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照顧吞嚥障礙的家人,必學餵食4技巧-《吞嚥照護食》
24661 人瀏覽 -
-
-
2019/08/14
作者 如果出版 -
-
-
-
-
-
文/張海靜
▍進食前:
1. 先讓進食者看清楚料理:
如果能再說明是什麼料理更好。
2. 食物入口前要先確認溫度:
如果是由他人餵食,在將食物送入口中前,一定要先確認溫度避免燙傷。
3. 確認食物的濃稠度和黏度:
太稀的食物容易嗆,太黏的食物容噎到,一定要仔細確認是合適的濃稠度。
4. 確認沒有攪打時遺漏的菜渣或小骨刺:
細小的殘渣進食者自己不容易看到,要由照顧進食的人多加留意。
5. 較稀的食物要用湯匙給予:
當需要給予較稀的食物或液體時,可以使用湯匙。如果用杯子或用碗喝,容易因為太大口而導致嗆咳。
(圖片來源:istock)
▍進食中:
1. 一口量不可太大:
每一口進食的量不可太大口,避免因舌頭肌肉控制不佳而嗆咳。
2. 用餐環境要安靜:
應該讓進食者有安靜的用餐環境,不要跟病人聊天,也不要讓病人看電視或滑手機,以免因不專心而導致嗆咳。
3. 注意進食者是否清醒:
應該在進食者清醒的時候才開始進食,若是在想睡覺時進食,容易因為口中含著食物不吞而引發嗆咳。
4. 每口都要確認有吞下:
可以用眼睛看喉頭有沒有上下移動。如果用眼睛看不清楚,可以把手指放在喉頭上方,確認喉頭有沒有向上移動。也要確認口腔內還有沒有殘餘的食物。
5. 控制飲食速度:
要一口吞完再吃下一口,避免嗆咳。
6. 吞兩次:
吞嚥進去的食物有時容易殘留在喉頭,造成誤吸。如果進食時或用餐完畢後喉頭有混濁類似痰音的聲音,就很可能有食物殘留在喉頭,應該再空吞一次,把喉頭的食物清乾淨,避免嗆咳。
7. 清喉嚨:
每吞嚥三到五次可清一清喉嚨,將殘留在喉頭的食物清乾淨再吞一次,以避免食物殘留造成吸入。
8. 注意殘留在側邊口腔的食物:
若臉頰無力的人,食物很容易殘留在臉頰側邊的齒槽溝,可以自己或由他人協助輕觸臉頰給予壓力,讓食物回到口中再吞下。
▍可幫助進食的技巧
1. 用湯匙輕壓舌面:
舌面是感覺集中的區域,餵食時,如果用湯匙輕輕觸壓舌面,可以幫助進食者閉上嘴巴,並幫助感知食物進入口中,同時再把湯匙斜斜地往45度角的方向抽出,就能順利餵食。
2. 專心吞嚥:
可以口語提醒進食者「用力吞」,幫助進食者有意識地抬起喉頭並吞嚥,比較不容易引起嗆咳。
3. 利用溫度刺激吞嚥:
比體溫冷或熱的食物,送入口中都較常溫的食物更容易刺激吞嚥反射。一般溫度控制在體溫正負20度之內就能達到效果。
4. 交互吞:
如果喉頭容易有殘留,在確認進食者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讓好吞的食物和不好吞的食物交互吞。濃稠的銀耳糊和粥凍(見137頁),都可以當作用餐結束時清喉頭的食物。
《吞嚥照護食》相關資料:
- 吞嚥照護食-示範影片
繼續閱讀:
1. 【照護技巧】六大灌食障礙排解
2. 【新手照顧者指南】中風長輩喝水常嗆到,有改善方法嗎?
更多《吞嚥照護食》的文章:
《吞嚥照護食:給有吞嚥及咀嚼問題者的日常食譜》
作者/張海靜
本文經如果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吞嚥進去的食物有時容易殘留在喉頭,造成誤吸。如果進食時或用餐完畢後喉頭有混濁類似痰音的聲音,就很可能有食物殘留在喉頭,應該再空吞一次,把喉頭的食物清乾淨,避免嗆咳。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 出版媒體 如果出版
-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當中都有許多「如果」,當我們說「如果……」的時候,就是對自己,對未來的事,對未知的事,開始用心想像,並認真期待的時候。
「如果我早知道」,「如果我這樣做」,「如果我這樣希望」,「如果」永遠是把未知的、尚存在於想像之中的事情,修練成真,讓夢想達成。
因此,如果的書籍與讀者共同期望,共同成長,充滿樂趣、實用又給人啟發。 我們希望成為許多入門知識的領航人,我們也為職場人士提供各種自我學習的領域,以及充滿樂趣與勵志的小說。
這個世界不可能有固定的答案,但我們永遠可以想像「如果……」。
「如果」,能使你更好!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web/sys_puballb/books/?pubid=asif&sloc=main
-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