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竹語專欄】明明沒生病卻老是要子女陪就醫?你家長輩也有「過度依賴」嗎?
27170 人瀏覽 -
-
2017/11/13
作者 王竹語 -
-
文/王竹語
明朝張岱《快園道古》的故事。
楊維楨(號鐵崖)晚年居住在松江小蓬台,不再下來。他在門口貼了一張告示說:
「客人來訪不能下樓迎接,請原諒我的老懶;見到客人不能答禮,請原諒我的老病;客人問事不能回答,請原諒我的老默;說起話來沒有顧忌,請原諒我的老迂;飲酒時不能沒有音樂助興,請原諒我的老狂。」他的縱情傲世就是如此。
這位老人,獨立性強,生活率性而為,境界之高,很令人羨慕。
▍ 當長輩的過度依賴影響生活作息該怎麼辦?
之所以想起他,是因為最近一位朋友跟我說,她家高齡長輩老是抱怨身體不舒服,一直說自己心跳過快,要求家人陪她去看醫生(明明前一段時間就好好的,就算是看醫生也可以自己去看,怎麼最近開始一定要媳婦陪?)。
導致朋友必須三番兩次向公司請假,甚至引起主管不悅。而且更讓朋友困擾的是,每次到醫院檢查,結果都是心臟一切正常,身體無恙。
依賴是「一方給予,一方接受」;或一個人發覺自己狀態不佳而向外求助。老年人身體狀況變差這是事實,他們缺乏安全需要家人陪伴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已經影響到其他家人的生活作息,成為「過度依賴」該怎麼辦呢?
一位精神科醫師曾吿訴老年人,無論他們有任何醫療問題,都可以隨時請敎他,反而成功地減少老年人打電話及求診的次數。一旦老人家發現有位專業、認真而負責的人,在他們眞正需要幫助時,能給予他們實質協助,他們便不再覺得必需由固定的診所造訪,來表達他們的依賴需求。
換言之,當找到了這様的一個人,或是依賴需求得到滿足時,心裡的焦慮不安也會退去。
(圖片來源:pixta)
▍ 常見過度依賴的四種類型
依賴他人,意味著必須放棄部分自決的權利,也不能做重要決定,處於一種較低下的情境。
老人會在許多狀況自認脆弱、能力不足、易受傷害,渴望得到保護,減低緊張與焦慮,然而過度的依賴感一定要解決。以便當身旁沒有可依賴的家人時(比如早上大家都上班上課)能夠先從自己身上獲得安全感,處理簡單的生活狀況。
一般而言,老年人的依賴有四種典型:
1. 經濟上的依賴
當老人退休,失去原先穩定的經濟來源,會開始擔心退休金無法支持現有生活或完成將來願望,而產生一種依賴心態,要求子女給予,以滿足食衣住行的花費需求。
2. 身體的依賴
原本生活可以自理,日常可以跑、跳、走的健康期(60-65歲到75歲甚至80歲);到需要輔具的障礙期(80-85歲以上),此時身體狀況可能已經不允許他們做這些日常工作,如運動、購物、下廚。
最後終日臥床的衰弱期(85-90 歲或以上)更是需要完全依賴他人協助。身體機能降低,會使老人家產生焦慮、自卑感,或者引起他們對死亡的恐懼。
老年人的身體老化遠較心理老化更快。身體老化是外觀上的,明顯的,可立即發覺的:白髮、皺紋、遠視、老人斑一下子就出現在五十歲左右,甚至四十歲。
但心理老化則完全不明顯,有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心態上還是很先進、觀念新穎、願意學新東西、對時下流行3C產品有高度興趣、喜愛打卡自拍非常年輕化的都有。
3. 精神依賴
如果老人有美滿的婚姻,還保有能力工作,童年生活經驗也很正面,並且常與喜愛的家人、朋友親近或子女的成就讓他們放心,此時精神依賴就比較低。但若家庭狀況比較不圓滿,無法從中得到精神滿足時,依賴感會相對提高。
如果又患有神經系統的疾病,造成在記憶、理解、判斷能力受損,即便是輕微或初期,都會產生強烈依賴。精神依賴比身體依賴更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經歷、個性、習慣、信仰等各層面都有關係。
(圖片來源:pixta)
4. 社交上的依賴
工作會帶給人們歸屬感與成就感。職場讓人實現理想、展現抱負,發揮能力,使人們感到快樂。人是群居的動物,成為群體中的一員,相互關心和照顧,是人的天性。這種天性維持了數十年,一旦退休,歸屬感頓失,就必須尋求替代。如公園小團體、社區服務,宗教活動,親人聚會。
如果體力、健康狀況維持得還不錯的長輩也可以考慮透過銀髮人才招募,貢獻專業創造第二人生喔。
這些依賴沒有時間上的先後順序,可能同時出現,並有並存。不過,如果解決了一種依賴情形,可能會有效減低其他的依賴狀況。
例如,我朋友安排家中長輩到醫學中心做一次高階完整健檢,結果一切正常。老人家非常高興,解決身體小毛病,精神上也不再那麼憂鬱焦慮,同時重獲以前的自信和快樂,讓他更積極和公園其他老人互動,一舉四得,好處多多。
因此,可以觀察長輩的依賴需求,如果需求獲得滿足後,依賴程度也有所降低,子女便無需操心更能維持日常作息。
無論如何,老人的依賴不應被忽略、被嫌、被厭惡,甚是被貼標籤,或是造成極負面的刻板印象。
平心靜氣想一想:這些依賴的老人是否真的願意看到自己這樣?
其實這些依賴的老人也會厭惡自己的依賴。但弔詭的是,他們對「過度依賴」的厭惡感,會讓他們產生抱怨、憂慮,或因為害怕引起親友的嫌惡和疏離,從而變得更加依賴......要排除這樣的惡性循環,除了觀察長輩的依賴類型並從中改善外,更重要的是撕掉「老人家就是愛依賴」的標籤。
(圖片來源:pixta)
不論在哪個年紀,人都期待從生活中得到成就感。長輩們當然也是,他們寧可擁有力量,生活自理,自給自足,而非事事求人。
【附】《快園道古》卷一三原文
楊鐵崖晚年臥起小蓬台,不復下。直榜於門曰:「客至不下樓,恕老懶;見客不答此,恕老病;客問事不答,恕老默;發言無所忌,恕老迂;飲酒不輟樂,恕老狂。」其誕情傲世如此。
推薦閱讀:
1. 老得更有價值,替你共創事業第二春的「銀髮人才資源中心」
2. 想帶父母出遊去,想搞清楚你的爸媽是「獨立型」還是「依賴型」?
專欄作家|王竹語
點此了解王竹語>>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依賴是「一方給予,一方接受」;或一個人發覺自己狀態不佳而向外求助。老年人身體狀況變差這是事實,他們缺乏安全需要家人陪伴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已經影響到其他家人的生活作息,成為過度依賴,該怎麼辦呢?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