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惜當下契悟永生:從瀕死經驗中,得到啟發-《起動適應力》

    8852 人瀏覽
    人生是有限的,慧命是永生的。我們注定要在無常變化的生命過程中,培養愛與智慧,活出意義,並契悟永生的存在。這樣才能建構出圓滿的人生。

     

    作者/鄭石岩

    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看出正向的意義,才能活得自在喜樂,活得振作,充滿著希望。生命是有限的。

     

    我們除了要在有生之年,活得幸福,也要從死亡的領悟中,契悟生命的意義。

     

    如此,我們才看到完整的生命藍圖。開啟了寬闊的生活視野,能適應種種無常的變化,也能對生命的生老病死,懷著超越的態度,產生良好的適應力。

     

    人生是有限的,慧命是永生的。我們注定要在無常變化的生命過程中,培養愛與智慧,活出意義,並契悟永生的存在。這樣才能建構出圓滿的人生。

     

    佛陀在《大般涅槃經》中說:這就是無量壽的菩提自性。我們透過有意義的生活,去行覺有情的菩薩道,展現慈悲喜捨,最後回歸到極樂世界,歸屬於如來法界。

     

    心理學家弗蘭克(Viktor Frankl)則說: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有了意義,這使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絕對必要的,不可置換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在他的生存中,看出意義,活得有價值,活得自在。

     

    他們無需找藉口來逃避不如意或困難。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抱著「這總是好的」。他們努力正向的態度,使自己成為真正存在的個體。

     

    圓滿人生

    (圖片來源:pixta)

     

    這些參悟生命根本意義的人,真像是禪家所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春宵。」

     

    能看清自己為何而活,就能活得有意義,生活就能調適得好。從中領受到充實、喜悅和自在感。

     

    因此,孔子在被問到這個主題時說:「不知生焉知死。」不過,大部分的宗教家卻會同時提醒我們:「不知死焉知生。」然而,我對心靈生活的觀察和實務經驗,也能了解這個生命的事實:生與死兩者是相互依存的。

     

    只不過是:年輕人較側重生的意義,老年則較偏重死的參悟,而大部分的中壯年則在兩者之間思索。

     

    心靈生活必然從現實生活,延伸到死亡後的存在。

     

    現實世界如果不與永恆的存在,構成和諧的意義,心靈生活就缺乏歸宿,形成無根、流浪、漂泊不定的狀態。

     

    反之,如果只是一味追尋永生的一面,而忽略現實生活的意義,同樣會帶來失衡。這種失衡,往往帶來心靈生活的困難,衍生成許多生活調適的問題。

     

    活得自在

    (圖片來源:pixta)

     

    為了幫助大家了解珍惜當下契會永生,我們可以從瀕死經驗的研究中,找到許多啟發。特別是肯尼斯.林格(Kenneth Ring)和雷蒙.穆迪(Ramond Moody)兩位學者所作的研究。

     

    前者是康乃狄克大學的心理學家,後者是一位醫學教授。他們都以嚴謹的態度,收集有過瀕死經驗的人,調查研究死亡經驗。

     

    他們都發現:有過瀕死經驗的人,儘管年齡、教育程度、出生背景和性格各有不同,卻對死亡有著相同的經驗。

     

    他們談到脫體,同死去的親人相會、見到光明的世界,或者來到昏暗的世界等等。特別是見到光明世界的人,都說他們覺得安適和喜樂,使人渴望留在那裡。

     

    然而,在回陽之後,卻對自己的生活,起了積極的作用。他們相信自己面對的是至高無上、充滿慈愛的本體世界。這使經歷瀕死經驗的人,在回陽之後,相信生命的可貴,懂得去愛人,洞悉不應該故意結束生命,或自甘墮落,擾亂自然的秩序。

     




    繼續閱讀:

     

    1. 90歲怎麼活?老奶奶告訴你:不被「人生應當如何」的世俗所束縛-《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

     

    2. 「完成生前預囑,我的心情豁然開朗,生活的意義在於能夠享受生命」-《一個人的生活》

     
     

    更多關於《起動適應力:適應當前環境,開拓美好願景》的文章:

       
    https://cdn.kingstone.com.tw/book/images/product/20119/2011920694345/2011920694345b.jpg

     

    《起動適應力:適應當前環境,開拓美好願景》作者/鄭石岩

    本文經遠流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 出版媒體 遠流出版社
      • 1975年,發行人王榮文創辦「遠流出版社」,期許「承先啟後、源遠流長」之外,也有「萬里尋仙不辭遠、不廢江河萬古流」之意。遠流始終渴求新鮮智慧,尋訪高人、聰明腦袋,鼓舞國人面對激蕩滾滾流水,敢做中流砥柱。「建立沒有圍牆的學校」、滿足廣大讀者「一生的讀書計畫」是遠流出版堅持不變的理念。

         

        進入21世紀,新時代的新觀念驅動了社會、生活型態與消費者行為的巨大改變,遠流已由傳統出版,轉型創新為紙本、數位(台灣雲端書庫)、空間(華山1914文創園區)三合一的全新知識傳播集團。未來,遠流將持續開發原創內容、創造品牌價值,提供多樣的載體服務,利用多元的呈現方式,滿足量身自主的閱讀與學習。盼望在美麗新世紀裡,為全球的華文讀者,持續營造最豐厚美好的生活視野。


         
      • 沒有人想被遺忘,重視老年人的「社會性死亡

        晚年有三大轉折期,但「社交死亡」你有聽過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