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返家的最佳路徑:10分鐘讓你了解-急性後期照護

    8928 人瀏覽
    醫院出來後還沒好就找長照嗎?什麼是急性後期照護?弄懂這兩者的差異又有什麼好處呢?

    文 / 銀享全球 莊耕臺
     

    時序進入2018,「長照」不再是一個專有名詞,而是一個和許多人息息相關的議題,更是聚會時大家共同的話題。面對各界關於長照政策的期許,政府要面對提出「有感長照」的現實;企業有參與「銀光經濟」的需求;而民眾則有「放心安老」的想望和必要!

    席捲全球的人口高齡化,是21世紀人類面臨最重要的發展課題之一。台灣,更是位在風口浪尖上!因此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先行者」的經驗與智慧,是我們可以快速找出適合自己解決方案的重要方式。

    銀享全球自成立以來,不斷透過各種國際連結和創新知識的導入,捲動銀髮創新,翻轉高齡社會的未來,舉辦深度精實的「國際參訪團」正是這樣企圖心的展現。矽谷銀髮創新參訪團即將邁入第三屆,本文是2017年春天,團員耕臺的專欄, 帶您看見提供優質長照服務的新可能。


    當家中長輩跌倒住院,你心中理想的照護服務網絡,是什麼樣子呢?

    舉例來說,高齡90歲的張伯伯意外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在住院動手術時,屬急性醫療;當他術後需要復健以恢復活動功能時,屬急性後期;當復健結束後返家,卻仍需要大量生活照顧,就進入慢性的長期照顧。

    什麼,難道不是有急症的時候找醫院,醫院出來後還沒好就找長照嗎?什麼是急性後期照護?弄懂這兩者的差異又有什麼好處呢?

    讓我們用美國史丹福醫院的經驗來說明!



    ▍史丹福經驗:替個案把關質與價的急性後期照護

     
    照護
    史丹福醫院整合醫療部個案照護之服務與團隊系統(圖/史丹福醫院提供)
     

    如同上述張伯伯的例子,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 PAC)旨在找出能夠透過積極復健的病患,透過短期、有別於急性治療的照護模式以恢復身體功能。

    以史丹福醫院為例,整合醫療部的出院準備團隊就包含主治醫師、護理師治療師藥師社工、個案管理師…等職種。醫師來評估個案所需的醫療人力並開立可行之診斷;護理師、治療師、藥師,分別提供護理技術、評估適合的復健頻率與強度,以及用藥管理的協助;社工師協助個案連結社會、社區資源;個案管理師則協助個案統合醫療資訊並做出決策,甚至爭取更好的醫療保險給付。

    團隊會依照個案的病況轉介給相對應的社區照護服務單位,透過把握黃金復健期,積極進行復健治療,以恢復損傷的日常生活功能,避免失能而提早進入長照系統。

    若以金錢作為考量,PAC透過專業分工將個案轉介到社區,一來降低個案繼續住院所產生的高醫療成本;二來減去提早進入長照系統而產生的照護費用;三來則是透過這兩項節省的支出,合理轉換成建構PAC服務體系之經濟誘因,可說是一舉三得!




    ▍急性後期照護:協助回復功能、避免過早進入長照,省錢又提升效能的守門神



    照護

    急性後期照護──美國照護單位類別(參考資料:史丹福醫院整合醫療部主治廖醫師提供及書籍:醫療與長照整合/作者整理製圖)

     

    說到底,「醫療支出持續上升」是促成PAC制度形成的主因,不論美國與臺灣,必須使資源使用得更有效率。但臺美的差異在於,作為給付端,美國以商業保險作為主體,臺灣則是以全民健保為主。兩者各有優劣,但若僅以體系的形成而言,商業主導之下,成長速度較快且模式亦較多元。美國PAC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不僅給付的疾病種類多達四十餘種,涵蓋的照護型態更如上圖,擁有數種不同特性之PAC服務提供類型[1,2,3]。

