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黛羚專欄】都市人後半輩子想歸於田園居?開間鄉間咖啡館?三個重點細思量,你真的適合嗎?

    23266 人瀏覽
    「在臺北,大家都很習慣在外面吃晚餐、或者點杯咖啡聊天聊到很晚。」她無奈的說,「但在這裡,住戶們晚餐都習慣在家裡自己煮,六點之後幾乎看不到有人在外面遛達,社區一片寂靜。」

    文/林黛羚

    我常在許多演講場合進行調查,詢問現場聽眾,是否有人嚮往後半輩子歸田園居,每次都有不少人點頭或舉手。
     
    的確,不少人前仆後繼的投入這個夢想,然而,在看了許多實際案例後,我決定整理三個重點,希望有相關計畫的人能謹慎思量,不要一股腦的跳坑,以免「後悔莫及」。
     


    ▍一、是租是買?兩者預算大不同
     
    前幾天到一位屋主家諮詢,她目前跟先生住在臺北西區,住家是新大樓,環境幽靜,空間也大,但她仍想回嘉義老家住。

    「嘉義鄉間好多空著的三合院。」她說,「一間連地買下來可能也才一、兩百萬。」她希望能夠在嘉義種種菜、回味兒時的生活。幾經討論後,我建議她不要衝動,若真的很嚮往,先用租的看看。
     
    通常待售的三合院動輒屋齡七十、九十年上下,通常也空著沒住人二、三十年以上,住進去之前就要花很大一筆整修費。而待租的三合院通常為了方便租出,中人(仲介)會請屋主稍做整理,租金一年頂多三、四萬,先租個半年住看看,若真能適應再考慮用買的。
     
    畢竟,一間三合院也許買的時候只要兩百萬,但全面翻新整修,至少要花上一、兩百萬。
     
    買屋
    (圖片來源:pixabay)
     

    ▍二、想透過經營餐飲或民宿維生?先做好市場調查
     
    我們看人家經營民宿或鄉間小餐廳,好像很容易又愜意,產生了倖存者偏差認知。
     
    一位退休的攝影師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她當初賣掉臺北市的老公寓,選定了鄉間的某幽靜的住宅區開咖啡館,算盤都打好了,一樓設簡餐咖啡館、二樓設計為住家,這樣就可以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供穩定收入。
     
    然而,她沒料想到的是,社區居民的生活作息與臺北市民是截然不同的。
     
    「在臺北,大家都很習慣在外面吃晚餐、或者點杯咖啡聊天聊到很晚。」她無奈的說,「但在這裡,住戶們晚餐都習慣在家裡自己煮,六點之後幾乎看不到有人在外面遛達,社區一片寂靜。」經營了兩年,營業時間從原本的11點提早到上午9點,依然撐得很辛苦。
     
    加上她有
    慢性病,需要定期回臺北的醫院復健。「我曾一度想賣掉這裡、再重新搬回臺北。但臺北的房價又漲,已經回不去了。」
     
    民宿
    (圖片來源:pexels)


    ▍三、以「安全」、「便利」及能「自主生活」為主要考量
     
    據我觀察,有拋下一切「投入鄉間懷抱」憨膽的,通常是都市人,那股熱血熱情蒙蔽了他們的理性。

    我認識一對臺東的公職退休夫妻,他們從年輕時,就在家族長輩分給他們的山區種果樹,還沒退休前,每個週末都會到山上農忙,退休之後更是天天往山上跑,一週會在山上住個三、四天,於是又增建了一間小農舍,以便住的更舒適些。

    原本以為他們會從此定居在山上,把臺東市區的房租出租或賣掉。但這對夫妻卻很清楚,「雖然我們真的很愛大自然、每天都要跑來山上照顧我們的果樹與農作。但當我們年紀再大一點、體力衰退了,就要回市區定居了。
     
    市區那邊有超市、診所及各式小吃店,生活機能足夠,既方便又安全,若要看病自已走五分鐘就到診所了,不用麻煩兒女,市區才是真正適合老後居住的地方。」
     
    以上幾點,若連原本就過著山居生活的人,都無法排除住在都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那身為「都市俗」的你我,是不是更應該審慎思量呢?
     

     

    繼續閱讀:
     
    1. 退休移居不需要砸大筆老本,我們參考瑞士「照護農場」計畫
     
    2.
    【朱國鳳專欄】「第三人生」的美好想像 當一隻「侯鳥」long stay


     
    專欄作家|林黛羚

    點此了解林黛羚>>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