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厭世長輩常把「我不想活了!」掛嘴邊,其實,他只是怕孤單死去......
33266 人瀏覽 -
-
2017/12/18
作者 心靈輔導老師 王漪 -
-
作者/王漪
很久以前,我就想寫這個主題,但一直下不了筆,不知道要怎樣起頭,才不顯得太突兀?想來想去,忽然有個領悟:「某些主題,本來就是突兀的,所以才沒有人提,但它是真實存在的現象,即使看來像是被壓抑著不出聲,但釋放出來的聲波仍是喧囂的。」
▍ 「過40就不想活了……」明明身體健康卻失去生活的熱情
問題是這樣的:「你身邊,有沒有人成天嘀咕著人生乏味,不想活了,但卻習慣吃各種保健藥品養生?」看似矛盾的行為其實是因為,他們非常怕死!可是這些「不想活」的話重複多了,其他人會逐漸彈性麻痺,或者不知道怎麼安慰而變得不在乎。
只是周遭的「看似不在乎」,反而加深了抱怨者「不想活的理由」--因為他們覺得沒人在乎他的死活,那活著有什麼意義?大部分的人會以為這種現象,是從年老多病之後才開始的,其實未必如此。
以下文中談的都不是憂鬱症患者,也不是遭逢特殊打擊的人,他們跟你我一樣是一般人,能夠工作,也結婚生子了。但他們會週期性的,在沒災沒病的情況下,告訴身旁的人:他(她)活得很乏味,到幾歲幾歲之後,就不想活了。
我一生中認識兩個這樣的人,而且都相處長達20年以上。
一個是一位女性友人,認識她的時候,我們都不到30歲,她常跟我說:「過了40歲,我就不想活了,因為40歲已經太老......」而她至今仍健在,70多歲了,好端端的活在國外一座美麗的小島上。
另一位是我父親,他開始嚷著活得無趣時,還不到40歲。
記得他常跟當時才唸國小的我說,過了45歲,他就不想活了......小時候我還沒有能力去推想,他若不活了,我的生活會變成怎樣?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他的話,我只好沉默以對,他無法從我這裡得到什麼共鳴。
(圖片來源:pixta)
他這樣的想法維持了半個世紀,現在已經93歲,住在一個還不錯的護理之家。因為我在臺北工作,跟父親較少見面,說實在的,我並不知道他對目前的生活有何看法,但一個不想活過45歲的人,竟然比預期多活了一倍的時間,想必心裡包含許多無奈吧!
▍ 生性浪漫的靈魂,難以承受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回想這兩位長期把「不想活」放嘴邊的親友,我仔細分析他們是否有共通之處?發現到:父親和那位朋友,在年輕時都是比較浪漫的人。三四十年前,台灣人普遍收入不豐,但喜歡美好的事物,像是音樂,戲劇,品茗……因浪漫而產生的自戀,當然也少不了。記得母親曾說過,父親領到退伍金時,第一個去買的是一套西裝-雖然他根本不知道穿了西裝要去哪裡?
