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中風病人的緊急救援!出院準備的五大重點:讓患者恢復身體功能、家庭減輕照護負擔
出院準備能協助取得身心障礙手冊,以及前三個月空窗期的協助。
中風病人出院的一到三個月內是最需要協助的,急性後期照顧與黃金自立給付包能協助患者: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協助申請輔具、預防再中風、繼續住院獲得復健等,居服員並研習照顧技巧,讓中風病患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7/29

新聞政策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擴大照護對象 預估1.7萬人受惠
病人接受跨院出院準備服務及功能評估,再轉介至住家附近「急性後期照護團隊」的醫院,透過該團隊訂定符合病人需求的個人化治療計畫,使病人能在治療期限內接受高強度復健及整合照護。
「急性後期照護團隊」的照護內容有:醫療、護理、用藥、物理、職能、語言等復健治療、社工、營養、個案管理及衛教、共病症、併發症預防及處置,每2~3週定期由團隊評估功能進步情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7/01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沒有住對醫院,就要懂得提早尋求支援-「無縫接軌式」的出院準備服務,沒那麼簡單
但要提醒的是,各家醫院的「出院準備服務」,收案條件未盡相同。譬如有的醫院是針對「出院『返家』後,仍有照護需求,且需要長期照顧服務的病患。」
也就是病患若是出院後轉住社區醫院接受「急性後期照護(中期照護)」,或是決定轉住安養、養護等機構,就不會被列入「出院準備服務」收案對象。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06/02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減輕照護負擔的關鍵:「無縫接軌式」的出院準備服務,讓「長照」變「短照」
「無縫接軌式的出院準備服務」模式,關鍵在於透過「出院準備會議」,整合相關專業資源。以院內而言,就需要召集高齡醫學科、神經內科、復健科、一般內科、整合醫學科等,其他參與者還有「出院服務準備小組」的個案管理師、長照中心的照管專員、社工等等。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05/22

長期照護
出院準備03/必收藏!「住院自救備忘錄」,一步步照著做,就不怕慌亂
開始之前,不妨先準備一本「住院備忘錄」,記錄每次醫護人員交代的事。尤其若有兩位以上照顧者輪流值班,也可避免交班時遺漏重要資訊。
康健雜誌
2017/05/17

長期照護
出院準備07/改善出院準備,衛福部必須要破解的三大難關
出院準備服務雖已在2009年納入醫院常規評鑑項目中,但並未明確定義「哪些病患」一定要提供協助,也未明確規範出院準備服務「該做到哪些確切的項目」。因此,若要進行相關的評比、調查,也很難看出各醫院的服務是否到位。
康健雜誌
2017/05/17

長期照護
出院準備04/護理師的告白:離開醫院,我才知道病人為什麼總是反覆入院
「我們專業人員常會覺得很多事情很簡單,家屬為何學不會,但在照顧現場會看到很多老老照顧的狀況,還有些弱勢的家庭,他們很難知道自己缺什麼,也不見得會爭取權益。我覺得長照2.0中有個重要的精神,服務端要跨團隊合作,不是讓民眾自己面對許多不同專業的人。」郭芳雅說。
康健雜誌
2017/05/17

長期照護
出院準備02/服務推動20年,做最好的竟是人力仲介公司
「很諷刺,出院準備做得最好的,可能是人力仲介公司,」家總祕書長陳景寧表示,住院期間到返家後的半年內,是家屬最慌亂、最容易因衝動離職的階段,也是長照服務最值得施力的階段。
康健雜誌
2017/05/16

長期照護
出院準備01/復健、買輔具、離職照顧...「惡夢這時才開始!」
父親一住院,身邊的親友就再三叮嚀她:中風後3個月內是黃金期,這段時間要是沒好好做復健,父親很可能從此無法再順利行走。
等到快出院的前幾天,又得張羅父親出院所需的輪椅。聽說政府有提供輔具購買補助,但打電話去問才知道補助辦法規定,民眾需先等社會局派專人到家鑑定、核發證明後,憑證購買輔具,才符合申請補助的資格。
康健雜誌
2017/05/16

長期照護
你聽過「出院準備」嗎?住院時多一份準備,出院後就少一份擔心
醫院有提供這麼貼心、便民的服務,怎麼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呢?其實根據每間醫院的規模與營運方向,所能提供的住院準備服務,都會略有不同。若你有任何照顧上的疑問,請盡管諮詢住院時的醫護人員,以避免出院後的忙亂和不知所措。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4/28

心靈加油站
「16年的孤軍奮戰後,我才知道政府有提供失能者服務」照顧者榮雲霄的心情故事
直到榮雲霄帶著老公去醫院看診,醫院裡的護理師看到他們的狀況,好心問起:「你怎麼全都自己來?你有請居家服務嗎?」出院準備中心替他們填寫表格,詳盡地為他們說明申請長照服務的細節。榮雲霄形容當時好像世界亮了起來,在此之前,她完全不知道有補助資源......
虎虎森風
201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