    不過,這樣改革以降低醫療支出同時增進個案照護品質的概念,不是只存在於美國。在英國,則是稱作中期照護(Intermediate care)或過渡期照護(Transitional care)來發展,有興趣可再做延伸閱讀。






    ▍臺灣急性後期照護簡介

     

    照護
    急性後期照護──臺灣照護單位類別(圖/取自全民健康保險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4])



    臺灣於2014年開始分階段試辦「全民健康保險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財源來自全民健保,雖然已有住院模式、日間照護模式、居家模式,涵蓋六大給付對象:腦中風、燒燙傷、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衰弱高齡病患,但操作場域僅侷限於醫院系統,尚無建立社區照護體系,合作上亦無與長照系統串接。

    另外,根據參考文獻及書籍,還有一些阻礙臺灣PAC運作的因素,在此以圖片整理呈現。

     

    照護

    阻礙急性後期照護試辦計畫執行的因素(參考資料:韓德生醫師論文[5]及書籍:醫療與長照整合[6]/圖/作者自製)



    ▍臺灣醫療高階主管怎麼看待未來急性後期照護的發展?


    一同進行參訪的屏東基督教醫院行政暨護理副院長賈佩芳表示,PAC在推行上應參考各國經驗,考慮多元性發展,避免耗用或影響急性醫療資源。若以現有的護理之家轉型為技術型護理之家[註1]作為未來銜接社區之發展想像,則可就近因應實際的社區民眾需求,除達到有效降低PAC的耗用成本外,也提供民眾多元化的選擇,以期逐步將整體醫療照護體系、亞急性照護體系及長期照護體系無縫接軌。

    就筆者來看,今年元月甫上路的長照新制中,「C」類型的照顧組合為專業服務提供了新的設計方向,PAC在系統轉銜上是否有新的發展機會?不過就目前看來,一個月只夠給付三次復健的強度,仍遠遠不足因應PAC講求黃金復健期的原則。後續發展仍值得大家繼續關注。

    [註1]美國技術性護理之家(Skilled Nursing Facilities)以高層次護理技術及照護密度為服務特色,臺灣護理之家則是以三管管路等長照護理服務為主,兩者有所不同。

    2018年4月14日至4月22日,銀享全球矽谷銀髮創新參訪團將安排史丹福醫院醫師暨助理教授廖國良(Dr. Charles Liao)的專題演講,面對面深入介紹目前廣受各界關注的急性後期照護暨出院準備服務,美國指標型醫學機構是如何和社區協作,進行照顧上的無縫接軌。作為長照改革的關鍵點 — 出院準備,如何讓它成為病人回復健康和日常生活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參考資料:

    [1]戴桂英、吳淑瓊、江東亮(2006)。美國老人醫療保險急性後期照護的發展。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5(5),323–329。

    [2]吳肖琪(2008)。急性醫療與慢性照護的橋樑 — 亞急性與急性後期照護。護理雜誌,55(4),5–10。

    [3]吳肖琪、黃姝慈、吳秋芬(2014)。美國住院與急性後期照護之包裹式支付制度。臺灣公共衛生雜誌,33(5),459–469。

    [4]衛生福利部(2017)。全民健康保險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106年09月30日修正版)。

    [5]韓德生(2015)。談全民健康保險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新臺北護理期刊,17(2),1–9。

    [6]王懿範、邱文達等著(2016)。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五南出版社。


     

    原文經銀享全球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免轉院直接住滿三個月「中風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如何幫你把握黃金復健期?
     
    2.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擴大照護對象 預估1.7萬人受惠


     

    銀享全球是一家為銀髮相關組織和企業提供國際交流與行銷服務的社會企業。
     
    銀享全球以落實「活躍老化」與「在地安老」為宗旨,希望能創造一個國際化平台,加速銀髮相關的知識分享,鼓勵並協助台灣銀髮產業的發展,讓台灣成為亞太區銀髮創新的基地。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X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