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習得無助感」讓照顧者放棄了希望?諮商心理師艾彼:請你天天練習一段話
26966 人瀏覽 -
-
2018/04/24
作者 諮商心理師 艾彼 -
-
「我覺得照顧得好累,有時候真的很想就這樣一走了之,乾脆帶媽媽一起走......」
宜涵的母親罹患失智症,因為病症會不斷的惡化,總是在三餐吃飽後,催促著宜涵再去廚房備飯給自己吃。而且認得宜涵的時候還好,有時如果將宜涵錯認為,不顧反對嫁到美國的姊姊,母親這時會推打宜涵,並且辱罵她不孝。
這些辛苦都變成了宜涵的家常便飯。「這個照顧的重擔真的太重了,別人的孩子可以看到希望,我的孩子的未來已經注定了,這樣照顧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家麟的兒子罹患罕見疾病,12歲本該活潑跑跳與朋友去打球的年紀,現在卻癱瘓在床無法學習,也沒辦法和同儕一樣享受友誼和校園生活。
宜涵與家麟兩人都沒有在會談中崩潰,只是很冷靜地說出這些話。
(圖片來源:unsplash)
他們也許是哭了太多次,眼淚都哭乾了。也可能是拒絕和自己內在的聲音對話,去接近內在真正的情緒。然而,我卻可以聽見他們說出這些話時,內心有多麼無奈與無助。
面對他們,我說:「照顧過程太漫長,而且太沒有成就感,讓你對自己的人生也產生了懷疑,對嗎?」
宜涵與家麟兩人在會談中的反應,是很典型的「習得無助反應」。習得無助感,是心理學一個很有名的研究。
此研究將狗分為兩組,分別放在通了電流的吊床上。第一組狗被電流電擊,但他們有辦法壓桿讓電流停止。第二組狗,無論做了什麼嘗試都無法停止電擊。
而後,實驗者將兩組狗都放到一間通電、放有障礙物的屋子之中,第一組的狗遭受電擊時,會跳過障礙物逃跑。第二組的狗,只會安靜地停在原地等候電擊。
習得無助最早是由心理學家馬丁·賽利格曼發現,後世的人則接著發現當人處於習得無助反應下,容易產生憂鬱傾向或衍生成為憂鬱症。
(圖片來源:istock)
很可怕的實驗結果對嗎?竟然連嘗試都不肯就放棄了,寧願在原地承受電擊。
實驗的啟示是,長期處在無法改變的狀況之下,無論是動物或人,都會放棄努力。長期照顧者的習得無助,會表現在認知思考的三部分上,
個人化:認為自己沒有做好什麼事,才使得病情無法好轉。
普遍化:認為自己不只對病情無能為力,對所有處境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永久化:認為只要自己活著一天,就永遠無法從責任中解脫。
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就像前述實驗中的狗兒,好像無論做了什麼嘗試都無法減輕病人的病情,也一點都無法將照顧的重擔卸下,甚至這樣的無奈也已經蔓延到你生活的其他層面了。你也是這樣嗎?
親愛的,我想對你說,長照的路上,有很多感覺使不上力的時候。
以下這段話,是幫助你去個人化、普遍化、永久化的一段話,如果你發現自己有習得無助感的傾向,你可以把這些話抄起來,貼在明顯的地方,天天提醒自己。
「我在經歷一個正常的哀傷歷程。
因為我捨不得看親人在病中受苦,才會屢屢檢視自己還有哪裡沒做到、沒做好。
病程的惡化和我無關,我不用因此責怪自己。
面對親人的生病,我承認讓自己更無力的是失控的感覺。
親人的生病是一個引子,讓我覺得無法掌握我自己的人生。
我願意盡一切可能為自己努力,也願意將無法控制的事情交託給上天。
謝謝這一切經歷,讓我這麼早就能夠學習生、老、病、死這些功課。
謝謝我自己,這麼認真的面對每一天、面對我所愛的親人、與我自己。」
擔任照顧者的這條路上你真的辛苦了!適時的拉入社會資源,不要凡事都自己擔。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累壞了,好嗎?
(圖片來源:pixabay)
繼續閱讀:
—
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就像前述實驗中的狗兒,好像無論做了什麼嘗試都無法減輕病人的病情,也一點都無法將照顧的重擔卸下,甚至這樣的無奈也已經蔓延到你生活的其他層面了。你也是這樣嗎?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艾彼
- 身為心理師,我在諮商室內,認真聽別人說話,認真問問題,給別人希望與方向。 身為作者,我在諮商室外,認真生活,緩慢筆耕,因為我知道每個文字都能帶給人力量與感動。
來艾彼的臉書看看—《心理師的會心時刻》 https://www.facebook.com/abawork/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