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分年齡,大家來交朋友!老後共居新實驗「好好園館」:希望做得比家更多一點

    6143 人瀏覽
    高齡社會的新住居想像:跨齡共居、互惠共好。


    文/蔣德誼 攝影/呂敬惠

    編按:在急速高齡化的社會中,怎樣的居住環境能夠讓人安心、快樂地變老,是許多人關注的議題。由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紀金山一手催生的「好好園館」,從2014年開始著手規劃,終於在今(2020)年5月正式完工。他試圖打造一個新的家的樣貌:在這裡居住生活的人們不分年齡、不只可以得到妥善照顧,更可以透過各種形式,成就自我實現。

    和大多數的大學教授不同,紀金山喜歡「實踐」大於「理論」,從成立社區關懷協會到創立社會企業,更從一磚一瓦做起,打造心目中理想的老後宜居家園,在旁人眼中看來,實在有些「異於常人」。

    他說:「這是一場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社會運動。」



    ▍沒人想住安養院  高齡者的貢獻不應被忽略

    「好好」系列計畫的起點,來自紀金山曾經手過的一個長照機構研究案。他曾訪問過近200家業者,但無一例外的是,每次他詢問:「老了以後,你想住在自己的機構裡嗎?」,得到的答案都是「最好不要」!

    紀金山笑說:「如果連經營者自己都不想住在機構裡,那表示這個產業一定出了問題,但光出一張嘴巴別人聽不懂,我只好自己動手做。」

    為了徹底了解每一個環節,紀金山從購地到建屋全部親力親為,「原本園區的土地產權分屬20幾個人,我就是去每個地主家裡喝茶聊天,慢慢這樣把地一塊一塊拼起來。」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研究顯示,到了2060年,也就是40年後,平均每1.29人,就要照顧1名長者。紀金山指出:「
    少子化和婚育率不斷降低,單靠家庭內的力量,未來必定逐漸不足以支撐照護壓力,如果不調整這個結構,會有崩塌的危險。」

    「極端一點的結果,就會像日本《楢山節考》這樣,老人家一滿70歲,就準備被丟到山裡自生自滅。我認為許多高齡政策的盲點之一,在於把
    高齡者視為沒有任何產值的負擔,而忽略他們可能有的貢獻。」


    ▍新的家園設計:混齡生活圈  希望比家做得更多一點

    如果家庭結構的改變,導致它逐漸無法作為可依賴終老的保證,那我們該如何面對老後的未來?

    過去有不少人嘗試『共老』的居住型態,像是找兄弟姊妹、或是幾個好朋友住在一起,這聽起來可能很美好,但紀金山點出,這個做法存在可能的缺陷:居住成員之間如果逐漸面臨衰老、照護需求,甚至陸續過世了,反而變成留到最後的人
    壓力最大。

    所以我認為,年輕人的角色一定要參與其中。這個模式不限於所謂的青銀共居,但必須要有不同世代的融入,這個系統才會具有可延續性。」紀金山說,如果一個社區聚落裡出入的全都是高齡長者,那就算硬體設備再好,也不過就是高級的護理之家

    在自宅照護和
    安養機構都未盡完美的現況下,「好好園館」希望以社會企業的概念,藉由跨世代共居的設計,營造一處從退休到老後,都能在此安居的新形態家園。「我們希望這裡有家的感覺,但比家能做的更多一些。」





    ▍公共空間占60%  滿足各種生活需求

    藉由園區整體機能的規劃,讓不同年齡的居住者得以在此建立社交網路與情感連結,是好好園館與坊間所謂銀髮宅、養生宅最大的不同。「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與他人有所互動,並從中獲得成就感和認同感更為重要。

    因此,好好園館採用「大公小私」的概念設計,公設比例高達60%,就是希望在身體健康時,住戶可以在此使用設施、參與課程,甚至可以在各式各樣的工作坊發揮自身所長;若自己有天需要照顧,園館除了有駐診醫師、社工提供醫療諮詢和短期協助,也可以共享方式協助住戶申請
    長照服務,提供整合性的長期生活支援。
     

    好好園館

    ↑好好園館一樓是有對外營業的餐廳,長輩們和工作人員也在此處一起用餐。


    除了居住空間採全齡通用住宅的無障礙設計,每一樓層的兩端都設有公共空間或廚房、交誼廳,園區的一樓則設有書坊、烘焙坊、健身房,甚至有小型農場、視聽電影院、酒吧和卡拉OK。


