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

出版媒體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有最專業的精神與非如此不可的決心。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文學、教育、視野。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樂活養生
給女人的十堂養生課與日本長壽秘訣:「3S」-《不老的幸福》
婚後,我的先生常說:「太太的容貌繫乎丈夫的努力。」我也頗不以為然地想:「我的容貌干你何事?」   直到最近看到了一位昔日的大美女,我的這些想法才有了改變。
2016/11/23
樂活養生
一輩子很長,難道人到了老年,就不需要愛情了?-《不老的幸福》
老人如果沒了老伴,不管是獨居或子孫滿堂,都常會受孤獨侵襲。   但是子女往往為了房產、名分等因素,反對老人的戀情。其實戀愛可以改善情緒、提高體能,根據美國的報告指出,安養院裡得了失智症的老人,也可能因為談戀愛而減輕症狀。
2016/11/23
樂活養生
「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父母對於健康食品來者不拒,該怎麼辦?-《照顧父母》
大部分的保健食品,只要是合格的藥廠生產出來,即使效果不像廣告上所說的那麼神效,副作用也不會太大。但是如果父母有慢性病,需要使用藥品來治療時,這時就不是每種保健食品都可以吃,完全沒有禁忌。
2016/10/11
樂活養生
老人家喜歡屯積各種藥品、胡亂服藥,要如何說服他們去醫院就診?-《照顧父母》
如果父母本身有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腎臟病,子女可以多蒐集相關的資料,讓他們閱讀,或在回診的時候,請醫師特別叮嚀父母,哪些是父母該特別注意的地方,因為有時醫師講一句,比子女說破嘴都還有效。 這樣就可以讓父母知道自己出現那些狀況時,就算看起來只是小問題,也要很小心,必須早點到醫院就診,才不會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2016/10/11
病症知識
跌倒卻併發心臟衰竭?讓人一病不起的骨質疏鬆-《照顧父母》
擔心他們意外跌倒,或遭受碰撞而骨折。通常年長者會骨折,除了外力的撞擊,最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本身都有骨質疏鬆症,才會「一碰就斷」。
2016/10/11
長期照護
如何處理「疾病的壓力」?醫師傳授兩方式,讓家人一起面對-《照顧父母》
光是疾病本身,就會給照顧者帶來很大的壓力,例如不知道疾病的進程、對於後續的處理與治療不清楚、不曉得治療成功的機率有多大、不曉得還要治療多久、要怎麼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或者是面對親友們的詢問與建議,要如何因應?
2016/10/11
心靈加油站
你是積極照顧病人的家屬嗎?有時責任不在你,不用全都扛在身上-《照顧父母》
大部分的問題是在於「過於關心」,而且很容易把事情都往自己身上背、責任往自己身上扛。 例如,這類型的家屬有時會把親人的疾病都怪罪到自己身上,認為今天爸媽身體不好,都是因為自己疏於照顧、照顧不好,或者是自己沒有提早警覺,沒有早點帶爸媽來醫院看病,才會變得這麼嚴重。
2016/10/11
病症知識
得癌症就不會得失智症?關於失智症的12個重要問與答-《假如我得了失智症》
重複性高的簡單工作較沒問題,輕度失智的主要症狀是近期記憶減退,雖然無法學習新知或新技能,反應不夠快,但是個性大致不變,原有的經驗和能力也還在。不過,需以安全為優先,還要衡量工作壓力、同事的態度等。
2016/09/29
病症知識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假如我得了失智症》
失智症的診斷和嚴重度的判定,很大一部分必須靠家屬提供的資訊來幫忙,但家屬對失智症的早期症狀並不熟悉,常常當作是老年人都會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而忽略了,因此錯失了早期治療的機會。
2016/09/23
心靈加油站
癌症復發了嗎?疾病讓你問自己:這一生滿足了嗎?《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
人生有限,縱使健康活到百歲,也無法享盡人間美食或看遍名山大川,不如以柔軟心、開放的胸懷和活躍的頭腦,來欣賞身邊的風景、人物,並悠遊於網路。欣賞就不需擁有,更沒有負擔。所以今後不論如何,我每天一定要找個時刻,坐在休閒椅上,欣賞觀音山的天光雲影了。
2016/09/22
心靈加油站
「很幸運,我得的是乳癌。」生病還能帶來禮物?聽退休醫師劉秀枝怎麼說-《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
我的父母都很長壽,家人沒人得過癌症,而我的身體一向健康,生活習慣也很好,因此我想我也一定會活到九十幾歲。但是我也了解人過中年,很多器官都會開始出問題,隨時可能會生病。過了中年的我就曾想過,如果我罹癌可能會是乳癌,因為我是女性,加上沒生育或哺乳過,算是高危險群。
2016/09/21
心靈加油站
四、五十歲是夾心世代的「三明治」,是最辛勞也最成熟的年紀-《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
四、五十歲是「三明治」的族群,夾在兒女與公婆、父母之間。有人的兒女正青春叛逆,還有人在兒女成家立業後感受到「空巢期」的失落;而此時公婆、父母都已逐漸邁入老年,需要照顧,甚至經濟上的援助,這擔子往往就落在媳婦、女兒身上。我的門診常有中年女性,一手扶著父親、一手攙著母親來看病。
2016/09/14
6 7 8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