
除了照顧者的協助,更重要的是讓失智家人「自己能完成一些事情」。以下的範例設計,不只是輔助,更是心理支持,讓失智家人保持動力與參與感。
• 自我檢查步驟卡:放置於衣櫃旁,提示失智者「先聞衣服 → 是否有異味?」「摸衣服 → 是否濕掉或髒污?」再確認身體狀態後更換乾淨衣物。初期可陪同,逐漸讓他們自行完成。
• 互動驗證機制:設計「潔淨貼紙」或「任務追蹤表」,完成清潔後可以自行貼貼紙或打勾,一週累積達標可獲得小獎勵,如吃點心、賣場逛街。
• 正向回饋原則:僅針對完成的行為給予獎勵,不做過度糾正,讓失智者感受到「我還能做到」,而非「我一直出錯」。
▍三、安全與活動規劃:從環境到身心的全方位守護
當日常流程逐漸建立後,環境與活動的設計就是下一步的重點。對失智家人來說,一個安全、清楚且能引導參與的生活空間,不只是降低風險,更能提供穩定感與歸屬感。
• 全面性的居家安全檢視:安全環境是照護的基礎,定期檢查能有效降低跌倒與受傷風險。例如臥室與走道保持通暢,移除小地毯或雜物,並加裝感應燈,確保夜間行走更安心;在浴室或床邊加設呼叫鈴,也能讓失智家人隨時獲得即時協助。
• 活動安排的多層次性:日常活動不只著重於運動,更需要兼顧身體、心智與情緒三方面的需求。像是透過伸展操、散步或簡單的坐姿運動,維持關節與肌肉的靈活度;同時安排拼圖、配對遊戲或音樂回憶活動,刺激腦部連結,延緩認知退化;在情緒支持上,每天固定安排「安定時刻」,例如曬太陽、聽音樂或與寵物互動,能幫助穩定心情並減少焦躁。
• 結合作息的生活化活動:與其額外增加不熟悉的訓練,不如將活動融入日常作息,讓參與更自然。像是折衣服不僅能訓練手部靈活度,也能帶來成就感;澆花不只是肢體運動,更是一種情緒療癒;協助擺放餐具或收拾桌面,也能在日常小事中建立「我還能做到」的自信。
對於失智家人來說,日常作息不只是生活習慣,而是支撐他們自理能力與尊嚴的基礎。當我們透過上述方向著手,能讓失智者保有更多獨立性,延緩退化速度,同時減輕照顧者的壓力。在這樣的陪伴中,我們不只是在「照顧」,更是在「成就」,讓失智家人依然能做到一些事情,並因完成而感到自豪、增加情緒的穩定性。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具體的支持與協助,建議申請星雲計畫,透過專業資源與指引,幫助你在長照路中找到更多方法與技巧,為自己增添力量與安心感。
本文內容參考星雲計畫照顧管家團隊之專業與實務經驗所撰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