    好好園館

    ↑每個樓層都設有2處交誼廳、其中也有部分附帶廚房功能,可在此烹飪料理、聚會。


    好好園館
    ↑好好園館還設有酒吧,旁邊就是卡拉OK,可在此小酌歡唱。


    長者相對有較高需求的醫療服務,當然也是必須考量的機能之一,「好好園館」與鄰近的光田醫院合作醫療後送系統,5分鐘就能從園區抵達醫院,甚至院方本身就是投資股東之一,更能保障服務品質。

    因為紀金山本身的社工教育背景,也能對接有志從事安養長照工作的人力資源,目前在好好園館服務的員工,就有好幾位是紀金山的學生。他們除了負責園區內的日常營運工作,也可以承包鄰近社區的居家服務。



    ▍藝術文化進駐  讓心靈更豐足

    目前紀金山的媽媽和岳父都在這邊當「試住員」,「像我媽媽她一樣早上去市場買菜下廚,在這邊可以跟著師傅學做麵包,有時到戶外散散步、在視聽室看電影,但她最開心的是身邊有很多年輕人陪著,讓她感覺一點也不孤單。」


    好好園館

    ↑紀金山的母親目前也住在園區內,這天她來烘焙坊學做麵包,現場笑聲不斷。


    負責園館內「有本書房」營運的陶蕃瀛,曾是紀金山在靜宜大學的同事,今年屆齡退休。他的名片上寫著「社工系退休教授/人生顧問」:「我和紀老師都很認同,書是傳遞文化和生活經驗的重要媒介,因此園區裡一定要有一家書店。」

    他認為,照顧不一定僅限於生活起居的基本需求,透過閱讀,可以獲得享受知識、文化的樂趣,甚至是人生的解答。


    好好園館

    ↑好好園館內的「有本書坊」,由退休教授陶蕃瀛負責選書與營運。


    曾旅居國外的駐村藝術家張政維,則是偶然在廣播裡聽到紀金山接受電台訪問,「我當時覺得這個人要做的事很有趣,就自己跑來了。」他在這裡闢了一間小小的工作室,有時關起門來專心創作,有時也歡迎有興趣的人來這裡跟他聊藝術、聊人生。

     

    好好園館

    ↑駐村藝術家張政維,在園區內藉由創作分享藝術與人生。


    不只滿足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的基本需求,好好園館更希望藉由開闢多樣化的空間場域,讓心靈也變得豐足。


    ▍人生黃金期付出陪伴  老後得到照護回饋

    至於如何才能入住?在紀金山的規劃中,並非所有住戶都是長期定居。好好園館的會員分為3類,其中「基本成員」和「進階成員」屬於短期住宿,一年中有一段時間(分別可入住6天和20天)可以把這裡當作第二個家,適度切換生活與心情,紀金山稱之為「二地居」。

    而擁有固定住處的長住型「核心成員」(目前名額為30人),在申請入住的時候,都會先做個別面談諮詢,若可以提出工作計畫,或是可以分享的專長、資源,就可以抵扣入住費用。

    好好園館的收費分為「入會費」、「生活費」與「服務費」3部分。其中入會費相當於押金,可在退租時退還,預繳愈多、需按月給付的生活費就愈少;服務費則可選擇年繳6萬,或以50萬元享有終身服務。

    紀金山表示,
    目前招募的入住者仍以健康無虞、生活可自理者為主,但若未來出現長照或醫療需求,由於園區每戶均屬獨立產權,因此可以比照一般住宅申請居家長照,園區也提供醫院接駁、短期陪病及亞急性照護等相關服務。

     

    好好園館

    ↑「好好園館」希望營造一個新的老後居住想像,紀金山說,舞台已經準備好了,就等大家來這裡寫自己的故事。


    「我希望住在這裡的人,是對於共居有所期待,並且有著願意在這裡一起耕耘的共識。在你還有氣力時,大夥青春結伴,待臨老時,我們也能給予所需的照顧。」紀金山強調,營運上並不急著一步到位,而是像一場社會實驗,逐步啟動的同時再從中不斷調整。

    「在未來的高齡社會中,居住絕對是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但房子本身只是一個容器,重要的是你可以在裡面找到什麼,存進生活與情感,它才會成為家。」紀金山說。

    2020/12/10


    原文經50+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你老了想住哪?我想住這裡-風靡年輕人的「好好聚落」、「好好園館」
     
    2.
    家人有「短期照顧」需求怎麼辦? 選擇照顧資源的6大原則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機構    退休    長照服務    50+    好好園館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