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打擊大腸直腸癌 關鍵基因不可不知

    7381 人瀏覽
    台灣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大腸直腸癌是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一年約有1萬7千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目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效果非常好,透過基因檢測找到致病基因,精準使用抗癌武器,甚至連原本無法開刀病人還有痊癒的機會,病人千萬不要失去信心。
    
    諮詢/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 梁逸歆醫師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台灣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大腸直腸癌是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一年約有1萬7千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目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效果非常好,透過基因檢測找到致病基因,精準使用抗癌武器,甚至連原本無法開刀病人還有痊癒的機會,病人千萬不要失去信心。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雖然腫瘤已經擴散出去,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梁逸歆表示,初次診斷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中,約有一成是相對幸運,肝、肺臟部分可能1-2顆轉移的腫瘤,腫瘤也很小,可以早期切除,並做好全身性的治療,最終可朝治癒的目標前進。
    
    絕大多數、約六至七成的病人發現時,轉移出去的腫瘤已經很多、很大,是「絕對無法切除」,也就是無法開刀切除。此時治療策略是以化療生物製劑為主,儘量延長生存時間及生活品質。
    
    
    ▍二成病人只要臨門一腳 就可扭轉命運
    
    除此之外,有二至三成的病人介於早期可以切及絕對無法切除中間,被列為「可能可切除」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梁逸歆說:「這些可能無法開刀的病人,只差臨門一腳。如果有好的治療,可以扭轉命運,由不能痊癒變成痊癒。」這個階段的治療非常重要,要把所有的武器統統用上去。
    
    這些病人可以先用化療、生物製劑進行全身性治療,讓腫瘤縮小、變少,才有動手術的機會,一口氣將腫瘤清除乾淨,增加痊癒的機會。
    
    
    
    ▍基因檢測能知己知彼 打擊癌細胞要害 梁逸歆分析,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已經進入精準醫療年代,治療前要做基因檢測,找到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或治療方法,「基因檢測不得不驗,如果不驗根本不知道要用什麼藥物。」 但是,基因檢測要做傳統的檢測,從最常見的RAS、BRAF驗起,沒有突變再驗MSI-H、HER2等,逐一檢測;還是直接做多基因檢測,拿到更多資訊來擬定治療策略呢? 另外,多基因檢測又有癌別專用組套及全基因組套兩種,癌別專用組套是檢測大腸直腸癌最常見的十幾種基因變異,價格較便宜;全基因是所有可能的基因變異一起檢驗,價格比較貴,好處是若找到新的突變,即使現在沒有治療的藥物,未來有新藥時還有一線生機。 ▍至少檢測5種基因 量身打造治療策略 梁逸歆說,檢驗單一個基因約要數千元;癌別組套大概檢驗13-16個基因,要價四-五萬元,全基因檢測的費用則十萬元起跳。他認為,能夠做全基因檢驗最好, 因為有些新型基因變異可以有新藥臨床試驗可能可以參加,但若因為經濟考量,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指引(NCCN)建議「至少要驗RAS、BRAF、MSI-H、NTRK、HER2等5種基因。」 其中RAS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最常見的基因變異,約一半的病人有此基因變異,健保有給付RAS基因變異的檢測費用。檢測RAS基因是否變異很重要,若是RAS基因沒有突變,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EGFR標靶藥物治療效果較好,RAS基因有突變則只能使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標靶藥物,用的是不同的標靶藥物。 ▍基本款檢測不可少 惡化需再次做基因檢測 除了標靶物藥物外,免疫治療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果有MSI-H基因,使用免疫治療的有效率高達40-50%,效果甚至比化療、標靶治療還要好,而且有效的時間非常持久。另外,腫瘤基因突變負荷量TMB高的人,免疫治療的療效也很好。 梁逸歆指出,無法做多基因檢測的病人,一定要做一次基本款的基因檢測。當治療後出現抗藥性,或是腫瘤惡化時,可以再做第二、第三次的基因檢測,尋找接下來的治療方向。 他說,大腸直腸癌已經進入精準醫療年代,每個病人致病的基因變異不太一樣,只有透過更精細的基因檢測,取得更多資訊,才能選擇最好的藥物與治療順序,達到治療目標,戰勝癌症。 《希望護照APP》主動管理生活、積極暸解疾病、簡化醫病溝通、提升生活品質!讓我們戰勝癌症、向康復出發! 【iOS版】https://reurl.cc/N6rNkp 【Android版】https://reurl.cc/8n3bdR

    原文經癌症希望基金會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化療抗癌不怕吐 這些方法安度療程
     
    2.
    妙齡女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生物製劑治療免當藥罐子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