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樂活養生
走路走不遠就想休息? 長輩都該當心脊椎退化
醫師表示,60歲以上高達8成以上有脊椎問題,建議從年輕養成運動習慣,增加背部及腹部等核心肌群的力量,幫助減輕脊椎負擔,也要盡量避免搬重物、彎腰、久站及久坐的行為。
2023/02/26
病症知識
老翁胸悶誤以為染新冠 原來是心血管阻塞
78歲退休老翁因胸悶不適長達一週,一直不願就醫,後因老翁誤以為自己可能染新冠肺炎才就醫,經醫師診斷老翁胸悶非新冠引起,而是冠狀動脈因狹窄或阻塞,導致血流供應不足引起輕微阻塞,建議儘快接受心導管治療。
2023/02/10

病症知識
家屬做對兩件事 中風婦半癱進院、出院已可行走
腦中風患者出院後的復健、以及失能照護往往成為家屬及患者的一大挑戰。成大中風中心的跨部門醫療團隊由急診部影像醫學部、神經外科、麻醉部、護理部等共同組成,全面提供患者照護。
2023/01/19

樂活養生
中年男下巴合不攏找不出原因 竟是「肩頸僵硬」造成
楊龍駿醫師分享,長期頭痛、背痛及腰痛患者,頻換醫院、不停找方式治療卻還是無顯著效果的話,即可考慮以撥筋或小針刀的方式,撥動深層肌肉,讓其沾粘或僵硬現象得以舒緩放鬆。
2023/01/03

病症知識
疫情不敢回診?小心中風後併發症 肉毒桿菌素治療助中風復健
腦中風後肢體痙攣初期治療以復健為主,針對較為嚴重的痙攣,亦可選擇在特定關節周邊肌肉注射肉毒桿菌素,以改善痙攣。
2022/12/29

病症知識
「心痛」不可輕忽! 小心成為心肌梗塞前兆
由於心絞痛可能成因多,李應湘醫師提到,當某種藥物的安全性相當受保障時,臨床上該藥物除作為治療手段之外,也可當作一種診斷方式,提供醫師診斷患者時更有利的判斷依據,本次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22/12/17

病症知識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易倦怠 三合一全口服療法助患者減輕負擔
針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有幾類藥物可選擇,大多以標靶治療為主,最常用的是蛋白酶體抑制劑,並搭配免疫調節劑、單株抗體、類固醇或化療藥物,這些藥物各自有不同的作用機轉。
2022/11/25

病症知識
人工關節非唯一解套! 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助改善關節退化
吳行正醫師指出,以新型自體軟骨修復技術為例,只要能夠在關節非受力區取到足量關節軟骨組織,將其進行特殊處理,再植回軟骨磨損部位,即可讓正常軟骨組織與該處受損軟骨共同癒合,協助改善關節退化與發炎情形。
2022/11/11

病症知識
中年男「夜多尿難成眠」是攝護腺惹禍?老化正常?醫揭「夜尿症」迷思
夜尿症是腦部賀爾蒙異常所引起的疾病,卻常被患者當成老化正常現象而不常求診。
2022/10/21

病症知識
一直點頭、不停手抖 全台竟超過40萬人深受「原發性震顫」困擾
原發性震顫需要經過專科醫師的專業診斷,建議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最好求助於專門從事治療運動障礙的神經專科醫師,以排除其他造成震顫的原因,如藥物副作用、甲狀腺疾病、過度壓力或創傷、過度使用咖啡因或其他興奮劑、巴金森氏症等。
2022/10/06

病症知識
思覺失調症穩定控制防惡化 長效針劑助患者回歸社會
臨床觀察中,年輕患者對於新穎的長效針劑治療方式接受度較高,由於固定頻率接受長效針劑的治療策略更為簡單與便利,不怕忘記,也免除需要在學校或公司內服藥的困擾。
2022/09/28

病症知識
下背痛易復發? 醫提醒:這件事恐增加手術難度
張定國部主任說明,脊椎手術後若沒有好好保養或脊椎持續不穩定,或是因神經沾黏、發生感染、脊椎腫瘤等,都有可能會再復發。
20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