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新聞政策
「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細項公布 未來你可以接受或拒絕末期醫療
衛生福利部於近日,107年10月3日發布「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細則」及「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醫療機構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釐清相關疑義與執行細節規定。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10/18

新聞政策
臺灣人可以決定自己怎麼死!2019年透過《病人自主權利法》實現
保障末期病人的善終權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協助許多家庭與病人達成善終的願望,而伴隨著更多非末期重症病人的需要,《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5年底立法院通過,並於2019年初實施。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8/17

心靈加油站
對於死亡,我有主導權:拔掉鼻胃管的年輕人-《病床上的選擇權》
當晚,在幾位家人的見證下,他簽署了預立醫囑的文件,指明自己不希望在病情到達末期時,接受心肺復甦術或插管。這份文件上只列明病人不接受心肺復甦術或插管,病人可自行填寫其他自己不欲接受的醫療處置。
寶瓶文化
2018/08/12

新聞政策
回家了!傅達仁骨灰抵台 將長眠金山基督教平安園
生前極力提倡安樂死合法化的傅達仁,7日在瑞士當地機構「尊嚴」接受協助自殺、安祥辭世後,遺體也在瑞士火化,今(13)日由家人帶著骨灰返抵台灣,將擇日安葬於金山的基督教平安園。
幸福熟齡
2018/06/26

新聞政策
「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核心價值:「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三個重點
「醫」、「家」、「人」。其實,在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時候,無論是醫療專業人員、意願人、家屬、醫療委任代理人,大家都必須坐下來,好好討論,為了意願人期待的生活品質,做出最好的選擇,就像是一家人一樣。
朱為民 醫師
2018/04/16

長期照護
【王竹語專欄】「一位最好的醫師,是知道什麼時候不去治療」但終止醫療或安樂死,最難放手的 是你的家人
要能告知病人不用治療,醫師必須對疾病有全盤的了解,而且醫學知識必須非常淵博;要能告知病人無法治療,醫師必須知道醫學的極限以及承認自己的極限,這非常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家屬。我們看過太多「不忍放棄」的家屬,事實上,醫師使用療效極微的治療,給病人所帶來的痛苦可能比生病本身更是難受。
王竹語
2017/06/27

新聞政策
《病人自主權利法》不是安樂死,五點帶你快速了解!
《病人自主權利法》則進一步,從「因病無法由口進食,拒絕插鼻胃管或胃造口灌食」、「不願受護理綑綁」等,皆可透過預立醫療,循求法令保障。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3/20

心靈加油站
瓊瑤吩咐身後事-無法安樂死,只好尊嚴死…但在此之前,你更該了解《病人自主權利法》
其實臺灣推動安寧療護已經數十年,接下來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也於立法通過過,預計在2019年正式上路。那為何許多人仍對長年臥床或過度醫療感到恐懼呢?其實我們所害怕的「無法尊嚴地離開」,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不只是法律,而是家屬、親友的心態-你是否願意尊重你的家人(病人),並讓他有尊嚴地離開。
小虎文
2017/03/13

心靈加油站
「如果不急救,親戚和家人都會怪我不孝……」這是孝順真正的意義嗎?-《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老人家原本開朗健談的個性,被折騰得精疲力盡、全身病痛、苦到極點,甚至用僅剩微弱的氣息,數度要求:「讓我死!讓我死!」姊姊也曾多次勸朋友,讓老人家好好地走,不要再折磨他、不要再急救了,但都勸說無效。
三采文化Suncolor
2017/02/24

心靈加油站
別再聊安樂死了,你聽過安寧嗎?安寧是對生命「自然死亡」的尊嚴照顧
尊重他們、減輕痛苦、照顧他們,讓病人擁有生命的尊嚴並完成心願,安然逝去;家屬也能勇敢地渡過哀傷,重新展開自己的人生,這就是安寧療護的終極目標。
小虎文
2016/12/23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三個重點了解《病人自主權利法》-讓「善終」的心願可以實現
當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規定,醫師終止、撤除急救,不負刑事與行政責任,因此所生的損害,除故意或重大過失,不負賠償責任,新法案讓病人的善終權利與醫病和諧能夠兼顧。
想要享有善終權益,關鍵在「預立醫療決定」,那麼誰能預立醫療決定呢?根據法案第8條,只要是「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得為預立醫療決定,並得隨時以書面撤回或變更之。」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5/30

新聞政策
沈政男醫師-還沒學會照顧失智老人家 先容許他們把自己餓渴死
照顧過失智老人家的人都知道,即使到了全無語言表達的程度,從老人家的眼神與表情,還是可以猜到他們的內心並非全無波瀾。同理,切莫以為極重度失智跟昏迷不醒一樣,不吃不喝也不會痛苦。
沈政男 醫師
2016/05/27