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國推動「臨終關懷」,讓死亡更具人性化-《告別的勇氣》
20138 人瀏覽 -
-
2018/01/25
作者 愛長照編輯團隊 -
-
作者/亨尼・舍夫、安奈莉・凱爾
▶ 你們為什麼要推動「讓死亡這件事情更加人性化」?
亨尼.舍夫:
我個人深深地體會到,廣大的民眾都會壓抑死亡這件事,他們也不願意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接近臨終者。
他們會依賴各種機構,讓這個議題離他們遠遠的。然而,許多人渾然不知,這對生命深度與生命意識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失。
藉由有意識地思索、鑽研和闡釋死亡,我們可以提升生命的價值。如果我們切斷了這一切,我們也就剝奪了自己生命的可能性。
我們就好比快轉了自己的人生,欠缺了廣度與深度。
▲ 亨尼.舍夫
(圖片來源:Nils Laengner)
一個人如果無法正視老年、年老體衰和死亡,他同樣也將無法享受並珍惜美好的時光。這種態度是對其他的生命處境缺乏同理心的一個原因。
由此催生了一種漫不在乎的心態,這樣的心態又被我們這個無名大眾社會給大幅強化。唯有透過讓個體的生命在群體中再度變成是可以察知的,我們才能打破這樣的趨勢。這當中也包括了,不要讓人在孤獨中死去。
安奈莉.凱爾:
我們致力於臨終關懷,同時也協助每個人尋找在自己人生中能讓自己感到驕傲的亮點。把三個孩子撫育成才,儘管薪水不多卻還是盡忠職守,這些都是很偉大的人生成就。
唯有當我能如此評價自己,我才能想像,和我在一起能讓別人感到快樂。
這點適用於老年人—也許那些陌生的小孩覺得我很棒,因為我總是會朗讀一些故事給他們聽;這點同樣也適用於臨終者—也許臨終關懷醫院裡的護士對我的人生經歷很感興趣。
▲ 安奈莉・凱爾
(圖片來源:biokrebs)
在人生的最終階段,一方面回顧過往已寫下的東西,另一方面樂意繼續寫下去,這是「人生傳記」的重要任務之一。古典的音樂之父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就是絕佳的案例。他命運多舛,儘管一生在音樂之路上遭逢許多挫折,他還是一再投入下一個合唱團,到了晚年時,即使知道了,別人找了一個新的合唱團主事來頂替他,他依然不改其志。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是你我都需要的。
▶ 在這當中,臨終關懷運動扮演了何種角色?
安奈莉.凱爾:
類似於教育,我們不能把臨終和死亡轉讓給國家、轉讓給某些協會或某些機構。老人院或加護病房裡的護理人員無法一肩扛起這整個負擔。
臨終關懷工作旨在讓成千上萬的人明白,他們的臨終和死亡是他們自己在有生之年的一個課題。由於他們現在還沒到臥床等死的地步,對他們而言最合理的就是向那些現正瀕臨死亡的人學習:療養院該設計成什麼樣子、安寧緩和醫療部門該如何規劃,以及什麼才是良好的臨終陪伴?
但我們同時也身處於一個照護人員短缺的時代。
(圖片來源:pixta)
亨尼.舍夫:
因此我們也得依靠人們自動自發地自願參與。
專業的服務同樣不可或缺,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親屬的人、沒有地方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的人,還有那些再也無法居家護理的人。
臨終關懷運動的可愛之處正是在於,在鄰里和社區中,人們自動自發地互相照顧。他們促使我們能夠待在一起。他們昭示了我們,我們人類可以在他人臨終時陪伴他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他們為我們證明了,我們也能這麼做。
繼續閱讀:
1. 照服員安寧經驗分享-從陪伴、照顧中找到成長力量
2. 沒有痛苦的高質量死亡時代-NHK紀實探查「最後一程」迎接老衰死,自然老去
更多《告別的勇氣》的文章:
● 總給老人絕望感的社會...你是否在乎,老人也有平靜與幸福的權利
● 變老讓人良心不安?如果我們給老人家「無用」的感覺,才是社會的恥辱-《告別的勇氣》
● 我們不該讓臨終者孤獨地死去,大多數人想在家往生,卻在醫院死去
《告別的勇氣》作者/亨尼・舍夫、安奈莉・凱爾
本文經商周出版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一個人如果無法正視老年、年老體衰和死亡,他同樣也將無法享受並珍惜美好的時光。這種態度是對其他的生命處境缺乏同理心的一個原因。臨終關懷工作旨在讓成千上萬的人明白,他們的臨終和死亡是他們自己在有生之年的一個課題。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