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餵食技巧圖解】湯匙挑選要點和使用技巧、進食份量和速度-《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

    7212 人瀏覽
    一口的量若過少,口腔內的知覺和味覺會降低,會延遲開啟舌頭後送動作及吞嚥反射的時間。

    譯/陳光棻、蔣君莉;編/小山珠美

    在安全、舒適、自立性及效率考量下進行用餐協助非常重要。以下說明重點:


    ●選擇湯匙的方法

    湯匙要使用小根且匙面較淺的,尺寸要選擇整個勺部可以放在舌背中間的大小。使用大湯匙在取食時會容易用吸食的方式進食,吸氣與吞嚥的時間點不協調,容易引起嗆咳。此外,用嘴唇抿住食物時為了避免漏出,容易再吸氣導致抿住食物困難與姿勢不良。

     
    餵食
     
    ●使用湯匙的方法

    若用餐協助的目標包含提升認知功能,個案舀取、切取及拿取食物時給予視覺訊息非常重要。此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 湯匙要從個案視線往下斜45度角、鼻子的下方放入口腔。湯匙放入口腔內時,要將勺底放在舌背中間(舌頭動作能力不佳,或清醒程度不佳時,則放在舌頭稍微後方的位置),並可輕微在舌頭上施加壓力。這些動作會刺激舌頭的知覺,刺激傳達系統誘發出自主動作,進而引導出舌頭後送的動作。

    2. 抽出湯匙時,要稍微朝上抽出,使個案能夠以上唇抿住匙面的食物。等待個案閉口,或是協助閉口,同時抽出湯匙。這時注意不要讓個案的下巴抬起。


     
    餵食
     

    ●調整一口的量

    一口的量若過多,會無法一次都放進嘴裡,食物會從嘴巴漏出來。此外,吞嚥壓(吞嚥能力)弱,經常有咽部殘留時,由於一次能夠吞嚥的量有限,一口的量若過多,咽部的殘留物會進入喉部,而引起誤嚥。
     
    另一方面,
    一口的量若過少,口腔內的知覺和味覺會降低,會延遲開啟舌頭後送動作及吞嚥反射的時間。尤其是凍狀食,調整成符合個案舌頭後送能力的食物形狀非常重要。讓個案一整塊吞嚥味覺感受會降低,但若調整成山型或碎狀,則會散落在口腔內、咽部各處,反而讓食物進入喉部,增加誤嚥的風險。
     
    此外,口腔形成食團能力不良時,因咀嚼的動作會讓口腔內的凍狀食散開,隨著
    唾液增加,液體便容易流入咽部。此時,應將凍狀食以切成薄片的方式吞嚥,以彌補舌頭形成食團能力的不足(注意不要說「請細細咀嚼」等話語)。

     
    餵食

     
    ●進食速度分配

    進食的速度如果太慢,不僅會阻礙吞嚥動作的流暢度,還會拉長進食時間,讓個案和協助者感覺很疲勞。如果在確認個案有吞嚥(因產生吞嚥反射而喉部上抬)後,才從碗盤中舀下一口,吞嚥動作的時間點就會延遲。個案在等待下一口的期間,就會破壞吞嚥動作的節奏。
     
    因此,為了要在吞嚥反射後能立刻進行下一口,可以先從盤中舀起下一口準備好。雖時間長短依吞嚥障礙的程度會有所不同,但即使有少量食物殘留於口腔內或咽部,經常也能透過流暢的進食速度及連續吞嚥將口腔和咽部的殘留物清除乾淨,形成適當的吞嚥節奏。


    ※重要提醒:因個案情況不同,操作本書介紹之餵食法前,請務必諮詢專業語言治療師,以免造成危險。






      繼續閱讀:
     
    1. 【新手照顧者指南】最佳餵食位置有撇步!三大重點記牢牢
     
    2.
    照顧吞嚥障礙的家人,必學餵食4技巧

     
    更多《 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的文章:
     
       

    吞嚥
    咀嚼吞嚥困難多職類整合照護全書:運用KT平衡表的由口進食支援全技巧
    譯/陳光棻、蔣君莉;編/小山珠美
    本文經如果出版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口腔    吞嚥    舌頭    如果出版    咀嚼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