除了西裝,父親還會去買音響、黑膠唱片;我的女性友人也是,即便穿得很樸素,她身上總是有著淡淡的茉莉香,青春在這些浪漫的人身上,顯得耀眼又充滿藝術氣息。
當我放眼身邊那麼多雞皮鶴髮的老人,才猛然醒悟,讓人活得索然乏味的,不一定是老是病,而是內心對自我的期許與現實的落差,讓他們覺得沮喪難熬,甚至無法接受。
(圖片來源:pixabay)
父親在我不到十歲時,就捧著厚如磚頭的紅樓夢,教我背林黛玉的葬花詞:「......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數十年後,我才知道從心靈層面來講,『紅顏』未必是指女人,很多男人骨子裡有個紅顏的靈魂。這一類人,可能從很年輕的時候,就會宣告自己不願意老死在凡塵之間。
但事實上,他們大部分都能活到很老,只是他們不但怕死,連多看到一根白髮或一絲皺紋都難以忍受,因此他們才會以期待早逝來彰顯自己的獨特,問題是大家聽久了,只會越來越無感而已。
▍ 對外人掏心掏肺,對家人有愛說不出
隨著年齡的老去,他們訴說自己「活不了多久」的次數逐漸增加,父親75歲學會游泳,之後的10年,每天都去游泳,他稱自己是社區游泳池畔最美的風景。
但同時,每次只要我從臺北回南部的家,一開門,他就坐在專屬的沙發上,跟我說:「我看,我是活不了多久了!」當我要離家返回臺北工作時,他還是坐在同樣那張沙發上,跟我說:「說不定,你下次回來,我就看不到你了!」
當他說這些話時,我不是在脫鞋就是在穿鞋,藉著穿脫的動作,迴避他的目光。因為我心裡明白,他真正想說的是什麼,他想說:「我常想念你,很喜歡你留在我身邊!」 我知道他要的是什麼,也許是個很普通的擁抱、一個在臉頰上輕輕的吻,他想聽到的是:「爸,你身體很硬朗的,我很快就會回來,下次再跟您一起去吃您最愛的鐵板燒。」
無奈的是我們繼承了不說真心話,不動真感情的傳統中國家庭的表達方式。母親總會低聲催促我:「快走快走,你再不走,他又要哭了!」面對一個從年輕時就以「不想活太久」來孤芳自賞,到老年時以「我活不了太久了」來表達依依不捨的家人,我們這些傳統家庭出來的子女,卻沒辦法說出一二句貼心話。
(圖片來源:Photo by Danielle MacInnes on Unsplash)
也許在別的場合,我們可以輕易做到跟人掏心挖肺的分享,可以擁抱才剛見面的外籍友人,唯獨對自己的父母,做不到坦誠相對。就算他說『不想活了』,我也很難擠出半句適當的話來安慰……
這個事實常讓我感到深沉的憂傷,那些父母八九十歲,子女五六十歲,甚或父母六七十歲,子女三四十歲的家庭,有多少和我一樣:「說盡千言萬語,對家人就是說不出愛」呢?
▍ 對長輩表達關心,輕輕一個擁抱就夠
我的母親一向很介意別人說「喪氣話」,以前她對父親常把「不想活」掛嘴邊很反感,但她今年也87歲了,體弱多病,我第一次聽到她說:「活得好累!」
可是她又很認真的貫徹:「吃飯是為了吃藥」的理念,盡力保養身體,卻也怕『獨自一人在家,萬一怎樣,叫不到人怎麼辦?』因為死亡是橫在眼前的最後一個未知,怕的是萬一死後的世界不好,也沒有機會折回了。
我從來都不知道該如何回應身邊長輩:「既不想賴活,又怕死亡」的話,目前,我能做到的就是跟他們說:「人的生死歲壽都不在我們手裡,既然還活著,就好好過每一天,如果哪天走了,代表世間責任已了……沒有遺憾了!」
(圖片來源:iStock)
但老實說,我自己一點也不滿意這種過於理性的答案,或許他們要的只是一個擁抱,一句:「我好高興這輩子能做你們的兒女......」要做到真正貼近長輩心坎的安慰很難嗎?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呢?
繼續閱讀:
1. 愛一位長輩,除了孝順之外,讓他臨終不要受苦更為重要
2. 「我希望我老了,可以不要活那麼久……」單身不萬歲,照顧者陳蘭的心情故事
心靈輔導老師|王漪
點此了解王漪>>
• 上一代的父母總為別人而活,當他們老了,你是希望他們活得久就好?還是希望他們能活得快樂?
• 「親情不是理所當然,傷痕再小還是會痛」家人相處,千萬別-以熟相欺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你身邊,有沒有人成天嘀咕著人生乏味,不想活了,但卻習慣吃各種保健藥品養生?看似矛盾的行為其實是因為,他們非常怕死!可是這些「不想活」的話重複多了,其他人會逐漸彈性麻痺,而變得不在乎。只是周遭的「看似不在乎」,反而加深了抱怨者「不想活的理由」----因為他們覺得沒人在乎他的死活,那活著有什麼意義?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