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自己的身體寫情書,80歲不晚,40歲剛好-介於跳舞與運動間的「養身律動」
26204 人瀏覽 -
-
2017/01/06
作者 小虎文 -
-
非一般觀念中的運動體適能,也不是兼顧休閒娛樂的國標、土風舞;用另一種舞動方式,看顧你的身心靈,從呼吸開始,減緩身體的不適、卸下心靈的武裝,有沒有那麼神奇?那就是新的養身律動-慢舞、漫舞。
「奶奶本來手舉不太起來的,現在可以舉得高高的;本來一直說腿無力的爺爺,現在可以多做許多動作了......」細數長輩隨著課程一堂堂的進步,如是空間的藝術總監華碧玉臉上堆滿了笑意。
▍ 慢活是上天的禮物,重新尋覓內在力量的心靈旅程
二十多年來,華碧玉老師在安養院中,陪伴和教導長者們重新認識自己。藉著身體的舒展與律動,長者們看見了自己的進步,原來自己還有那麼多的「可能」。
而藉著同伴們共同學習、相互依靠,長者內心的孤寂與不安,被看見了,也被轉化了。
有人說長者的生活,就是慢活的哲學,講來多令人羨慕。為生活奔波的年輕人,在步調迅速的社會裡,需要花時間去學習「慢」、了解「慢」,以安頓焦慮的身心靈;而退休後的長者們,其實更有時間去實踐所謂的慢活,不疾不徐、享受生命,「慢活」,如同上天給人的祝福。
只是這份「慢哲學」,並非憂鬱、沮喪的無力感,而能轉化成積極、樂觀的內在力量,其中的差異,關心長者二十多年的華碧玉老師最了解。
▍ 104歲的奶奶繼續生命的舞步,因為愛自己,從沒有年紀的限制
依長者、學員的身體狀態與年齡,華老師設計了「漫舞」與「慢舞」,讓長者們身體舒展、心靈沈澱。不同於體適能單純的運動,華老師從呼吸法開始,循序漸進地讓學員感受自己身體的能量,讓長者漸漸地把專注力回到自己身上,那是一種為自己而活的感覺,與自己在一起的微妙感受。
無論身分證上的年齡是幾歲,心智的年齡是幾歲,只有回到自己身上,才能感受源源不斷的愛,對自己的愛。
華老師說,她目前最資深的學員,是一位高齡104歲的奶奶,即使需要輪椅輔助,奶奶依然樂當華老師的頭號粉絲,舉起右手,再舉左手;人生的每分每秒都彌足珍貴,生命就該在所愛的事物上流轉。
▍ 溫柔的運動方式,無論年紀多大都要相信「我可以」
談起給長者的休閒給活動中,似乎「慢舞」很少在選單中,也未曾聽治療師聊過「慢舞」,但華老師依自己二十多年的觀察,台灣即將進入高齡社會,在需要被照護前,我們需要的是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慢舞與漫舞,正是一種溫柔的運動方式,由內而外地安頓身心。
「在我的學員裡,有身體功能疲弱或是已經局部失能的,他們一開始參與時,總會說會痛,會說自己不行,但我會視不同的狀況,給予不同部位的練習。例如八十分鐘的課程中,有三十分鐘是上半身的肢體律動,中間二十分鐘才會是下半身的運動,最後二十到三十分鐘,則是彼此互動與交流的時間。」
「慢舞不同純粹的運動與休息,最大的差別是,我帶領學員『自我覺察』,自己了解自己的細微變化,那會讓人『放心』,進而『安心』,我們要當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讓疾病做我們的主人。」
華老師談到,有一位阿姨因為側邊因中風的關係,已經失能很多年了,剛開始的練習,她總喊痛,也很容易心情憂鬱;但在一陣子的練習後,阿姨的眉宇漸漸開了,她說練習時還是會感到痛,可是她現在已經能用愉快的態度與它相處,「身體的痛何時能消失,誰都不能保證,但我能保證,心情的痛,我能讓它消失。」
▍ 快樂能治百病,透過自我覺察,安然度過每種情緒
人的心情很重要,真正治癒疾病的解藥在於人的心。華老師說,自己看過了太多不快樂的老人家,過去的人生故事與現今的晚年生活,有時令人感到嘆息。老人家內心的孤寂,如果沒有傾聽的對象,或是信任的對待,那麼就如同結網的角落,越難讓陽光進來。
「所以我們會有交流時間,也會增加遊戲的刺激與引導,以功能性的角度來看,身體與大腦的活動,能防治老人家的失能與失智;另一個重點,也是讓他們能重新感受快樂的感覺,有了與其他人的人際互動,有了耐心與愛心的對待,本來不笑的長者,也終於露出笑容,這也是我教舞最大的快樂。」華老師如此說。
人生走到最後,怎能只剩身體的病痛,或心靈的桎梏?「漫舞」以及「慢舞」,帶給長者的不只是身體的鍛鍊,還有心靈的修復,華老師帶領學員們一起用眼睛看、用身體動、用心去體會與自己更深的對話。安頓身心靈,靠得不是昂貴的設備儀器,或是名醫大師,最可貴的是能找到途徑。
透過身體的律動讓我們的心靈自在呼吸,此刻的舞動,如同一場修行。80歲才開始也不嫌晚(別忘了,老師還有104歲的學生),但是30歲與40歲的年紀,更是好,畢竟保養身心靈的與自我覺察的練習,越早開始越好。
▼ 來看慢漫舞,欣賞長者從律動中找到喜悅:
參觀如是空間,了解律動怎麼改變一個人:
http://exactlyspace.blogspot.tw/
老後生活更優雅自在,讀這些篇章:
- 爺爺為什麼要過世?陪伴孩子度過悲傷的繪本-《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 愛是理解的別名,愛也是迷途的導航-與孩子共讀《阿茲海默先生》
- 侯怡君:「爸爸一度想結束生命,但幸好,最後他想到了我們」久病的人,更需要生存價值
―――
- 爺爺為什麼要過世?陪伴孩子度過悲傷的繪本-《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人生走到最後,怎能只剩身體的病痛,或心靈的桎梏?「漫舞」以及「慢舞」,帶給長者的不只是身體的鍛鍊,還有心靈的修復,華老師帶領學員們一起用眼睛看、用身體動、用心去體會與自己更深的對話。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主編 小虎文
- 生命是一個圓,從出生、探索到回歸、離世......我們殊途同歸。 世事也許不盡圓滿,甚至有時崎嶇難行;即使如此,我們仍能用關懷來填滿空缺,用愛來修彌遺憾。
訪問老寶貝的人生故事、訪問居服員的照護心情、訪問醫師的細細講解.....訪問所有平凡中的不平凡,讓我們和老寶貝們一起「共好」別忘了太陽西沉後,仍有皎潔的月光在。
小虎文要分享給你的事:
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7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